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2023年度特别报告(2)

戴璞 Denis Depoux 罗兰贝格 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

数字化 Digital

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格局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塑造各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2023年,各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客户体验” 和“经营效率”是核心关键词。客户体验投资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目标之一,线上线下 一致化体验的塑造将成为关键战略举措。虚拟现实技术和元宇宙将从游戏走入商业, 赋能更多销售和体验场景的创新。基于数据分析的定制化服务将成为主流,为体验式服务注入更多动力。

自动化技术渐入佳境,包括协作机器人、软件机器人等都将迎来更 广泛的推广。而支撑上述应用的基础包括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无代码人工智 能的广泛应用,可持续技术助力的企业长期稳健发展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等。在安全合规的大前提下,企业需要进一步挖掘数字化技术对客户体验和企业经营的贡献,从而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塑造高效且可持续增长的引擎.

趋势 01 客户体验提升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2023 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消费者对于体验的期望将持续增长,企业需要提供无缝的客户体验以推动增长、保障收入并确保客户忠诚度。在疫情新常态下,企业已经构建起 APP、小程序等一系 列线上触点矩阵,而各个触点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割裂的问题,例如不同触点之间信息不联通、标准 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个用户多个 ID 等,导致不同触点之间形成一个个“业务孤岛”,严重制约客户体 验的提升。

因此,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客户全旅程和全生态触点,实现线上与线下体验的一致化,将 是 2023 年企业在 C 端数字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从底层数据湖仓架构入手,建立用户 账户 (Customer Account) 管理体系,并以客户体验为核心,运用客户旅程编排 (Customer Journey Orchestration) 技术梳理串联线上线下各触点的业务主干流程,指导企业内部各业务信息流的统筹 再造与优化,从而打造一致化的客户体验。预计未来客户体验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引领地位将不 断提升,从而帮助企业在满足个性化客户体验中脱颖而出。

趋势 02 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将走向实际商业应用

当前,元宇宙更多地存在于游戏和娱乐领域,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而伴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智能硬件的普及,虚拟现实和元宇宙技术将进入越来越多行业的日常应用,并为客户体验和企业 运营效率带来跨越式提升。人们将可以在元宇宙中参观品牌的产品展示,并借助可穿戴设备模拟产品使用感受。品牌宣传活动将借助元宇宙实现,为客户带来全方位的互动感官体验。依托于虚拟形象技 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得以创造出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一致的人物形象,线上会议和培训将借助元宇宙打造沉浸式的沟通环境。同时,工业元宇宙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通过数字模拟技术为企业运行的效率 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预计到 2030 年,元宇宙将为全球经济增加 5 万亿美元,2023 年将是确定元宇宙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年。

趋势 03 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设计大幅提升

应用可观测性 (Applied Observability) 以一种高度统筹和整合的方式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 的可观测的特征数据进行反馈,指导企业开发出满足客户使用习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大幅提升客户体验。搭载各类传感器的智能硬件的普及使得客户的产品使用数据向企业的回传成为可能,且允许企 业在合规的前提下收集与分析,指导产品设计并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体验需求。除了产品优化,应用可 观测性最典型的商业模式在于 UBI(Usage-based insurance) 车险的创新与推广。UBI 车险是指企业 通过车联网等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建立人、车、 路(环境)多维度评估模型,为每一位驾驶者打“安全分”,安全分数越高,需要支付的保险费用则越低。 此外,相似技术也将推动“按使用量付费”、“按效果付费”、“以租代售”等商业模式在更多实体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趋势 04 以自动化技术提升效率将成为主流方向

随着企业致力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价值,在人工成本上涨和通胀压力下,自动化投资将大幅增 长。协作机器人的兴起是最直观的应用之一,从在生产车间中自动完成制造任务到在仓储物流体系中 自动完成运输工作等,机器人的应用将在各个行业显著提高。同时,更多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将走入日常生活,在商业服务和客户体验提升过程中扮演更多角色。此外,软件机器人,即软件自 动化(RPA -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将更有效地复制人类行为并执行任务,在保险、银行、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获得更大应用。2023 年,机器对机器的交互技术也将迎来进一步提升,基于不同平台和系统之间的全球标准和协议有望突破,以支持不同设备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意味着机器人和机器人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更为广泛的任务类型。

趋势 05 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式发展

数字孪生是指对物理对象、系统或流程的虚拟复制,从而对现实体系中的问题进行镜像、诊断和处理等。 数字孪生起源于太空领域,进而拓展至制造业中。而随着物联网技术与数字孪生的融合式发展,各类连网设备和传感器能够精确地收集构建数字孪生所需的各种数据,取代以往需要通过复杂数学建模才能完成的预测结果。上述变革将极大提升数字孪生技术在更广泛行业中的应用潜力。

