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篮球第一MCN,拆解野球帝的三个核心招式|创业熊

1月29日,陈国豪更新抖音证实自己加盟野球帝团队,随后他的账号在不到3天时间内便涨粉30万。在抖音动辄千万量级的涨粉神话里,这个数值貌似不值一提,但在篮球领域,陈国豪的粉丝数,目前已经超过了本赛季CBA热度最高、有网红球队之称的南京同曦。

在此之前,陈国豪最为外界熟悉的身份有两个:广东工业大学校队成员,以及2023年CBA选秀状元的潜在竞争者。“嘭”地一下走进话题中心,只因为新增了一个身份——野球帝陈师傅。如果你用抖音刷篮球视频,你可能刷不到NBA,刷不到CBA,但你一定会刷到野球帝的视频。“野球帝”是一个粉丝数超过700万的抖音账号,同时也是一家体育MCN公司,旗下签约达人超过50位。

陈国豪的抖音数据激增,数据来源“新抖”

当其他内容领域的MCN机构频传与签约达人传出商标、合约等利益纠纷,野球帝在篮球垂类走出了一条“篮球+生活”的内容众创之路,搭建起强大的账号流量矩阵。在强调抓爆点、可复制、急变现的短视频平台,他们有种一反常规的特质。

围绕核心IP,最大化矩阵作用

野球帝2014年从公众号起家,最早通过图文形式做篮球技巧教学,在判断视频会比图文更能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后,公司于2018年开始布局短视频。

与通常MCN公司广撒网式的达人签约培养方法不同,野球帝在选择球员和内容布局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以账号“野球帝”为核心,团队每个成员都有独立的账号,从实战内容、技巧教学、规则讲解到球场短剧、运动穿搭、测评开箱等,账号之间各有区分,但又互相出镜,帮扶涨粉,聚拢起一个完整的篮球内容矩阵。另一个特点在于,每个达人都会强调自己是野球帝的一员,所有视频发布时会带上#野球帝courtman的话题。

这个体系的建立,相当于蓄起了一座流量池,且同时形成了以“野球帝”这个IP为核心的品牌效应。陈国豪加盟之所以能引起关注,便是流量加持、品牌驱动双重运作的结果。在他通过自己抖音账号宣布加盟野球帝后,“野球帝”主账号跟进,其他达人则纷纷发布和陈国豪的单挑视频。作为粉丝,野球帝各个师傅们轮番挑战CBA选秀大热的内容足够吸睛,而用运营眼光来看,这是野球帝运用旗下账号在帮陈国豪造势引流。

野球帝达人矩阵

野球帝品牌企划负责人范晖还向懒熊体育介绍了让陈国豪和师傅们单挑的缘由。一方面,作为团队最擅长的一种摄制内容,单挑时球员之间可以充分互动,也就是斗嘴皮子,这既有节目效果,也可以体现陈国豪性格,另一方面,单挑能更直观地展示其实力,帮粉丝建立对这个球员的认知。

尽管有着成熟的运营方法,但团队并不急于借此兑换流量。比如最核心的粉丝数和播放数据,就没被拿来作为衡量达人和视频的标准。由此带来的益处,是达人之间无需变成竞争关系,反而更乐于互相协同、互相出镜。

“如果我们有自己想做的内容方向,并不在意它能获得多少粉丝和流量,更多地是呈现自己想要的内容。”野球帝内容负责人张子沫对懒熊体育表示,“被流量绑架太没意思了”。

不迎合流量有时候更利于专注内容的推陈出新。2022年,野球帝陆续推出几组系列视频,从粉丝节系列内部达人进行3V3对抗,到“风火雷电”系列找来外部球员组队比拼,年底还请到前女篮国手马增玉进行训练,和一些CBA青年队及CUBA校队打5V5全场,最终输出了全网播放量超过3亿次的“逐刻”系列。

“风火雷电”比赛现场

从早期的技巧教学视频,逐渐增加达人之间的花式比拼内容,再推出线下赛事的系列内容,野球帝通过内容迭代和升级,一直维持着视频内容的新鲜度,也推动了达人们球技的提升。关键的是,无论推出何种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受众不错的反馈。以“逐刻”系列为例,用5V5的比赛形式产出内容,这种乍听起来违反短视频内容逻辑的做法,野球帝却能抓住成为“一支球队”等概念,做成多达27条视频的成长合集。长期高质的内容输出背后,除了方法,恐怕还和另一个理念紧密关联。

内容一定要是“篮球+生活”,要快乐

在国内,职业球员基于自身性格和球队要求,不太会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公众面前。相反,达人创作者离球迷更近,必须通过高频次视频更新,不停与粉丝互动,展现自己的各种面向和个性。如何把握这种不同,让达人及内容更受粉丝认可,是野球帝团队注重的功课。

和单纯打球,输出硬核的比赛视频不同,野球帝主张“篮球+生活”的内容模式,强调达人要有“捕捉生活的共情力”。从篮球和生活中提炼出共鸣点,再融入视频,会丰富内容的维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李观洋。这名前西安工大的校队成员,是野球帝达人中实力非常强的球员。不过从2021年底开始,他一直在比赛之余鼓捣自制投篮机,自己做零件,开磨具。在团队的认知里,这是件复杂且困难的事情,但大家愿意支持他做这件事,也乐得看他为此较劲。“我们非常相信,篮球场上的精神和态度,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当他完成投篮机的那天,一定能让人相信,他在球场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影响着他的生活。”

今年一月初,李观洋的投篮机初步完成,他在自己账号发布四条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800万。

