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初代“顶流”之死,特斯拉全责!

在经历多年的疯狂之后,如火如荼的新能源似乎到了拐点!


一边是造车新势力销量的集体“腰斩”,一边是头部品牌特斯拉、比亚迪销量屡创新高。


造车梯队急剧分化,洗牌在所难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曾经与“蔚小理”比肩的威马汽车就糟心事不断。而最近,威马又传来了坏消息:网传全员停薪留职,研发人员已通知不用上班考勤。


图源:微博网友


虽然威马官方回应称“没有接到这个消息。”但据媒体实地探访,公司总部大楼正门已关闭,仅两层楼有灯光。有员工证实,部分部门已被通知无需到岗,自己正在寻找新工作。


一路狂飙过后,新能源汽车的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似乎真的要倒下了!


01

威“马”失前蹄


虽然寒冬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但威马的冬天似乎显得格外漫长。


今年1月12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微博上用“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来形容威马的困境。


但如今看来,“活下去”似乎也成了威马的难题。


多名威马汽车营销系统人士爆料,公司高层正在讨论两个方案,一是部分员工停薪留职,二是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


但无论哪一种方案,似乎都验证了威马真的缺钱。


图源:新浪热点


还有知情人士称,威马汽车于今年1月官宣的约20.1亿元新一轮融资尚未到账,这大概率是导致目前威马方面资金紧张的直接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目前的流传的消息,整个威马企业都几乎到了“停摆”的状态。


自2022年底开始,威马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线下服务网点大量关闭、人去店空,客服电话无人接听,车辆售后没有赔件,员工社保不给补交,离职员工赔偿金不兑现……


图源:小红书


有车主在小红书爆料,朋友的威马EX5 APP无法连接汽车,这么多天一直投诉无门,销售和售后都联系不上厂家。


更要命的是,由于拖欠供应商贷款,去年12月开始威马工厂停产的消息就陆续传出,第一款轿车M7项目停滞。


可能是听闻了威马的困境,在闲鱼APP和汽车论坛上,大量用户在低价甩卖威马汽车,其中不乏去年下半年刚到手的车型。


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如今的威马已经徘徊在生死边缘。


但即便如此,仍有相关人士确认,威马汽车仍在努力进行融资,并且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的计划,目的正是要确保公司今年二季度内完成在香港上市。


虽然大批网友质疑:都这样了,还有上市的必要吗?但从目前威马的缺钱程度来看,上市割韭菜的目的有些过于明显了!


02

顶流“失格”


事实上,作为最早一批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堪称不折不扣的业内“顶流”,也曾力压“新势力”!


相较于蔚来、小鹏、理想创始团队的“野路子”,威马以沈晖为代表的创始团队有着极为深厚的“专业”背景,深耕汽车行业数十年。


图源:飞机先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团队”却在和“野路子”的较量中一步步落败了。


而曾经的天之骄子,创始人沈晖也扮演了一个悲情英雄角色。


早在2020年底,沈晖就曾发了一封“威马家书”,直言:“威马死过吗?我们当然没有死。威马活过来了吗?威马也远没有安全上岸。”


继今年1月发出“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的悲壮口号之后,近日沈晖又发出一封内部信。


图源:微博网友


他在公开信中承认,威马现在“正搏斗在凶险残酷的角斗场中”,全体员工都必须有“退一步山崩地裂,进一步力拔山兮”的信念和坚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然而除了俞敏洪,时代似乎很难眷顾悲情英雄。


如今威马汽车的困局也并非朝夕之间形成,或许从沈晖“12.6亿”天价薪酬登上热搜的那一刻起就推倒了威马汽车在舆论上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图源:微博网友


虽然事后证实沈晖的年薪是201万元,12.6亿威马向沈晖发放的股权激励。然而在大众眼中,“车子做的不怎么样,拿钱倒是很在行”的揶揄也成了威马和沈晖撕不掉的负面标签。


“12.6亿的天价薪酬”就像一张“多米诺骨牌”,彻底推倒了威马。


此后,威马汽车相继被爆出关店、裁员、降薪、专利侵权、工厂停产、员工维权等负面新闻,舆论一步步反噬着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新贵,没有留下半点好感。


而从如今的结果倒推原因,似乎也更容易找到威马“顶流下山”的路径。


一方面,没有传统车企思维束缚的蔚小理们在产品上似乎有着更为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激光雷达到无人驾驶等噱头不断,这也导致了威马产品的中规中矩。


图源:AI科技融媒


另一方面,相较于马斯克、李斌、李想、何小鹏等竞品创始人深谙互联网流量之道,将电商+体验店+用户运营玩转到极致,还常常因“过火”言论登上热搜榜,经常与BBA大嘴仗,虽然争议颇大,但也圈粉无数。


图源:微博网友


沈晖在过往就显得低调许多,可能是受职业经历的影响,威马一直是以传统车企的方式在做营销,没有学习特斯拉和新势力的互联网营销模式,错过了圈粉的红利期。


于是,曾经的新能源顶流就在和新势力的缠斗中“泯然众人”!


03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自从特斯拉2012年进入中国,迅速以市场“鲶鱼”的姿态带动了整个中国新能源一路狂飙十几年。


而时至今日,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品牌沉淀,新能源似乎都到了新一轮洗牌的阶段。


去年至今,始终秉持“渗透法定价”的特斯拉通过接二连三的降价把整个新能源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图源:澎湃新闻


在“真金白银”的考验之下,老车主虽然抱怨,但消费者们迅速缴械投降,投入特斯拉的怀抱,以致造车新势力们的销量惨不忍睹,不得不跟随降价。


先是华为参与技术赋能的AITO问界品牌汽车确认在售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最高降幅达3万元;小鹏也快速响应特斯拉,下调产品售价。


而此前表示“不降价”的比亚迪在前几天推出的新款秦plus DM-i,官方指导价也首次降到10万元以下。


图源:比亚迪官网


而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想要更多人享受科技福利”特斯拉的降价,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威马。


对于目标要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大众集团”的威马来说,在价格上的正面碰撞,特斯拉的“平民化”降价是致命的。


毕竟,与特斯拉价格区间类似的小鹏1月的惨淡销量已经佐证过了。


很难想象,这对于整个2022年销量仅为3万辆的威马影响到底有多大。


更难想象,威马汽车2022年11月和12月仅为153辆和30辆的销量,到底多少来自特斯拉的价格冲击。


威马的尴尬在于:来的早,跑得慢,花的多,卖得少。


三年巨亏百亿,却只卖了不到8万辆车。


尽管沈晖表示,威马没有掉队,只是在静默期。


但正如雷军所说,如果智能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化”,那么必然就会遵从消费电子行业的规律,到15-20年后进入成熟期,全球前五的品牌必将手握80%以上的份额。


也就是说,在赢家通吃的商业时代,只有最终进入全球行业前5,做到年出货1000万台以上才有意义。


对于如今已经掉到新势力第二梯队末流的威马来说,想要成功好似“天方夜谭”。


唯一的悬念是,作为新能源市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何时倒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特斯拉   新能源   马来   停薪留职   目的   销量   新势力   员工   网友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