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不到血氧仪,可以用智能手表或手环代替吗?

完全可以。


第一个问题,准不准?


大家对于手环或者智能手表的测量血氧的顾虑,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准不准,这个其实很好验证,对比一下就好,自己也好奇这个问题,于是我买了一个指夹式血氧仪,跟我手头上这款荣耀手表GS3进行对比。

当然,单次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于是我做了三组数据记录。

第一组,正常呼吸,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

第二组,开始闭气,每隔30s记录一次。

本来我以为闭气状态下,血氧的数值会逐渐下降,其实数据确实确实是下降的趋势,但是变化没有那么明显,进行了多次的实验,血氧值一直都处于一个正常的区间内,(也有可能是我闭气时间太短了。)


第三组,使用超呼吸的方式,也是是快速的深呼吸,我以为血氧值会稳定的保持在100%,或者99%。

然而还是出乎了我的预料,实际的数值还是比较稳定。

大概观察了一下,虽然使用超呼吸的方式方式会使得肺部的氧气含量增加,但是心率也增加,会更快的消耗氧气。只能说明,人类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还是很牛逼的。



第二个问题,原理是什么?

是因为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红外以及红外线的吸收度不同。

所以我们只要用两束光打过去,根据这两种细胞的吸收度不同,就可以测量一个比例了。

不过指夹式的和智能手表上这种的具体实现还是不一样的,指夹式采用的透射式的原理,光源和传感器处在两个相对的位置。

手环手表由于形态的原因就没法做这种,所以采用了反射式的方法,光源和传感器处在同一面上。

虽然理论上,反射式的没有透射式的精准,但是作为日常血氧检测参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本来血氧仪也允许2%的误差。


第三个问题,买哪个合适?

指夹式血氧仪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手指不能太凉,否则数据有可能不准,而智能手表的测量时间比较慢,基本上都需要30s左右,而且要注意正确佩戴。


血氧浓度是一个身体指标的数据,所以需要长期监测,如果你长期的血氧浓度低于95%,就要考虑是不是得病了?指夹式的虽然也方便,但是如果没有感觉到什么问题的话,想来你也不会定期的测量和记录,买了之后大概率会吃灰。

对于比较日常比较健康的人来说,在这个后疫情时代,出于长期健康监测的角度考虑,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明显要优于这种指夹式,因为手表是一直待在手上的,而且也能够进行自动记录和同步数据,在App里边,不论是趋势,还是异常情况,都可以很方便的查看。

荣耀GS3在异常时也能给你提醒,有一天晚上我正睡觉,手表突然震动,我还以为是什么消息提醒,抬起来一看,竟然是低血氧状态。后来发现原来是忘关窗户,吹得头冷,下意识的把头埋在被子里睡了,好在后来又测量了几次,一切正常。这样的睡法明显是不健康的,要是没有手表提醒,估计晚上的睡眠质量也不会太好。

这也就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的意义之一,不仅能够测量记录,还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醒你。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本来就有呼吸道疾病,高龄,肥胖等用户,那还是遵医嘱吧,毕竟智能手表的血氧值目前还是仅作为参考使用,并不是医疗器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手表   荣耀   智能   血红蛋白   浓度   光源   测量   呼吸   方式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