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需求是否将初现曙光?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走弱——订单快速下行,库存被动累积,中国出口需求也快速走弱(《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彼时,多重因素叠加,加剧海外需求的下行速度,包括:1)海外央行快速紧缩压制需求,2)中国进口偏弱,3)美元走强及能源价格飙升削弱欧日及新兴市场国家购买力。需求走弱同时,制造业库存偏高,需求下跌后库存更是快速累积,去库压力较大——尤其考虑到疫情期中间品库存和居民实物消费“透支”。目前,上述拖累需求的因素边际改善,海外需求先行指标企稳,而去库存也走到一半。综合看,全球制造业周期可能即将进入“筑底”阶段,而中国复苏可能加快这一进程。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论证为何我们预测中国外需增长可能在2023年1季度见底(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

摘要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2023年1月全球及主要国家制造业PMI出现回升,而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连续2个月出现改善。具体看,此前拖累全球制造业周期走弱的多重因素均有边际好转。

库存方面,压力有所回落,订单/库存比例明显好转,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全球各国出现库存回补周期,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走弱,美欧出现“被动累库”。 2023年1月各国PMI产成品库存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指示企业或已经开启去库存周期。此外,隐性库存也趋近回归正常。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之差显著收窄、显示当期新增中间品库存已经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

往前看,中国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同时,中国出口增长有望在上半年出现企稳迹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21年占全球总出口的11%,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约3成。2023年,随着中国内需以及进口需求回升有助于提振全球贸易需求。对中国敞口大的国家和地区预计受益较大。G20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受益最大,其次是巴西、印尼、俄罗斯、日本、南非、德国等制造业或原材料出口国。

除了宏观层面的数据之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对制造业周期拐点较“敏感”的行业的库存筑顶、和/或需求见底迹象,如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等。从最新的韩国1月出口数据来看,半导体出口增长仍较疲弱,但中国12月电子产品和汽车销售增长有所回升。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些行业相关需求和库存数据,以观察和验证全球制造业需求的走势。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正文

1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走弱——订单快速下行,库存被动累积,中国出口需求也快速走弱(《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彼时,多重因素互相叠加,加剧了海外需求下行的速度,包括:1)海外央行快速紧缩拖累需求,2)中国进口需求偏弱,3)美元走强及能源价格飙升削弱欧日及新兴市场国家购买力等。需求走弱同时,制造业库存本身偏高,需求下跌后更是快速累积,去库存压力较大——尤其考虑到疫情期中间品库存和居民实物消费“透支”。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下行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例如,全球制造业PMI从2022年8月的51.5回落至2022年底的46.2,全球名义出口增速从2022年8月的12.6%回落至2022年11月的-0.3%(图表1)。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2023年1月全球各国制造业PMI以及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均出现改善。

哪些宏观基本面的变化促进了库存调整的进程呢?

具体看,此前拖累全球制造业周期走弱的多重因素均有边际好转。

2 库存压力有所回落,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

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全球各国出现库存回补周期。疫情期间,受益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美欧等国商品消费复苏快于生产(图表14),导致企业库存水平降至较低水平。例如2021年6月全球制造业PMI的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45.9,接近2020年的低点。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为弥补过低的库存水平以及应对供应链的潜在“不确定性”,企业库存水平持续回升。从全球制造业PMI来看,原材料库存价格指数在2021年6月的50.5回升至2021年12月的52.7,这一阶段产成品库存同样低位回升,但是幅度不及原材料库存(图表14)。

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走弱,美欧出现“被动累库”。2022年以来,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的新订单指数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制造业出现“被动累库”现象(详见《更新全球制造业PMI和需求现状》,2022年9月13日),拖累全球贸易增长(图表15-图表16)。这一时期,全球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从2022年1月的48.6上升至2022年11月的50.7。

2023年1月各国PMI产成品库存延续回落态势,压力有所回落,订单/库存比例明显好转,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全球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2022年11月见顶回落,2023年1月从高点(50.7)回落至48.2,新订单/库存在1月明显好转(图表17)。分国别来看,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从2022年11月的52.3、51.7下行至1月的46.1、49.7,日本2022年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便见顶(52.8),1月回落至49.4(图表18)。新订单指数回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预计企业进入去库存周期,库存投资可能会受到拖累(图表19)。此外,库存作为“流动资产”,其金融成本对短期利率较为敏感。随着央行快速加息,各国实际利率普遍上升,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压低企业库存增速(图表20)。

隐性库存也趋近回归正常。2020年5月以来,美国ISM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即客户库存)之差持续走阔;以过去12个月两者之间的累计差额来看,美国制造商累积的“中间品”库存一度超过过去二十余年间2个标准差。近期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之差显著收窄(图表21),显示当期新增中间品库存已经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制造商累积的“中间品”库存也回落至2个标准差以内(图表22)。

3 往前看,中国复苏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

全球衰退风险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中国、欧元区、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全球衰退风险下降,提振全球总需求。1月IMF也上调2023年全球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图表23)。

往前看,中国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2022年12月以来,疫情渡过流行期速度快于预期,消费回升“斜率”明显高于预期,且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我们预计2023年实际GDP增长预期将达到6.2%(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22年货物进口总额为2.7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出口的11%,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约三成。2023年,随着中国内需以及进口需求回升有助于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图表25)。从制造业PMI来看,中国制造业PMI领先全球制造业PMI约3个月(图表26)。从中国信贷脉冲来看,2023年上半年接近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底部(图表27)。随着全球制造业需求在上半年回升,中国出口增长有望在上半年出现企稳迹象,基本符合我们对中国外需增长可能在2023年1季度见底的判断(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

对中国需求敞口大的国家受益更多。从对中国出口占GDP的比率来看,G20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受益最大,其次是巴西、印尼、俄罗斯、日本、南非、德国等,阿根廷、法国、美国等国家受益最小(图表28)。

除了宏观层面的数据之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对制造业周期拐点较“敏感”的行业的库存筑顶、或需求见底迹象,如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等。从最新的韩国1月出口数据来看,半导体出口增长仍较疲弱,1月韩国半导体相关等出口同比增速为-36%,相对2021年12月的高点回落43%(图表29)。但中国12月零售销售中的通讯器材和汽车销售增速有所反弹(图表30)。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些行业相关需求和库存数据,以观察和验证全球制造业需求的走势。

风险提示

1)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将显著拖累全球贸易增速。

2)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若供给出现冲击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将拖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拖累全球贸易增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制造业   需求   曙光   全球   美国   图表   中国   周期   库存   订单   指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