适合给婴幼儿补充食用的益生菌都有哪些?


生命早期微生物群对健康的长远影响

随着对微生物组的了解加深,人们发现生命早期的菌群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发育异常,进而引发疾病。儿童期肠道菌群形成过程的破坏会导致疾病发生。研究显示,避免幼年时期菌群失衡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预防性治疗手段。因此,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改善至关重要。益生菌对过敏、肥胖、胃肠道感染或肠绞痛等儿科疾病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但是,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品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菌株都适合给婴幼儿补充食用的。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其安全性,这也对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那些通过国家监管部门充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益生菌菌株才能够放心的给婴幼儿补充食用。

什么是益生菌?

我们国家自2011年开始对适用于婴幼儿的益生菌菌株实施白名单制度。并会不定期的进行回顾更新。2011年首次批准了6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2014年批准了一株;2016年批准了2株;2020年批准了3株;2021年批准了1株;2022年批准了1株。截至到2023年2月,我国一共仅仅只有这14株益生菌菌株被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

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5号)

同时,根据最新的生物科技研究发现,基于国际科技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分类学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在2022年8月25日发布的2022年第4号公告中,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也对其中的一部分菌株名称进行了更新调整,新的菌株名称更加科学和规范化了。下面我来具体看一下这14株益生菌菌株分别是哪几株。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 (2022年 第4号)

1 嗜酸乳杆菌NCFM

嗜酸乳杆菌NCFM属于乳杆菌科,乳杆菌属,能分解糖类生成L-乳酸,为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出来的菌株。

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菌株仅限用于1岁以上的幼儿,1岁以内的婴儿和较大婴儿是不建议补充的。

嗜酸乳杆NCFM不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和较大婴儿

2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是一株明星菌株,它原来的名称叫动物双歧杆菌Bb-12,分离自乳品发酵剂,属于双歧杆菌属、动物双歧杆菌种、乳双歧亚种,Bb-12为其菌株号。是一种严格厌氧细菌。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是世界上文件记录最多的双歧杆菌。它在超过300种科学出版物中得到了描述,其中有超过130种属于临床研究的出版物。临床研究对象包括从早产儿、孕产妇到老人等各类人群。研究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具有良好的耐受胃酸和胆汁的能力,能够活菌到达肠道,对婴幼儿和孕妇具有特殊功效,对普通人群也有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等功效。

显微镜下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

3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是源自新西兰恒天然的一株明星菌株,分离自新西兰传统酸奶,具有悠久的安全食用历史,不含有致病性基因,并且不携带耐药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状细菌;HN019具有良好的耐受胃酸和胆汁能力,可以保证足够数量的益生菌活菌状态到达肠道并发挥其对宿主的健康功效。

部分具有充分研究证明的健康功效包括:提升免疫力、改善便秘、显著降低便秘人群的结肠运载时间;改善湿疹,显著降低过敏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过敏症状严重性;显著提高母乳中免疫因子含量;有效改善食物过敏儿童的特应性皮炎(AD)症状;增强儿童免疫力,减少感染,降低肺炎发病率;增加对感染的抗性;显著降低儿童铁缺乏症,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产妇产后抑郁以及焦虑的发生;能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雨季儿童腹泻与发烧发生率等。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分离自新西兰传统酸奶

4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

Bi-07来源于人体,能在牛奶中生长。革兰氏阳性、厌氧、不产芽孢的多型性杆菌,体外研究表明,乳双歧杆菌Bi-07可以抵抗低PH的条件,并可以在胆盐存在的环境下存活。

5 鼠李糖乳酪杆菌GG

鼠李糖乳酪杆菌GG同样是一株明星菌株,是研究文献最多的益生菌菌株之一,它之前的名称叫鼠李糖乳杆菌LGG;是一种兼性厌氧菌,菌株经过特别选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良的胃酸胆汁耐受性,具有优良的肠粘膜粘附能力,这些特性增加了其在胃肠道中的持久性。

鼠李糖乳酪杆菌GG被研究证明在新生儿、早产儿、儿童、孕产妇、成年人、老年人等各个人群的不同健康领域具有不同的健康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鼠李糖乳酪杆菌GG对婴幼儿和儿童胃肠道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具有有益作用,可以减少传染性腹泻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可以显著减少住院患儿腹泻的持续时间。可以减少因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胃肠不适,以及减少抗生素相关的排便频率和稀便增加;可以诱导过敏原响应(例如特应性皮炎AD)有益的生理变化,可使过敏性疾病如食物过敏和哮喘的风险降低等。

显微镜下的鼠李糖乳酪杆菌GG

6 鼠李糖乳酪杆菌HN001

和HN019一样,鼠李糖乳酪杆菌HN001也是源自新西兰恒天然的明星菌株,分离自新西兰切达奶酪,同样具有悠久的安全食用历史;鼠李糖乳酪杆菌HN001列入欧盟食品安全委员会资格认定(QPS)推荐的生物制剂列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GR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2011年11月原中国卫生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研究显示,在怀孕后期补充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并从婴儿出生开始直接补充两年后,能够降低6岁以前发生湿疹的风险。

