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空”就是执着空么?

有朋友问,谈“空”就是执着空么?

空,是菩萨乘佛法的用词。在声闻乘中对应的是缘起。

如果只是概念的解悟,谈空义或缘起会出现执着,在别人不认可时会经历烦恼或轻慢。

而基于实践练习的实证,有功夫,且能及时用时,谈空义或缘起则不会执着。

即便不被认可,也不会被烦恼支配。

即便被嘉许,也不会沉溺在表扬中,无觉知地被享受支配。

如何辨别呢?

举个例子,如果在我分享体会时,看到了不同意见的留言,生起了很细微的贪嗔怒恼烦,那么就证明,即便是法义的分享,也是在没有持续觉知的状态下进行的。这就是常说的“口口谈空,行在有中”。

如果执着解悟法义时的感受,对别人认可自己时产生的乐受,有了无觉知的沉溺,势必会在听到不同意见时,生起五盖的烦恼。这时候谈空,更像是一种盲目的信仰,因为我们没有能让五盖停下来的功夫。如果有功夫入手处,会马上从观察呼吸入手,观察自己身受心的流变,知道前面已经无觉知很长时间了。

再次分享,要提起觉知,在细微的乐受生起时,如实觉察整个过程。让已经生起的五盖止息,让还没生起的五盖灭除,这还算是亡羊补牢。

所以前人说,有没有功夫,烦恼知道,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修行本来是就是面对自己的过程。

巴拉巴拉讲一堆,如果只是为了收获一些良好感受,这只是自嗨,有时连解悟都算不上,于己于人都没什么益处。

即便是谈空,也是执着,也是在进行烦恼循环。

佛陀和证悟的阿罗汉们,在证悟后做出了自己随缘顺势的选择。这不是无觉知的执着,遇到不同意见也不会气恼。因为时刻保持对缘起的了悟,他们不再会经历谈嗔怒恼烦。

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像即便是凡夫,也不会整日以粪土为食。因为几乎所有成年人都知道,那会生病,肚子疼。几乎所有成年人也都知道,人不吃粪土,不是执着,是经验的实证选择。

同样,体空的,了知缘起的圣者也不会以有本体,有恒常的五欲知见为食。因为他们通过缘起的正见或者说是对空义的体悟,已经实证了这样做的祸患,做出了实证下的选择而已。这与只是解悟的执着空义,并为此在苦乐摇摆中烦恼是两码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凡夫   执着   阿罗汉   粪土   实证   缘起   成年人   功夫   烦恼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