在制造业中, 物联网提供的更精细数据使数字孪生获得的模拟结果更为精确,因而设计和开发人员能够在产品实 际生产之前就获得测试结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和优化。在汽车行业,车辆的数字孪生可以帮助企业模拟测试碰撞等事故,以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公共服务领域,整个城市中的供水、 供电等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孪生,使得公共管理部门能够更高效、更智能的进行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 预计 2023 年,更多数字孪生技术将走进日常应用,推动各行业运行提质增效。

趋势 06 无代码解决方案将实现编程的更广泛普及

近年来,无代码自动化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无代码开发就是软件开发者无需通过手工编辑代码, 同样可以达到目标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方式。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大幅提升,信息技术人才变得更 为稀缺,因此无代码编程技术将使企业更多人员参与到编程工作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自身的工作 效率。其中,无代码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会极大改善各行业的工作环境,企业员工不需要专业人工智能 技术背景,即可应用相应软件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分析结果加以 应用。预计在 2023 年,无代码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更多行业中,且未来大部分面向终端客户的企业应 用程序的开发活动都将通过无代码的方式完成。

趋势 07 可持续性发展将推动持续的数字化投资

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我国在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 承诺,要求重塑现有的治理模式、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而数字化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 程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结合帮助企业掌握资源消耗情况,从而做 出更积极有效的改变;决策智能技术帮助机器和生产线更高效地节能减排;3D 打印技术等可以减少 生产过程中的材料耗损,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集约利用;出行即服务 (MaaS) 通过推动共享出行和绿色 交通解决方案,帮助减少拥堵和排放等。预计 2023 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资于可持续性技术,在 推进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

趋势 08 人工智能相关的信息安全成为关注重点

信息安全一直是伴随数字化而生的重要课题。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化核心发展趋势之一,与人 工智能相关的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也备受关注。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随着模型开发越来越复杂,结构性的算法漏洞或将带来黑客攻击的风险,人工智能在预定领域外的滥用亦或造成隐 私泄露等安全风险。应对上述风险的关键手段之一是对抗机器学习,即采用攻击手段主动寻找模型 存在的潜在漏洞,并利用防御手段做好处理预案,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运行。预计在 2023 年,伴随人工智能的更大范围普及,相关的信息安全投资也将大幅增长,以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可靠性、可信度和安全性。

文化娱乐与体育 Culture, Entertainment & Sports

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人民的生产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电影行业也将 逐步回暖。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电影行业抗风险综合能力较弱,数字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将改善行业短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内容产品型”文娱企业需要加强数字科技属性建设,携手与虚拟现实产业链伙伴合作 共建应用场景;

三大长视频平台持续强化降本增效,改善盈亏平衡,爱奇艺与抖音的战 略合作为视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伴随着腾讯幻核数字藏品平台的调 整,数字藏品市场热度减退,行业期待政策引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头部企业不断尝试 从游戏、影视、体育等娱乐产业细分赛道切入元宇宙,带动消费者尝试、感知并接纳元 宇宙场景与内容形态,同时也积极牵头筹建各类相关产业联盟共同发展;游戏行业面临营收与用户规模的双下降,行业增长进入“缓冲期”;卡塔尔世界杯VAR(视觉助理裁 判)系统的应用将成为日后国际赛事乃至整个体育行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标杆实践; 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泛文娱是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市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罗兰贝格长期看好中国文娱产业发展,持续跟踪文娱产业最新动态。2023年,让我们携手中国文娱产业,共同铸造中国文娱产业的星辰大海。

趋势 01 电影行业逐步回暖,电影数字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升级产业发展

疫情导致的院线上座率限制、电影制作产能下降、电影产品供应不足等现状致使 2022 年市场上映影 片数量及票房均出现大幅下滑,产业链各环节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 布,人民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化,各类消费类体验行业也将逐步回暖,电影观众也将进一步回流,《阿凡达 2》、《流浪地球 2》等大片的上映将加快 2023 年电影行业复苏。

疫情冲击下,也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内容供应不足、尚未形成匹配市场不同需求的电影产品结构、内容类型与风格局限、行业工业化进程缓慢、数字化能力建设有待时日等问题,行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 较为薄弱。

