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 酒店业或有八大改变

让人难忘的2022年已经过去。去年,最令人遗憾的是一大批曾经经营业绩优秀的酒店,终抵不住资金链的断裂,没能扛下来。但今年春节市场的“开门红”,又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恢复的强劲动力。春天已至,我们必须鼓起勇气面向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而这一年,酒店也将发生一些改变。

一是酒店集团战略由增量扩张转向对存量资源的争夺。

近期,“2021年度中国饭店集团60强”发布,锦江、华住和首旅稳坐头部3把交椅。未来,这些集团的稳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固化态势也会更加明显。只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房地产带动酒店兴起时代的完结、疫情造成酒店领域投资的减少、物业建筑资源的稀缺等,都将导致酒店集团轻资产增量快速扩张战略的放缓,从而转向对现有存量资源的争夺。

他们将通过资本的并购重组,以及品牌文化、管理和服务产品之间的竞争等,在很难获得增量的情况下把目标转向对现有存量资源的争夺。

二是相比疫情前部分酒店市场需求将消失。

雅高集团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差旅业未来发展的报告,预计20%的差旅会议需求将永久消失。这是一个不低的比例。其实,消失的需求绝不仅限于差旅会议方面,旅游方面的需求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减少。3年疫情,让我国经济增速的步子放缓,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加上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流动资金缺乏,尤其是中小微的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要完全得到恢复,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

消费者的收入少了,而旅游又是非刚性支出,这将会导致一部分旅游消费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消失。尽管市场在今年的长假和暑期可能会有短时间报复性反弹,但从长远看,平均市场需求仍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三是单体品牌酒店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

目前,市场上主要现存有3种类型的单体酒店:一是过去历史遗留的星级或同等级酒店,多为国有性质,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民间投资,未加盟集团品牌并且自己经营的酒店,这些酒店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三是主要以家庭或个人投资为主的小型酒店或旅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注重体验,有品牌文化、主题和特色服务产品的酒店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希尔顿集团推出的敦煌元素主题电子房卡,正是品牌文化与消费者体验结合的体现。而酒店集团强大的会员系统,是单体酒店最敌不过的。这几年,酒店集团非常精心地管理着这些会员,为会员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即使在疫情冲击市场最严重的时候,单体酒店空无一人,而这些集团成员酒店却仍有不少客人。目前,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外,这些单体酒店主要靠携程、美团等线上渠道获客,竞争的加剧也会使他们经常吃不饱。

今年,由于酒店间竞争的加剧使得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四是酒店需要建立新冠病毒阳性客人接待标准及阳性员工休假制度。

随着“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发布,客人入住酒店不再需要提供核酸证明,酒店接待阳性客人或出现员工阳性将成为常态。

以北京为例,不少酒店接待过到酒店自我隔离的阳性患者,而且不少员工也阳性了,需要离岗休假隔离。另外,据专家分析,虽然人类阳性转阴后能获得对病毒一定时间的免疫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存在着二次感染的可能。因此,未来就像流感一样,人类很可能将长期“与冠共舞” 。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面对这样的新课题,酒店需要建立一整套针对接待阳性客人的标准和传染病突发应对预案,既要保证接待质量,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传播,这是一项酒店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同时,还要建立酒店阳性员工的离岗休假制度,来确保员工的权益和岗位的正常运转。

五是只有传统食宿产品的酒店将面临着生存挑战。

酒店的基本产品是食宿,不少酒店的产品还仅停留在传统的食宿产品上,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疫情3年,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互联网,如线上会议、办公、交流等。这就要求酒店的产品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及数字化运营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对客服务的要求。

未来,这些酒店在传统食宿产品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引入线上服务产品和数字化运营是必然趋势。否则,这些只有传统食宿产品的酒店存在着被拥有现代产品装备竞争对手淘汰的风险。

六是城市度假消费群体将成为酒店长期的细分市场。

3年疫情,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体现在酒店产品上,主要是城市度假群体的兴起。所谓城市度假群体是指那些在市区酒店住宿,享受美食、参加亲子活动和康养体验等的消费群体。这一消费群体因“就地过节”“就地度假”而形成,通过3年的服务,该群体已发展成为这些酒店新细分市场之一。随着这一群体的长期存在,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市场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是未来酒店间的竞争更多是管理水平的竞争。

3年疫情,不仅导致了酒店市场需求下降,还使消费者购买酒店产品更加理性和注重性价比,使得酒店间的竞争加剧。在同一个地区,酒店硬件水平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客人除了看客评以外,还会对酒店的服务产品和定价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他们会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货比三家,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而酒店恰恰相反,希望能通过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出售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就意味着酒店在市场竞争中既要和客人博弈,又要和竞争对手“拼刺刀”,对酒店管理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酒店间竞争加剧,依靠酒店位置和行业内部供给来坐地收银子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酒店间的竞争将是管理水平的竞争。

八是收益管理不再是锦上添花,而将成为酒店常态化管理的刚需。

收益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分支,从航空业诞生至今已经40余年, 特别是在引入我国的20多年间,已渗透到酒店的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国际品牌的酒店,多年来享受着收益管理带来的诸多红利。在这些酒店中,收益管理的应用早已成为常态化,为持续提升酒店收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未来收益管理被普遍应用到本土酒店的管理当中,成为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然是大势所趋。过去,我们总认为收益管理是为酒店管理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这是错误的认识。未来,随着酒店间竞争的加剧和进入拼管理的时期,收益管理将成为酒店常态化管理中的刚需。(作者:祖长生;编辑:杨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酒店业   阳性   食宿   疫情   收益   春天   竞争   未来   酒店   集团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