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省就省!这些手机配置没必要加钱上

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最近手机市场相比去年更加内卷了。最典型例子就是手机存储空间配置,往年动辄上万的1TB大内存现在3000多元就能买到。512GB版本更是跌到了2000多元。原本计划在今年换机的用户,无疑是幸福的。

即便如此,本着能帮大家省一分是一分原则的,我依然要来挤挤当前手机市场配置中的“水分”:一些对于高性价比用户来说是用不上或者“感知不强”的配置。如果你的购机预算比较紧张,这些配置用不着为之买单。

大内存也有不同

大内存机型是当前很多手机的主要卖点之一,尤其现在安卓市场对于手机应用保活、日常运行的流畅性要求更高,大内存手机越来越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于是当前很多手机为了做到“大内存”,专门推出了所谓的“内存融合技术”。

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系统检测到物理内存不足的时候,把一部分闪存空间划拨出来归内存所用,让系统中的服务不至于直接挂掉或者不响应。

不少的手机厂商通过这项技术,将原本的8GB、12GB机型拓展到“12GB、16GB甚至是20GB”,进而宣传自己是所谓的“超大内存”手机。这种情况在线下市场表现尤为普遍。很多消费者对于这项技术原理本身并不熟悉,但通过手机导购们口中的“12GB+3GB 12GB”的话术,也被动接受了融合内存的优势。

但真实情况是,内存融合技术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噱头功能。之前我们做过测试,同品牌、同配置的两台手机,内存融合开启后,手机在运行速度、流畅性和应用保活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体验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感知不强。

这主要是因为分离出来的ROM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频繁读写会带来性能下降的问题,反而会导致手机的卡顿。另外,内存融合技术本身也需要CPU来计算APP中的哪些代码不活跃,这个过程也需要占用CPU的性能。

尽管很多厂商们在宣传的时候都宣称自己经过“融合”之后,能够实现18GB甚至20GB这样的大内存,但从实际体验来看,融合部分的内存并没有对日常手机的性能产生多少实际的帮助。所谓12GB+8GB=20GB的说法并不靠谱,融合之后的20GB在性能上一定不如真实的16GB“真大内存”。大家在选购手机的时要特别注意。

除了内存融合技术之外,还有一个关于LPDDR5X的话题。我们都知道,LPDDR5X是当前智能手机的内存性能的最高规格和标准。相比之前的LPDDR5,LPDDR5X的提升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数据传输速率从6400Mbps增至8533Mbps,提升幅度高达33%;TX/RX均衡改善信号完整性;以及能通过新的自适应刷新管理提高可靠性。

于是手机厂商们在宣传自己内存性能的时候,也会重点强调自家手机使用了LPDDR5X的规格。也有不少的消费者之前也在后台询问,有没有必要一定要选择LPDDR5X机型,才不至于在配置上落后。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内存的账面性能参数只是一个方面,也要看芯片支不支持。在读写速率方面,去年下半年才上市的骁龙 8+ 最高支持读写速度是 6400Mbps,而LPDDR5X 的最高性能可达 8533Mbps。

也就是说,即便是骁龙8+这样的上市还不到一年的旗舰芯片在内存读写性能方面也“喂不饱”LPDDR5X。即便你在硬件上使用了LPDDR5X 规格,但实际体验中也只是一个“残血版”。

对于一些选择老款、非旗舰处理器(除了去年的天玑9000),想要寻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并不用过分在意手机究竟是LPDDR5X 还是LPDDR5。在实际体验中,几乎感知不到二者之间的差异。

即便是LPDDR5X可能会有一些功耗方面的优势,但对于手机的日常使用也难以产生明显可感知的影响。如果手机厂商使用了LPDDR5X自然更好,没有用上也不必过于在意。

“残血版”不等于残废版

说到“残血”,今年手机市场还有一个骁龙8+的残血版:所谓残血版,即超大核主频为3.0GHz主频骁龙8+(其余大核、小核也有所降频)。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机型,包括Redmi K60、荣耀Magic Vs、OPPO Find N2等全都是3.0GHz残血版。而满血版的骁龙8+超大核频率为3.2GHz。

