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公司力推这类产品,有啥优势,值得买吗?

从主推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到打出混合估值法这一新卖点,在债券市场调整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回撤的余波下,多数理财产品正力求一个“稳”字。
近一段时间以来,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据了解,这类产品综合两种估值模式优势,其中大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较少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力图在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提升客户持有体验的同时,通过资本利得增厚收益,实现“攻守兼备”。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是在经历2022年的两次“破净”风波后,理财公司为满足投资者需求推出的留客新招。但混合估值理财产品也并非没有缺陷。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受封闭期限制,其产品流动性不如市值法产品;另一方面采取摊余成本法的资产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情况,或掩盖资产的真实风险。因此投资者需根据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综合考量,选择适配的理财产品。




啥是混合估值理财产品?
1月19日,工银理财发售旗下首只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恒睿睿益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产品采用混合估值,其中60%-80%固收资产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将债券收益分摊到持有期每一天;20%-40%资产部分以交易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0%-10%投向权益及衍生品类资产。
除了工银理财,近期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也在发力混合估值产品。梳理产品信息可以发现,所谓混合估值法,其实就是将市价法和摊余成本法混合起来进行估值的理财产品。其中,大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按照票面利率考虑其买入时溢价或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摊销,每日计提收益;较少资产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及时反映底层资产价格波动。
与采用单一估值方法的理财产品相比,混合估值产品的优势显而易见。“相比于采用单一市价法估值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的估值波动更平稳,在净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能有效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而相较于单一采用摊余成本法而言,该类产品能在净值稳定的情况下博取更大的收益。”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表示。
民生证券谭逸鸣团队发布的研报指出,混合估值法结合了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优点,兼具平稳性和收益性,一方面可降低净值波动,平滑收益曲线,在债市调整下回撤风险更小;另一方面,期限约束减弱,配置策略丰富,通过久期控制、期限结构配置灵活操作,增强收益弹性。但由于其仍有部分资产是以摊余成本计价,故而通常也会有封闭期。

这类产品为何被力推?

采用混合估值的除了理财产品,还有公募基金。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已有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等基金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债券型基金。
实际上,在混合估值的创新背后,是理财和债基市场为应对赎回风波做出的主动选择。去年11月份以来,国内债券市场遭遇大幅调整,对底层资产主要为债券、尤其是市值法估值的理财产品造成较大的冲击。在持有期间表现稳健低波动的理财产品成为稳健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心头好”,为此多家理财公司从估值方法上下功夫,这也是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进入大众视野的大背景。
“去年11月中旬债市遭遇了大幅调整,理财在负债端压力之下大规模赎回了债基,造成了负向的循环反馈,放大了债市波动,一方面原因就在于理财投资的债基大部分使用市值法估值,在债市波动下回撤较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若采用混合估值法,回撤和波动将大幅降低,有利于缓解净值化转型阵痛期赎回带来的巨大压力,满足市场上稳健偏保守的个人投资者需求。
从公开信息来看,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预期业绩比较基准中枢比同风险等级、类似期限的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更高。多位业人士认为,平衡稳健与收益的混合估值产品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结合了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产品和市值法估值理财产品的优点,在未来有望加大发行。”赵伟表示,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个“稳”,虽然单一摊余成本法估值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稳定性较强,但是仍有其局限性;另一方面,随着理财公司自身投研能力增强、投资策略选择更加得当,以及市场行情逐渐向好,推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样化投资需求。

投资者如何选择?

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速放缓,第四季度出现明显下滑。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6.7万亿元,基本与2021年持平。其中,前三季度理财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而第四季度由于债券市场大幅回调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导致规模有较大幅度下跌。
有市场观点认为,混合估值理财产品有望成为理财市场的新增长点,进而支撑理财规模回升。民生证券谭逸鸣团队指出,混合估值法兼具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的优点,能够在平滑净值波动的情况下丰富配置策略,获取更大收益,满足部分投资者对稳健型理财的需求。理财全面净值化和金融产品创新背景下,预计这类产品或将继续放量,进而对债市产生一定影响。
但不可忽略的是,混合估值并非“完美无缺”,在诸多优势之外也有不足。招商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首先,由于封闭期的限制,混合估值类产品的流动性较市值法产品更差,对偏好做“活钱”管理的投资者而言并非首选。其次,混合估值类产品中部分资产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采取摊余成本法计量,对市场波动较为钝化,或掩盖资产的真实风险。天风证券孙彬彬研究团队也谈到,混合估值产品大量底层资产是适用于摊余法的非标资产,虽然非标收益水平较高,但监管对于配置非标的期限、仓位上皆有约束。并且较长封闭期的混合估值产品与理财客户流动性需求并不完全契合。
面对混合估值产品的优势与不足,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对此,赵伟表示,合估值理财产品比较适合对净值波动比较敏感但又希望在行情上涨时不至于踏空的投资者投资者在选择该类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量产品投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购买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徐贝贝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产品   净值   市值   稳健   理财产品   投资者   收益   资产   优势   基金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