李观洋的投篮机

基于“篮球+生活”框架产出内容,但这些内容是有价值观的。野球帝视频传递出的核心情绪有两种,除了对篮球的热爱,另一种是快乐。范晖提到,过往的篮球内容有一种偏苦涩的惯性叙事,比如家里父母不支持、自己一直很努力。但野球帝主张篮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不过它应该是快乐的事儿”。

比如早期创立的账号“有个球事”,在主要出镜达人马师傅嘴碎赖皮的特点受到欢迎后,改名为“别赖了马师傅!”,内容也更突出球场耍赖。达人刘守元打球时喜欢念诗宣泄,屡屡被评论认为用力过猛,显得尴尬,从此“尬师傅”就成了刘守元的人设标签,成了评论区最爱玩的梗之一。

有了这些框架和理念,野球帝的达人签约策略和内容方向也就随之明确。范晖介绍到,复制陈国豪这种走红模式是一定可以的,但野球帝并没有必须去签约类似“明年状元大热”这种想法。

“职业是所有篮球迷追逐和向往的,以前我们能力达不到,现在有了陈国豪,他可以代表我们去实现这个梦想。但对于签约球员或者矩阵搭建,我们不会围绕成为最强,或者一帮非常能打的球员去做。”范晖以“野球帝王师傅”王翔为例,作为最早最老的一批师傅,王师傅的球技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内容效果和互动反馈一直是野球帝所有达人中最好的,他超过590万的粉丝数,是野球帝个人账号最高。

野球帝王师傅对战萧敬腾

通过篮球场上各种有趣的故事、对话和情境传递快乐,通过“篮球技能、篮球理解的不断精进”展示热爱,球迷之所以会喜爱篮球这项运动,归根究底,正因为它能赋予人们这些情感。这也是野球帝在内容把控上最讲究的,也只有当内容立意能够建立在这些情感之上时,粉丝观看视频才能从中攫取到情绪力量。到了短视频时代,体育内容的情绪价值越来越不能被忽视,如果你能持续提供,受到追捧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挣有持续性的钱

在一些公开的采访中,野球帝成员们都很乐于分享两件往事。

一件事是做短视频的开始两年,尽管已经做到百万粉丝的量级,由于对内容和体量不够确信,野球帝拒绝了所有商业合作,这方面的收入一直是0。短视频没有营收的日子,资金来源依靠公众号和电商业务,当时的电商,主要是卖篮球。

另一件事则和野球帝开发的首款产品,一个加重篮球有关。这种重量增加了两倍的球是一种训练产品,但很难和正常篮球一样保持回弹,为了对产品进行调教测试,负责人张子沫靠自己亲手运球,完成了20万次的拍打试验。在接受博主“电商卖家”采访时,野球帝Courtman 电商品牌负责人陈明森提到了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做产品的原因:即便挣不到快钱,却能挣到持续性可以有的钱。篮球作为野球帝的核心产品线,目前的销量已经突破百万颗。

达人共同完成“十万次运球挑战”,测试第二款加重篮球,测试视频发布后收获14万点赞

无论是电商业务的开发,还是其他业务线的开展,团队显得不太着急。据范晖透露,2022年底拍摄“逐刻”系列,为了达人们专心训练打比赛,就停掉了近一个月的商单。“我感觉换其他公司,商务部门都要炸毛了”。

但这种态度也使得他们真正发力时有更高的回报。根据野球帝的品牌官方介绍,2019年底野球帝开始拓展短视频合作业务后,第二年公司营业额便翻了6倍,突破3800万元。目前,除了在电商和内容上保持双线营收,野球帝还开发了线下场馆、赛事合作等业务。公司成立至今,并未有过公开的融资。

野球帝品牌合作业务模式

球馆开发旷日持久,从最早期在西安抛物线球馆中拍摄视频,到建成综合了拍摄、办赛、零售等需求为一体的新球馆LIVECOURT,期间度过了四年时间。在范晖看来,做场馆做线下是特别重的一个事,野球帝之所以自己斥资去做,不仅是为了经营场馆,还因为它可以解决内容拍摄场景、粉丝交互、办公和线下零售等诸多需求。LIVECOURT的场馆内特别设计了售卖厅,在和一些品牌合作举办赛事的时候,馆内打比赛,厅里就可以开快闪店。

提到线下赛事,范晖更多强调“克制”。2022年,野球帝在LIVECOURT接连举办了粉丝节和“风火雷电”等赛事,其中#野球帝粉丝节这个话题在抖音有3.5亿次的播放,“野球帝”账号上线的6条比赛视频收获了178万点赞。实际上,野球帝师傅们的线下之行早便开始了,从2021年4-6月,两个月时间他们走进了西安多所高校。显然,从校园行到自办赛事,再到推出“品牌定制赛”,野球帝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完善线下模式。范晖认为这方面仍有待探索,毕竟赛事的收入来源更多依托品牌赞助,而这几年非常明显能感觉到,很多品牌也开始在做自己的IP。

LIVECOURT场馆售卖厅。

“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包括电商、内容、球馆等等这些模式打磨清楚,外部可能觉得你做挺好,整个粉丝量和流量是篮球垂类第一,但我们还是保持警惕,至少我们感知到还有很多东西没做到,没做好,没尝试。”范晖表示。

对于野球帝而言,在内容生产和球场上都要以快取胜,但在内容变现和业务开发上,看起来他们更喜欢后发制人——这种后发的逻辑源自于他们“相信内容才是一切的根本”。

诚然,短视频的竞争如此激烈,观众是如此善变和容易厌倦,如何在内容上不断调试,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变现,将是所有MCN共同的挑战,这当然也是野球帝长期来说最需要重视的赛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篮球   球员   招式   赛事   账号   师傅   流量   粉丝   核心   品牌   内容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