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易引发慢病发作-5招做好健康防护

早春时节,气温多变,过山车式的天气让人手忙脚乱。这种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叫做“倒春寒”,一般发生在初春三月。倒春寒易引发感冒或慢病急性发作,这个时候可别早早换下厚衣物,做好健康防护记住5招。

“倒春寒”时,4类人易生病

1. 心血管不好的人:心梗、脑梗迎来高峰

初春,人体受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又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人应高度警惕中风先兆,如视物昏花、哈欠频作、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

2. 体质虚弱的人:感冒、肺炎更易发生

倒春寒来临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稍不留神就感冒发烧。最容易中招的有三类人:本身患有呼吸系统慢病的人;其次是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儿童;另外,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群。

3. 关节不好的人:关节炎更容易反复出现

寒潮来袭,湿邪缠绵,稍有不慎,年老体弱者若过早减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原有风湿病复发。

还有些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特别敏感的人群,过早减衣换上薄衣裤,在遭受寒冷袭击后,关节局部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4. 脾胃不好的人: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

“倒春寒”时,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对脾胃伤害很大。“寒”易伤脾,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也就是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这个时候一些脾胃问题就容易找上门。

5招做好健康防护

1. 吃点“味儿冲”的

春季的大葱、韭菜等有温补作用。韭菜可温中下气、调和脏腑;白胡椒能温胃散寒,做韭菜炒鸡蛋或韭菜饺子时加些白胡椒,能预防感冒。另外,板栗、核桃也是温补脾胃、补肾强腰的好食材。

2. 摩擦、按摩可驱寒

将双手手掌心放在膝关节上,用合适的力度、均匀地进行摩擦,每天晚上50 100下,直至摩擦部位发红、发热,可给关节“加温”。搓搓腰眼处(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 4寸凹陷处),能温暖肾阳,整个身体也会感觉热乎起来。

此外,揉搓迎香穴对感冒症状的消除以及预防皆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日常坚持。方法:迎香穴距离我们的鼻翼两侧1.5厘米。用两手的食指按住迎香穴,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36次,会有酸胀感向额面放射。

3. 天气回暖得再捂7天

春捂要一直捂到天气回暖后,回暖后再捂上7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体弱的孩子和老人可以视情况而定再多捂几天。

什么时候不用再捂了?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昼夜温差开始小于8 ,二是白天的气温能达15 以上。

4. 尾骨上贴个暖宝宝

想要使双脚和内脏暖和起来,在尾骨上贴个暖宝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中医的长强穴,也就是行于后背正中的督脉起始穴位,具体位于尾骨末端,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统领人体阳气,有“阳脉之海”的美誉。不仅可以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更流畅,而且能使子宫、卵巢、膀胱等器官变得更暖和。

5. 睡觉前热水泡个脚

常言道:“春寒料峭,脚冷病到。”乍暖还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出行前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热水泡个脚,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使人精力充沛。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专家委员会委员 杜婕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倒春寒   尾骨   膝关节   阳气   脾胃   韭菜   关节   摩擦   气温   防护   天气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