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加快数字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数字技术将为电影行业发展带来质的变革,5G、 大数据、XR(扩展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在整体上升级或迭代现有的电影 产业制作模式、电影制作场景及所需软硬件设施体系、宣发模式与多元化渠道组合、知识产权保护等 全产业链运行模式。数字化将提速电影产业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明确且细致分工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使得各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把控得到优化,推动电影制作各环节的智能管理, 提高整体制作效率

趋势 02 虚拟现实产业化发展将提升或完善沉浸式娱乐消费多元化场景应用

国家五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五部门联 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提出,到 2026 年,三维化、虚 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2025 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的规模有望超过 2,500 亿元,或将带动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伴随着 XR(VR - 虚拟现实 AR – 增强显示 MR – 混合现实)软硬件技术提升和规模成本的优化,通 过 3D 建模、仿真、渲染等数字化技术将创造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虚拟人”、“虚拟物”与“虚拟化互 动场景”,使文旅实景、游戏社交、数字音乐、影视动漫、体育赛事等消费类体验场景应用逐渐多样化; 而“内容型产品”文化娱乐企业在内容创作与 IP 资源转化上需要加快向沉浸式虚拟体验场景进行转换, 头部“内容型”文娱企业将进一步加大自身数字科技属性,同时携手虚拟现实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应用场景,形成共享共创式生态化发展。

趋势 03 长视频持续强化降本增效,长短视频携手合作优化行业生态

三大长视频平台持续强化降本增效,不断改善财务盈亏平衡,头部平台通过上调会员价格改善 ARPU(每 用户平均收入)。会员规模增长已近瓶颈,如何进一步从会员挖潜将是核心挑战。受宏观环境影响、短 视频分流以及自身竞争力等原因,各大长视频平台广告收入整体呈下滑态势,尤其鉴于短视频广告转 换效果优于长视频,因而相比贴片、开屏的广告点位为主的长视频,品牌商越来越青睐可以结合数据 算法精准触达用户、形式多元化的短视频平台,而未来长视频平台广告业务将进一步面临承压。优质 内容依旧是长视频平台安身立命之本,头部长视频平台只有坚定持续加大制作高质量作品和内容生态 打造,才能巩固用户的忠诚度以及广告商对平台的信心与黏度。

趋势 04 数字藏品市场热度减退,行业期待政策引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自 2021 年全球 NFT ( 非同质化代币)爆发式成长以来,迅速催生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头部互联网企 业都以“数字藏品”开拓 NFT 业务,蚂蚁集团的鲸探和腾讯的幻核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数字藏品头部平台,百度、小米、京东、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积极布局,国有文化机构河南卫视、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央视网、国家博物馆等也相继推出自有数字藏品平台或自有传统文化类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包涵了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内容形式,在文创、游戏、体育、音乐、动漫等多个 细分行业得到广泛推广。

然而,伴随着腾讯幻核数字藏品平台的调整,当前数字藏品的行业风险与监管的不确定性也得到体现。 为避免数字藏品虚拟货币化、遏制数字藏品潜在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尤其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 而引发的市场炒作行为,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数字藏品平台的监管,这将在一定时期内限制数字藏品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从而影响数字藏品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此外,数字藏品的资产确权以及对原创作 者保护等需要在立法方面进一步明确与完善。预计未来国有文化产权交易机构有望成为数字藏品二 级交易合规平台,推动数字藏品的有序发展。

趋势 05 数字化技术应用将全面赋能体育赛事发展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技术将全面影响体育行业发展。在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中, 大数据技术已无声融入场上竞技、场下观赛、场馆管理等方方面面。 VAR 系统让瞬息万变的比赛现场在大数据面前无所遁形。卡塔尔世界杯的 VAR 首次增加半自动越位 系统,通过使用 12 个专用摄像头,每秒接受 50 次数据点,全面捕捉球与球员的细微动作,一旦判定 为越位,系统将自动通知现场裁判并生成清晰显示所有球员位置的 3D 动画;球队亦可在比赛结束后, 通过“FIFA Player”程序观看多角度的视频回放与赛事数据,收获针对后续比赛的建议。

在观赛体验方面,主办方通过世界首个盲文娱乐平台 Bonocle、触觉手掌通讯技术 Feelix Palm 为视障者提供观 赛机会。场馆内设有“感官观赛室”,通过互动设施、可控灯光为自闭症人士提供适宜的观赛空间。同时, 场馆内配置众多传感器,能够实现实时导航、交通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人员流动效率。 此次卡塔尔世界杯将成为日后足球赛事乃至整个体育行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标杆实践。可以预见, 更多的领先技术将亮相各大体育赛场,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公平性与观赛体验,帮助运动员与教练员了解团队表现,精准强化竞技能力,全方位加速体育赛事升级。

