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陷阱:通过中介贷款是帮扶,还是抽血?



  去年M2增加了28万亿,应该说不差钱。

  但是,这个世界是奇了怪,天天喊着帮扶中小微企业,实际上的情况却是中小微企业苦钱久矣;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整个民营都“苦钱久矣”。不差钱的是国企,一些国企虽然不差钱,还是会拖欠款,通过承兑汇票、审计等多种方式放缓付款进度,赚点理财的钱;或者从银行低息贷出,再通过企业拆借高利率借给缺血的民企,这就是不成文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

  去年底,房地产数以千计的楼盘开工出了问题,于是,祭出了史上最强的金融十六条,强调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贷款条件同等对待。这一句“同等对待”,就证明了一直是不同等的。



我的一位朋友感叹到:如今还在做民营的都是英雄,因为太难了。

当然,客观地说,银行也有银行的难处,中小微企业信用太低,又缺少资产抵押物,单子又碎,银行也要考虑风险与效益。于是,金融中介应运而生。如果你今天去银行没贷上款,没关系,明天就会有一群金融中介电话过来。这些中介与银行是通的,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绕过人行的监管,银行还是那个银行,钱也是银行的钱,所不同的是,雁过拔毛,贷款利率七算八算,要加上去5厘到1分不等,狠狠扒了中小微企业一层皮,还要说:谢谢了。

如果不是救命钱,还是不贷为好。

这样的问题,如果说上面看不到,不太可能,那为什么不去整治呢?这是很矛盾的事情,取消金融中介,中小微企业更贷不上款了,银行也不可能全面降低门槛,金融风险还是第一位的事。



问题的根子在哪?

在地方和头部企业的拖欠款。拖欠款说起来是老问题了,对民营来说,近十年流动性就没好过,疫情前,大多数民营都还有点家底,还扛得住,三年疫情下来,小家底掏得光光的。现在每天有四万家企业在倒闭,更多的企业实际已经是僵尸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被拖欠款拖死的。拖欠款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中的最大杀手,如果清理掉三角债,应收款正常地回到企业财账上,相信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需要去贷款,85%的企业生存不是问题。

而政策对拖欠款却视而不见,或许是量级太大了吧,或许是市场需要一次洗牌;政策所做的主要是扩大贷款,而大量的贷款实际是通过中介完成的,实际是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的负担。

去年银行纯利这23000亿元,全国4470万家民企的利润总和只有22000亿元,搞生产的玩不过银行的利息收益,这是经济之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上款   贷款   中介   家底   民企   疫情   国企   陷阱   资金   银行   金融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