鼠李糖乳酪杆菌HN001分离自新西兰的切达奶酪

7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

MP108分离自中国宝宝健康肠道。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鼠李糖乳杆菌MP108为新食品原料,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8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DSM17938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DSM17938之前的名称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L reuteri)DSM 17938,是罗伊氏乳杆菌ATCC 55730的子代菌株,该菌呈棒状,无芽孢,革兰染色呈阳性。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40 ,适宜PH为5.5-6.2。于1990年由Ivan Casas博士从一位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位于秘鲁)的妇女母乳中分离出来。2014年6月,原卫计委(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为新食品原料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9 发酵粘液乳杆菌CECT5716

发酵粘液乳杆菌CECT5716之前被命名为发酵乳杆CECT5716(Lactobacillus fermentum) ,分离自健康母乳,属于乳杆菌属。该菌种列入欧盟安全资格认定(QPS)推荐的生物制剂列表中,并列入国际乳业联盟(IDF)“具有在食品中安全使用记录史的微生物清单”。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RAS(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认定,可用于婴幼儿配方粉。2011年发酵乳杆菌列入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2016年6月,原卫计委(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发酵乳杆菌CECT5716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10 短双歧杆菌M-16V

短双歧杆菌M-16V(Bifidobacterium breve)是一株安全性极高的益生菌菌株,它于1963年筛选分离自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中;M-16V做了全基因测序,证明菌株基因中不携带抗性基因、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并获得了美国FDA的GRAS认证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的QPS认证。在2016年,经过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国家卫健委将短双歧杆菌M-16V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而M-16是由日本森永乳业生产的一款明星菌株,生产线通过了HACCP和Halal认证。

显微镜下的 短双歧杆菌M-16V(Bifidobacterium breve)

短双歧杆菌M-16V经临床研究证明的健康功效包括: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肠道内有害菌数量、减少丁酸的产生、抑制感染、增强免疫力、帮助早产儿健康发育、抗过敏等。尤其是在帮助早产儿健康发育和抗过敏方面具有非常充分的临床研究。

对于帮助早产儿健康发育方面的临床研究证明:

短双岐杆菌M-16V能够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感染率,缩短达到肠内营养给予量100ml/Kg/Day的时间,到预产期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增加、显著提高早产儿双歧杆菌繁殖等。

另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是早产儿最常见和致命的肠道疾病之一。约有5% 到 10% 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出生体重 < 1500 克)会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可能的病因包括

・ 肠道免疫系统不发达

・ 防御功能不发达导致肠道感染

・ 早产儿摄入配方奶,但不是母乳

临床研究证明M-16V益生菌补充剂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的风险。

在日本,有超过100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使用短双歧杆菌M-16V,用于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对于抗过敏方面的临床研究则发现:短双歧杆菌(M-16V)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killer细胞活性和增加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等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以有效缓解湿疹/过敏性皮炎,过敏胃肠道疾病以及过敏性呼吸道感染等过敏症状;降低过敏性皮炎以及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简而言之,对于婴幼儿及儿童来说,短双歧杆菌M-16V是一株食用安全、临床研究充分、尤其是对于低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以及预防和改善婴幼儿的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疾病效果显著的高抗敏活性益生菌菌株。

11 瑞士乳杆菌R0052;12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R0033;13 两双歧杆菌R0071;

2010年,瑞士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列入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瑞士乳杆菌R005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从乳制品中分离得到,婴儿双歧杆菌R0033(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R0033)从婴儿肠道分离得到,两歧双歧杆菌R0071(Bifidobacterium bifidum R0071)从成人肠道分离得到。

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瑞士乳杆菌R0052、婴儿双歧杆菌R0033和两歧双歧杆菌R0071为新食品原料,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

14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原名称为“长双歧杆菌”)被列入我国《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也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资格认定(QPS)名单的推荐生物制剂列表以及国际乳品联合会公报(Bulletin of the IDF 455/2012)的“在发酵食品中有技术必要性的微生物品种目录”。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 longumBB536)从健康婴儿肠道中分离得到,该菌株在美国、日本被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国内外开展的多项婴幼儿临床研究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2022年5月13日卫健委批准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的新食品原料。

我国监管部门批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截至2023年2月22日共14株)

以上14株就是目前适用于婴幼儿的全部益生菌菌株了。

各位宝爸宝妈以后再给宝宝选择益生菌产品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其所用的益生菌菌株是否包含在这个白名单当中。以免采坑!

怎样科学选择婴幼儿益生菌

另外,多菌株科学复配的益生菌相比单菌株的益生菌,对宝宝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The microbiome in early life: implications for healthoutcomesSabrina Tamburini et al. Nature medicine (2016);

2 关于公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25号);

3 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2014年第10号);

4 关于发酵乳杆菌CECT5716等3个菌种的公告(2016年第6号)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瑞士乳杆菌R0052等53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0年第4号);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β-1,3/α-1,3-葡聚糖等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1年 第5号);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莱茵衣藻等36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2022年 第2号);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的公告 (2022年 第4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婴幼儿   菌株   早产儿   菌种   乳酪   杆菌   肠道   适合   名单   食品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