趋势 06 各地政策不断加持,加快元宇宙产业化布局

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复合实践,2022 年以来,已有近 15 个城市发布了元宇宙专项政策,并将元宇 宙产业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此同时,上海、北京、广州、厦门、杭州、武汉等地方提出建立元宇宙产业专项基金,为加快元宇宙产业化布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元宇宙在文旅与娱乐领域加速渗透, 不断创造出众多创新型文娱消费场景与消费内容。

头部企业不断尝试从游戏、影视、体育等娱乐细分行业赛道切入,带动消费者尝试、感知并接纳元宇宙场景与内容形态,同时也积极筹建算力终端产业联盟、元宇宙联盟,丰富算力终端、元宇宙应用等 各类相关产业联盟例如,推进行业整合式、协作式发展;相关产业主体(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产业 资本)也在进一步加大在全息显示、未来网络、VR/AR/MR 终端、3D 图像引擎等主要领域的探索与投入。

趋势 07 行业增长遇冷,头部玩家加码内容 + 技术布局

2022 年,全球游戏市场面临七年以来首次下滑,游戏厂商数量减少 1/5,手游市场收入同比下滑 2%; 聚焦中国,2022 年上半年游戏行业面临营收与用户规模的双下降。尽管行业增长进入“缓冲期”,头部玩家预计仍将以攻为守,在游戏内容与技术方面开足马力。

2022 年初,微软以 687 亿美元天价收购全球最大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国内游戏巨头腾讯亦在全球铺开与游戏开发商的合作:8 月,腾讯与索尼联合投资日本开发商 FromSoftware,仅一周后又宣布投资法国游戏开发商育碧(Ubisoft)。在疫情“宅家”红利见顶的压力下,领先企业高度重视优质 IP 资源的积累,构筑以内容为核心的竞争壁垒,推动行业由“高速”步入“高质”发展期。 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存储、计算、画面渲染等均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的云游戏将成为新风向。云游戏能够通过智能电视、VR 端、智能车载等入口丰富用户的游戏场景,且能大大降低游戏对于设备的要求。

2022 年,奈飞(Netflix)游戏宣布将进入云游戏领域,目前云游戏储备已达 55 款,而国内游戏巨头米哈游、网易、腾讯则首次推出 3 款 iOS 端云游戏。预计云游戏将拓宽游戏用户边界,为游戏市场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趋势 08 体育法修订,指引体育行业规范发展

2022 年 6 月 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通过,将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在体育法继 1995 年颁布以来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体育法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鼓励体育职业化、号召全民健身等方面均提出了顶层指引。对比初版体育法,通过新增“体育产业”这一独立章节,将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要求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务、体育培训等细分行业的发展;同时,明确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俱乐部三个主体在职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将“社会体育”章节改名为“全民健身”,鼓励公民参加体育运动的同时,确 立由社区组织开展健身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全民健身实施情况评估、体育行政部门提供配套 管理办法的各级部门分工协作机制。

本次体育法修订将为中国体育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奠定法治基调。可以预见,在体育法 的指引下,政府各级部门将提升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引领公众参与体育 活动;更多社会资本将涌入体育产业建设,在体育场地、体育用品等配套设施方面进一步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

信息技术、高科技 与互联网 Technology & Internet

回望2022年,对于中国科技行业而言是艰辛而破局的一年。受国际环境影响,技术受限愈演愈烈;全球消费市场持续低位运行,信心不足;疫情变化反复,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坚信在寒冬中依然矗立的必定是强者,在黎明前依旧笃定前行的必定是勇者, 在风雨中静心修炼内功的必定是智者,中国科技行业必将秉持科技兴邦初心,砥砺前行。展望2023年,我们预测在科技行业的不断努力下,数字及其衍生技术将全面赋能千 行百业,务实推动各行业进一步运营精益智慧、创新普惠利民。

趋势 01 计算、通信、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技术将走向千行百业

从智能设备到先进装备、从个人云盘到民生政务云,技术的应用早已不再局限于视频、游戏、外卖等 提升个体用户体验的范畴,未来将充分赋能各类传统行业,从而实现千行百业的全面数字化革新。

这一趋势的核心动因建立在两个成熟条件基础之上。其一,过往互联网、通信、云等技术产业的发 展已实现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技术与基础设施积累。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的统计,目前我国建成 5G 基站 142.5 万个,总量占全球 60% 以上;数据产量增长至 6.6ZB,全球占比 9.9%,位居世界第二; 算力规模达到 140EFLOPS,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 术方面拥有大量专利成果,这些积累既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又为其 数字化体系运转提供了现成的资源支撑,以做好充分的赋能准备。其二,各行业存在的切实业务痛点 也有望通过技术赋能得到根本解决。

