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真的只是电车吗?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唱衰新能源?

2023年1月特斯拉自去年10月后再次降价,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打响,它意味着行业先行者已经开始走量,也意味着这个产业将进入新的阶段。困扰新能源汽车的将不单纯再是续航、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而2022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达25%,较21年(13%)上涨近一倍, 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份额达63%,意味着中国新能源被大众认可,也被国际市场认可。

那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唱衰新能源?新能源对于我们而言真的只是一辆代步的电车吗?新能源对于我们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1885年9月5日,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它是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车,而改变汽车行业的重点其实不是车,是汽油。

第一辆汽车

蒸汽机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计算机的发明,而包括之后信息化和通信产业的变革,其基础其实是电力,毕竟算盘可hold不住量子计算机。

所以人类每一次生产力和科技大爆发,都伴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换句话说在上百年前,我们今天常用的煤气炉、空调和冰箱这些都是当时的新能源,而小至打火机、手电筒,大至三峡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这些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其实都是能源在改变我们生活的表现。

新与传统是时代赋予的定义,而能源的变革则是国民经济亘古不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可以决定各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它也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就目前而言到底什么是新能源?是电能吗?这个说法没错,但电的发现已有200多年历史,我们所讨论的新与传统其实是怎么更好的发电和用电。

就用电而言,电动汽车的诞生反映出本质上我们希望电能的使用场景能更多样。

在这个维度上整个新能源产业的诞生其初心是想让能源的利用改变我们的生活。说直白点,电不光能照明,还能让人出行,电不光能在电线上传输,还能在移动的电池上存储。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我小时候街上就有电车了,两根尾巴拖在电线上走的那种,我们不是不能用电开车,而是那种方式很不方便。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才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有了对应的上游产业,诸如正负极材料、隔膜等为了做出续航更久的电池。

所以新能源和所有产业一样,是需求拉动的,又能靠其发展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幸运”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走得很靠前,它决定的远不是我们省下的一点购置税,而是更广阔的产业未来。

就像在中国特斯拉并不是一枝独秀,我们还有蔚小理,同时广汽、一汽、东风都有自己的新能源车品牌,埃安、红旗、岚图无不代表着我们在汽车产业的后来跟上,跟欧美、日本掌握燃油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不同,我们依靠新能源的国家政策和新基建,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弯道超车之路。

我突然想到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在1992年提出的愿景,他说“现在美国、日本、西欧都在组织各自技术力量攻高效蓄电池,计划开发出蓄电池汽车。我国汽车工业应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

钱学森书信

显然新能源已经超脱出经济学上的产业,而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那从第二个维度来说是发电,就发电而言,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本质上是我们希望发电效率更高效,或者说能源的转换效率更高。

比如原始能源的形式有很多,地、水、火、风都是能源,只要加以合理化利用,都能造福人类。烧秸秆可行、烧煤炭也行,利用水流产生动力也行,而《流浪地球》也让我们复习了太阳之于地球的重要性。

从本质来说,地球上各种能源,绝大部分的来源都是太阳。那我们在发电一事上,其实是在去中间商化。也就是秸秆、煤炭都是太阳能通过多次转化而成的,这种能源的产出效率其实是低的,因此也是难再生的。

而另一方面从生物能源转为动能的过程中会存在效率上的差异。

比如从燃油车变到电动车其本质是什么?是从各家自己开暖气,变成了统一烧锅炉供暖,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高,所以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也更低。

那有没有一种办法,一能直接使用太阳能,二能集中高效的进行能源转换?

有,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方式。

光伏发电

而又很“幸运”,尽管历经波折,但目前中国光伏已经成为跟高铁一样的中国名片。2023年2月13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

同时,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这种“幸运”只是一种戏谑,其背后是中国制造的产业链默默的努力与拼搏。

那在未来场景,钙钛矿薄膜书包,柔性电视、冷暖空调、集合了现有手机功能的智能可穿戴眼镜、照明等都是可预计的应用产品。

未来科技应用

今天眼中的赛博朋克将是未来世界的常态,而这所有的进步,是你我生活的改善,是经济与科技的碰撞,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也离不开中国庞大而系统的产业支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扩张与整合是一个不断提高附加值的过程。从贸易、粗加工到高技术行业、到自主研发、再到新能源,到储能是能源变革下阶段的关键。每个阶段都是一个个产业振兴的中国故事。

最近由新华网、今日头条联合发起的《中国产业名片》基建季就以6个产业故事讲述了中国基建背后的默默付出与辉煌成就。6期15分钟微纪录片,为你递上中国产业名片。

目前#中国产业名片#话题阅读量已达3亿+,讨论量13万+,子话题阅读量1亿+,抖音播放量1300万+,#中国产业名片#征文曝光量10亿+,参与人数1.7万+,阅读量1.1亿+。

参考资料:

《2022年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钱学森书信》

《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瓦科拉夫·斯米尔

《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

《中国产业名片》第四期 充电“蔚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新能源   工业革命   高效   电车   中国   名片   效率   阶段   能源   产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