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来了?美媒:美打压中国科技发展难如愿

美国在科技领域有很多领先优势,芯片、互联网、操作系统、卫星等等几乎都走在世界前头。这是美国几十年积累沉淀的成果,不可否认美国科技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包括对科研的态度,以及对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等等。但是时代在发展,美国的技术优势正局限于过去,面向将来中国已经表现出不俗的成绩,美打压中国科技反转来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适用,不管是做什么,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软件系统也好,硬件设施也罢,归根结底都需要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

以美国的科技为例,操作系统垄断全球市场生态,谷歌安卓、苹果iOS、微软Windows在各自的领域内有难以动摇的影响力。芯片更是被英特尔,高通等美企主导。

仅操作系统和芯片相结合,就足以建成世界级的信息技术体系,影响全球各行各业。

虽然美国的科技实力给予对方不小的自信,在许多事情上都能充当第一话事人。可是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制造、量子计算等技术在中国全面开花,美国的态度变了。

过去三四年内,美国用随处可见的规则给各项科技行业施加束缚,在中国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美国有了慎重以待的态度。这种态度并非激励自我,而是干涉全球化市场。

美国不仅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而且还拉拢盟国加入自己的阵营,形成更庞大的圈子。

美国的行动不利于产业链全球化,许多供应商纷纷发表了反对规则的态度。但是美国并没有听进去,在光刻系统方面似乎又和日本,荷兰达成协议,给市场带来许多变数。

除此之外,美方面也透露,计划在5月份实行一项规则,切断美企和华为的所有联系。

暂且不说这些行动何时落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美国一意孤行未必会有好结果。正在面临营收利润双下滑的美企恐怕很难看到广阔的市场景象,事情难以回到初始状态。

不过反转来了,美媒表示:美打压中国科技发展难如愿。在美媒刊登的一篇《中国会成为全球技术超级大国吗?》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科技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并且分析了美国当前的做法中,世界各国机构,行业参与者都在和中国互动,给美国的行动增加变数。就像荷兰ASML公司,一直在争取中国市场的合作机会,签约订单。

荷兰方面也说过,不会照搬美国的做法。可见从一开始,各国便倾向于自由贸易环境。

由此得出结论,美打压中国科技发展难以如愿。因为这不是顺势而为的趋势,在全球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每个国家地区都是重要参与者,提供技术设备,提供销售环境。

美国正在大量造芯片,拿出巨额补贴促进芯片本土化,可这些芯片终究离不开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芯片销售额为1803亿美元。虽同比下滑了6.3%,但依然是最大的芯片市场。美国要想卖芯片,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美国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中国加速建设5G基站,如今国内的5G基站数量达到了220万座以上,5G用户数量全球第一。

而美国不断纠结是否该拆除旧设备,参与拆除设备的运营商无法拿到补贴,进展缓慢。

宝贵的5G建设时间就花在了拆除设备以及阻碍运营商选择方面,如果能把这些时间用在5G专利研发,通信设施建设,恐怕也不会这样。又何至于走到难以收场这一步。

量子技术方面,中国本源量子建成了首台量子芯片生产线,量子计算机“悟空”也即将亮相。空间技术方面,中国空间站完整主体的“T”形结构搭建,开展太空技术研究。

而美国的做法还沉浸于过去那一套,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让别人获得。只能说美国一直在吃传统技术的老本,一旦有了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替代,这套就行不通。

科技无国界是美国极力宣扬的理论,但打破这套理论的也是美国,那便各行其是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国   荷兰   量子   美国   芯片   态度   操作系统   市场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