我国是全球国民经济产业门类最全的国家之一,因此无论是医 疗行业的医械、医师资源分配问题,还是制造行业的精益制造、智能制造诉求均可通过技术加持得以 解决,也为技术赋能行业这一理念提供了沃土。

从实现方式的角度而言,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本质上存在 0 到 1,以及 1 到 N 两种模式。首先,所谓 0 到 1 的模式即技术可以帮助行业解决有或无、是或否、安与危的底线型问题。以金融行业的数据安 全场景为例,无论是个人账户密码,还是同业交易记录,数据信息在提取、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原始性都是决定金融行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础,而通过零信任认证、区块链、AI 攻防演算等多种技术 解决方案的应用,才能有效解决此类底线型问题风险,为行业保驾护航。其次,1 到 N 的模式即帮助 行业解决效率问题。以医药行业为例,业界一直有着“双 10”的说法,即新药的开发需要 10 年的时间 和 10 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然而通过在靶点筛选、药物挖掘、药物优化等环节引入 AI 技术,有望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总体成本。

展望未来,科技企业需要在此趋势来临前夕做好充足准备。其一,千行百业特性各不相同,需求包罗万象, 因此作为技术方案提供方需要在特性中寻找共性,在共性中承载特性。其二,行业技术解决方案需要 依托生态实现,无论是方案集成、应用开发、算力平台、通信网络,最终都将影响行业客户的体验,因此生态构建仍将是主旋律之一。

趋势 02 供应链韧性将提升科技行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竞争力

科技行业是受全球供应链风险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本质是源于科技产业链条分工精细、讲求上下游 协同共创的行业属性所致。以云计算为例,无论是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虚拟平台工具、应用软件 任一环节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个技术堆栈方案的停摆,进而导致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停滞。而所谓的供应链韧性,即是要在各种内外部风险下,做到全体系供应链感知打击、承受打击、应对打击的能力。

供应链韧性的核心意义在于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局势、公共事件等对科技企业正常运转所带来的 冲击风险。无论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下的产品、技术出口限制,还是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供应链 合作关系严峻,抑或是后新冠疫情时代面临的不确定性,都将或多或少地延缓甚至打断企业供应链流 转,直接导致产品无法正常研发、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客户失去合作信心等。

因此,建立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要点在于:1)构建供应链可视全局,及时发现及时止损。从区域、流程环节、物料品类、技术品类、 服务品类等视角切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全局视图,从而在发生供应链断流风险时及时发现甚至预知, 从而为应对留出充足时间。2)建立断链应对计划,最大程度强化抗打击能力。通过优先权采购关系、 供应商备援调整、建立库存冗余、及时且透明的客户沟通等多种手段,建立供应链断链下的应急备案,从而最小化影响。3)持续保持供应链布局演进,强健供应链体系。即针对过往或可能出现的断链场景, 在产地、品类、技术、服务等多领域做出冗余规划,从而持续保持供应链强健安稳且具有韧性。

趋势 03 元宇宙商业化加速,核心零部件、设备、内容皆为潜在增长赛道

元宇宙即以虚拟现实为核心交互方式、WEB 3.0 为核心技术基底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伴随着其商业 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加速走入成熟期。

在商业模式层面,预计整个产业在未来将形成内容驱动及设备驱动两种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产业的 正向循环。内容驱动即以低廉的硬件成本降低用户入局门槛,以游戏、视频、直播、软件工具等作为核 心收益来源的竞争策略,更多出现在 2C 市场中,以单用户 ARPU 值及用户沉浸时长作为核心商业目标。 而硬件驱动即是以硬件收入作为主要收益来源,在 Oculus 2 推出 Pass-through 的混合现实 (MR) 功 能解决方案后,类似设备将极大拓展应用场景,赋予设备更高的应用价值,从而拉高设备溢价。

然而,商业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对技术和内容本身提出更高的演进要求,预计未来在元宇宙领域的核心 零部件、设备、内容各领域仍有大量技术创新空间。首先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增强现实 (AR)/ 虚拟现 实 (VR)/MR 的交互硬件体验本身仍存在重量、续航、操作延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未来如 Pancake 型的光学透镜结构方案、结构件材料及工业设计、多维动捕算法、电池模组等仍是继续演进的重点。