从纸面参数来看,降频3.0GHz的骁龙8+性能上的确会稍为逊色,但得益于骁龙8+的底子好,除了跑分时候有区别,实际使用拉不开大的差异。现实中,即便是采用最新的第二代骁龙8平台,各家旗舰产品在性能表现主要取决于终端厂商的调度策略、软硬件优化以及应用层面的适配等等因素。并不意味着,满血版的实际表现就一定比残血版强多少。

在日常选购过程中,面对所谓的残血版和满血版机型完全没必要过于纠结。更多的还是要看整个产品的综合配置和体验是否符合你的客观需求。

高功率快充的利与弊

除了上述这些方面之外,当前手机市场的快充也是一个能够体现参数和体验差异的配置。最近这两年手机快充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前两年百瓦级快充还刚刚上市,现在手机行业的快充水平已经能够做到240W了。

这种级别的快充能力,自然在体验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来整个手机的充电时间能够被压缩到10分钟左右,二来利用高功率的快充也能够实现“瞬时秒充”。紧急情况下,这是能够“救命”的体验。最关键的是,随着快充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精进,电源适配器也不再跟之前的快充一样,会随着充电功率的提升整个体积重量大幅度增加。

从实际体验来说,当前这种旗舰级的高规格快充属于“锦上添花”的功能。但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大功率快充也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尤其是当前,百瓦级的快充都已经普及到千元市场的情况下,更高快充功率提升所带来的体验边际收益其实是相对递减的。

举个例子,当前很多手机标配的65W、67W的快充充满5000mAh电池的时间大概是在30分钟上下,100W快充需要25分钟,而150W以上大概需要15分钟。最新的240W快充充满4800mAh也需要10分钟左右。如果从整个充电周期来看,更大功率的快充能够节省的全程充电时间应该也就是在10分钟上下。

为了这几分钟、十分钟时间,额外付出更高的硬件成本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当前多数手机的67W、80W、100W快充已经足够快了。还有一个因素需要注意,更高功率的快充方案,往往会采用双电芯结构,导致手机电池的额定容量降低。在同样的尺寸和规格的情况下,超高功率快充的手机电池容量往往要比低功率手机的容量更小。这样一来,手机的续航优势其实又被抵消了一部分。

当前很多主打高性价比的机型,往往会在大杯和超大杯的快充规格上拉开差异,比如Redmi的 Note系列机型。如果最后还在纠结于快充功率这一点,大可不必为此忧虑,67W也完全足够使用了。

前面说到的这些,都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方面,那么哪些方面又是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呢?我认为这要根据你的实际需求来判定。如果你平时就是喜欢刷刷短视频,对于手机没有什么特别需求,我建议你选择一块好的屏幕。

毕竟手机作为一款以屏幕为主要交互载体的设备,一块显示效果优秀的高素质屏幕对于日常使用体验的提升是显著的。现在很多人还在意手机的护眼功能,可以在屏幕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

如果你对于手机的性能和游戏有更高需求,建议可以在同价位选择一些更垂直于游戏体验的机型。这些主打电竞游戏功能的机型,往往在优化策略、系统调校等方面有更多投入。不管是游戏表现还是体验,都比一般的机型要好上不少。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多倾斜一些预算,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还有一类人群是对于拍照有比较高的需求。但直白地说,现在手机影像对于软硬件、算法、调校要求更高,好的拍照效果往往需要这些方面都要做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市面上一直不存在所谓的“高性价比拍照手机”。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想要找到一款成像良好的机型是比较困难的。

在当前大部分中档旗舰还配置“800万+200万”凑数副摄的前提下,想要获得良好的拍照效果就只能在主摄上下工夫:选购的时候尽量去选择一些高素质的,已经被各家品牌旗舰产品检验过的主摄方案。日常大多数人能够用到的镜头就是主摄,它的成像好坏与否其实跟你的日常拍照体验密切相关。在相应的预算方面,可以在主摄方案的选取上着重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这些更多针对的还是高性价比市场,也就是当前手机市场的中低端产品线。实际上,将这些原则放到旗舰市场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即便是旗舰手机,各家在产品策略上也有适当的倾斜和侧重,并不是说旗舰手机就一定是尽善尽美的。

某种意义上,旗舰机更高的硬件成本的确能够带来更均衡的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大家在选择手机的时候都要秉承着“加钱上旗舰”的策略。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关键还是在于你能否明晰自己的需求,并且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手机   手机市场   旗舰   机型   功率   日常   规格   内存   性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