其次,在设备领域将出现低门槛与旗舰级设备的分化现象,千元价位的低门槛主机将在结构组件一体 化、算力辅助等方面寻求突破进而继续拉低生态进入门槛,而万元级的旗舰主机不仅将融入 VR+AR 的虚拟透视解决方案,更将考虑到工业、医疗、教育等 2B 开放式应用场景的特性需求,进一步提升跨 场景应用能力。最后,内容领域目前仍处在移植时代,未来原生内容的逐步面世亦是必然。2C 领域的 游戏、虚拟直播、虚拟社区等娱乐性内容,以及 2B 领域的数字孪生、远程辅助等生产力工具都将有 望逐步适配。

趋势 04 精益型组织将成为未来科技企业的标配

科技是未来各国竞争的高地,因此科技企业更易受到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的冲击。 无论是面对贸易争端导致的业务出海受阻,还是经历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需求低位运转,精益型的组织是企业承受冲击、灵活转型、快速盈利的基础能力。放眼未来,我们认为精益型的组织至少需要满足决策灵敏、执行高效两大特征。

决策灵敏决定了企业战略方向的正确性和自我纠偏的能力,其依赖于敏锐的市场感知及敏捷的决策 体系。敏锐的市场感知取决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及时传递。以三星为例,其在集团层面拥有事业支援 特别工作组,常态化监测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原料物价上涨等问题,并直接由集团副会长管理。而敏捷的决策依托的是组织层级的突破,如三星在 2021 年经历组织变革后,改变了过去区 域市场由事业部层层传达的缓慢决策方式,而由集团首席执行官直接向区域市场发出指令,形成迅捷的决策闭环。

执行高效依托的是高质量人才,未来科技企业的重点将落在对外网罗高端人才,对内注重挖潜培育。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技术积淀与产品实力才是未来竞争的基础,因此未来的外部人才获取将聚焦计算 机科学、电子工程、自然基础学科等领域,以此实现自我充实与积累。同时,对内的人才挖掘需从现实 性向发展性转变,不止评估当前岗位工作能力、资历经验等显性特征,更应评估心智模式、自驱动因、 价值观等隐形标签,从而评估其潜力。

趋势 05 ESG 将成为未来科技企业竞争的新铭牌

践行 ESG 理念是我国在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后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进式发展的必 然要求。而对于科技企业而言,ESG 背后不仅代表着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也意味着全新的商业拓展机遇。

在责任要求层面,以信息通信技术 (ICT)、互联网、软件应用、半导体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因自身体 量规模大、社会影响广等特点,是 ESG 责任落实的核心主体目标。以双碳进程的推进为例,无论是 数据中心产业普遍推行的电能利用效率 (PUE) 能耗指标,还是智能设备企业关心的供应链碳足迹能级, 抑或是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可再生材料替换,无不凸显出科技企业通过最大化利用能源及资源,从而控 制碳排放水平的关切及实际行动。未来,科技企业需在看清、止盈、替换三方面发力,从而实现双碳 进程目标。看清即识别清楚自身产业在多 Scope 范围下的排放源及排放量级;止盈即利用业务流程 优化、工程设计优化等进一步提升效率,减缓碳排放提升坡度;替换即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再生 材料等根本性技术,将碳排放可能性从产业链中剔除。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本身所掌握的技术能力,也在帮助各行各业实现自身的 ESG 目标,从而为科技 企业自身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赛道。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例,其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可帮助各类企业大 幅减少自身资源消耗:在制造业,其通过最优化温度模拟减少电镀等产线的额外能源消耗;在新能源 行业,其利用自然风况模拟帮助电力运营商确定适合的风力电厂厂址;在楼宇控制领域,其利用智能 工况学习模拟出不同时段的最优化电气控制策略,无不体现了技术在实现双碳、实现 ESG 理念过程中的价值。

医药与健康服务 Pharma & Healthcare

2022年是新冠疫情爆发第三年,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叠加俄乌冲突、地缘政治、能源 及通胀隐患等多重不利因素,对医疗健康行业产生较大程度冲击。在此背景下,医疗企 业创新转型、医疗机构运作、医药板块资本市场估值等均受到显著影响。下半年整体政 治、经济局势趋于缓和,面对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增强与致病性减弱的变异特点,我国 新冠疫情防控也加速迈进常态化的阶段。

11月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继发布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以及“新十条” 措施,强调科学精准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基于疫情防控新常态,我国医疗健康产业有望恢复至疫情前 的基本运转逻辑,行业整体呈现原生需求回弹、市场推广、产品创新、估值切换、投融资 行为升温等迹象,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2023年是中国市场向“后疫情”时代转变的关键一年,也是医药健康行业重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

趋势 01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管理意识增强推动医疗需求提升,疾病诊疗渗透率仍有待提高, 医疗服务场景更趋多元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平稳增长,2021- 2030 年增速将明显加快。2030 年老年人口占比约 25%,其中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与占比不断增加。中老年人口是疾病高发群体,肿瘤、心脑血管、自身免疫、眼科及齿科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带来了巨大的医疗需求。以糖尿病为例,《中国老年糖尿病诊断指南(2021)》指出,我国老年糖尿病 患病率约 30%,远高于全球平均 19% 的患病率水平。从诊疗角度看,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37%) 与治疗率(33%)均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 76% 知晓率和 78% 治疗率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各类疾病 的诊疗率有待提高。

同时,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约 77.1 岁并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人均预期寿命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将带动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管理需求快速增长,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等总需求也将急剧增加,消费性医疗、私人高端性医疗等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将在未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趋势 02 带量采购政策趋于稳定,领先企业于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等维度寻求破局

2022 年,虽然带量采购政策仍然在持续扩面,但无论是第六批、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所涉及的高耗领域(脊柱相关)国家集采,还是近期开展的电生理、肝功能生化试剂省际联盟集采,都呈现出明显的“温和化”趋势。政府支付方通过招标规则合理控制降价幅度,在避免出现价格战的同时降低 淘汰率。不仅有效维持了供应商的稳定性,也更多认可不同厂商在产品与服务上的相对差异性。在市 场格局逐步稳定的背景下,领先企业正逐步尝试通过产品创新、运营效率提升和渠道拓展等维度进行 破局。虽然在集采背景下,创新药与创新器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受到挤压,但短期内尚未具备带量采购 的条件,国家医保局也明确表态暂不将其纳入集采范围,并通过优先审批通道等政策支持创新。

此外, 领先药械企业也在尝试通过集采标外市场,尤其是零售渠道来拓展市场通路,以追求更高的盈利水平 与回报率。

趋势 03 数字化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拓展,“未来医疗”初具规模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消费者与病患的健保消费旅程已逐渐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各环节的数字触点全面 打开。预约挂号、问诊、续方购药、医患互动与自我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活动均可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 并于疫情背景下实现进一步的催化与成熟。2022 年 9 月,基于对全球 19 个国家约 2500 位患者的调研, 罗兰贝格在《未来医疗 4 – 未来的医疗患者》报告中指出,超过 70% 的中国患者对科技巨头企业提供 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持接受态度。其中约 50% 患者愿意为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性等优势支付额外费 用,且中国在两项意愿度排名中均位居受访国家第一名。

除消费者对数字化医疗的开放态度外,医疗 大数据的积累、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延伸与政府等更多相关的协作使得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从疾病后 置治疗向前置预防以及健康管理环节延伸拓展。其中,商业健康险的创新延展尤为显著,通过与更多 医疗机构在健康教育、健康消费、体检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未患病人群的健康管理。一方面积 极降低保险赔付风险、提升盈利性,另一方面有效加强客户忠诚度、稳固客群。未来数字化医疗服务 将涌现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普惠、精准及全周期的医疗数字化旅程体验

趋势 04 医疗新基建与贴息贷款政策持续加码,推动医疗设备市场需求持续高企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医疗新基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弥补医疗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 短板问题。在《“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 三级医院扩容、基层医院提质等医疗新基建立项数量显著高于往年。2022 年 9 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正式出台,预计带来超 2000 亿资金支持,有效缓解各级政 府的财政压力与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并进一步加速推动医疗新基建发展。受此影响,除前期土建环 节外,手术室、ICU、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与药房中期建设所需的医疗设备以及后期医疗信息化工 程的相关需求将持续走高。预计从 2023 年上半年起,随着鼓励政策与贴息贷款的实施落地,医疗设 备采购订单将会逐步放量,带动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与增速进一步攀升

趋势 05 医疗支付仍旧面临压力,腾笼换鸟之际,支付端结构性优化势在必行

2021 年底,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 2024 年底前我国全部统 筹地区开展 DRG/DIP 付费方式改革,并于 2025 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基金和病种全覆盖。自 DRG/DIP 在试点城市模拟运行起,结合带量采购逐步落地实施,我国医保基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医保基金结 余从 2021 年起实现持续增长。但我国医疗支付供给侧仍存在结构性短板,在直接医疗支出中商业健 康险赔付占比不足 5%,更多的支付压力仍旧由患者个人承担;而根据《2022 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 势洞察》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惠民保整体参保率仅为 6%。凭借快速发展的趋势,政府、药械企业、 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更多相关方积极入局,为商业健康险进一步实现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和扩大覆盖带 来了渠道、信用背书、增值服务等诸多助力。

趋势 06 依托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重塑,国产替代将向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产业链要稳定可控,关键共性技术要突破,重点领域短板 要补齐”等要点,同时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进一步要求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国产品牌的科 技创新产品及服务。面对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医疗科技行业突破技术封锁、 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势在必行。2019 年以前,中国生命科学与制药相关设备、耗材领域一直由外资企业 主导;

新冠疫情爆发后,尤其是 2022 年以来,国产厂商凭借国内供应链相对稳定的优势,同时积极发 挥主观能动性,兑现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寻求产品突破、扩大产能,成功在制药设备和包材、生物实 验试剂耗材等细分赛道蜕变成国内与全球市场中一股不可忽略的新兴力量。未来进一步叠加强化内循环和“强链补链”的政策支持后,国产厂商将在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领域维持高速、高质量发展。

趋势 07 创新升级、协同补强主旋律下投融资持续回温,重点细分赛道估值修复

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 / 设备:政策层面持续大力支持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本土化发展,中国企业在 以上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深化全球产业链地位。在疫情常态化阶段,企业是否具有可被验证的创 新能力与研发体系、是否具备高质量或强差异性的产品管线将成为其是否能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关键标准。 生物创新药仍将占据医疗投资的核心关注地位。其中,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已被验证落地性的 细分赛道由于其持续性技术创新需求和市场增量空间等要素,将持续保持较高热度。

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企业凭借此轮疫情成功积累一定现金流基础,部分领先企业抓住机会 加速布局海外业务。医疗新基建与贴息贷款政策将进一步刺激医疗机构增加改扩建项目需求,撬动医疗设备市场扩容。其中,国产高科技医疗设备将进一步享受政策红利,抢占市场份额

CXO:国内外生物医药创新方兴未艾,新药研发管线数量再创新高,推动对 CXO 服务需求的攀升。中 国 CXO 企业凭借日渐积累的规模化效应,配合自身成本与平台技术优势,背靠全球和国内两个市场, 持续发展壮大

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上游产业:新冠疫情下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生物制药上游设备、耗材与包材企 业凭借供应链稳定优势与技术基础,开始寻求国产替代,并在全球市场中冉冉升起

消费健康: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庞大的中老年与慢病患者为消费健康市场塑造需求基本盘。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消费者保健意识增强,进一步驱动市场放量。其中眼科、医美、居家护理、营养保健等细分领域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

中医药:《“十四五”制药发展规划》出台,针对中医药产业提出中医医疗机构数、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等 15 项具体量化发展指标。同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销售结束,销售范围拓展至所有具 有中医执业的医疗机构,并按标准纳入医保乙类目录。在相对较小的集采风险与龙头企业的拉动之下, 中医药行业将呈现持续的快速增长趋势

趋势 08 跨境交易合作将趋于频繁,优质标的识别、海外市场准入与产业链布局为核心能力

近年来,国内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金额不断攀升,2020 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并于 2021 年达到顶峰 6025 亿元人民币。由于疫情影响,2022 年上半年投融资额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虽然今年整体投资热 度略有放缓,但医疗行业投资结构正面临转型,医药企业投资逐步呈现全球化布局的趋势,在跨境合作领域持续释放活力。国产医药企业加速布局海外,而海外资本与产业也积极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机会。

出海角度,随着药品集采、医保谈判持续推进,国内医药企业发展空间被日益压缩;与此同时,国际市 场对我国药企创新研发能力认可度逐步提升,海外新兴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与未满足需求。 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迈向全球化,以寻找发展的沃土。我国创新药企业出海在 2021 年实现爆发,共完成约 30 起创新药 license-out 项目(规模约 158 亿美元),而 2022 年势头未减, 仅上半年就完成了约 20 起 license-out 项目。引进角度,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吸纳海外领先技术,并结合自身研发能力快速构建竞争优势。据统计,2021 年我国完成创新药 license-in 项目 93 起,2022 年上半年也完成了约 57 起 license-in 项目,重点聚焦肿瘤治疗等领域。

在活跃的跨境交易合作背景下, 国内医药企业应积极构建优质标的识别、海外市场准入与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以抓住发展机遇。我们也 有理由相信,2023 年疫情进入常态化以后,跨国交易服务需求将更密集更多元,推动产业链进一步 优化资源配置。

--------------------------------------

挂怒更多行业趋势解读,请关注下篇(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三星   趋势   行业   藏品   疫情   中国   领域   年度   医疗   数字   报告   技术   企业   罗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