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人民币增发28万亿,为何老百姓没感觉,钱都流向了哪里?

2022年,我国全年GDP总量为121.01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仅增长了6万亿,但你能想象么?过去一年,我国光印钞就达到了28万亿,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广义货币发行量为266.43万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加28.14万亿,近三十万亿的货币量仅创造了6万亿的经济增长,换来了3%的经济增速,那么,这些大量增发的货币究竟去了哪里?

新增28万亿,中国正在走美国老路?

货币供应量亦称货币存量,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货币供应量通常被叫做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和其他各类存款,包括了一切可能称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而m1指的则是狭义货币,也就是流通的现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一般包含在m2中。

而在央行新发布的数据中,增加的28.14万亿人民币就是从m2中计算得出,这28万亿转换成增长率能够达到11.8%,折合成美元约为4.2万亿,什么概念,2021年德国GDP总量仅4.26万亿美元,而我国一年的货币增发量就相当于德国全年的生产总值。

虽然增发量剧增,但2022年我国的经济表现却并不尽人意,,28万亿的货币新增量仅带来了6万亿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且根据相关经济专家测算,过去一年,人民币贬值了12%,也许很多人会为此费解,为何超发货币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呢?其实结合实际不难懂,货币数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实际国民收入并没有增加,供给大于需求,自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这一举措似乎与美国如出一辙。

不过同样是印钱,美国却截然不同,虽然美国在过去20年疯狂印钞但m2仅增长了2.67倍,反观我国,却足足增长了17倍,1993年的时候,我国的m2发行量只有3.49万亿人民币,到了2022年,已经达到了266.43万亿,短短三十几年足足增长了76倍,增速之快令人咋舌。

但反观劳动人民的收入,却并没有增加76倍,反而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物价越来越高,但大家的腰包没鼓起来,那么,钱究竟去哪了呢?

新增28万亿货币流向了哪里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去年一年人民币贷款新增了21.3万亿,但是居民住户贷款总额却只有3.83万亿,剩下的17.5万亿皆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贷款,也就是说,过去一年超发的28.14万亿人民币,大部分都流入了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那么这笔钱拿来干嘛呢?首先一部分要用来搞投资建设,比如各种大型基础设施,铁路桥梁修建等方面,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城投债务总规模高达65万亿,仅2022年,我国城投债全年共发行7549只,总额高达54373.34亿,而城投债主要就是为城市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而发行的,这笔债务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新债还旧债。

还有一部分则是流入了房地产,虽然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大萧条,但在资产负债率合理的情况下,大多国有房地产企业依然能够得到相应支持,即便销售方面受到影响,但融资投资方面仍能够正常运行,只是在经济层面没有办法正常提现。

再就是疫情爆发后,还有一部分用于抗疫工作,而且在疫情影响下,预期值下降,国内的消费投资意愿变得保守了许多,很多货币反而转化成了存款储蓄了起来。

但是货币必须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其价值,于是就要通过一定的经济循环,将其转化成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财政存款,最终计算在m2的统计数据中,所以,为了避免经济失衡,也只能增加m2货币供应,但是成本一旦上升,边际效应下降,即便货币量增加却依然无法拉动GDP增长,这就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那么,既然后果如此严重,不超发不行吗?

增发货币的意义在哪里

要知道,货币增发并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当下已进入信息货币时代,全世界货币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贬值,就连作为国际通用货币的美元,也在近百年里贬值了至少90%。因此在这种局势下,m2发行量如果跟不上速度,就会引发一系列经济连锁反应。

如果抛开进出口,只考虑国内经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总支出必然要与总收入相匹配,一旦m2增速放缓,便会造成严重政府赤字,通胀虽然会导致货币贬值,但对政府其实有一定的好处,通货膨胀说简单点就是货币供给量过多,而政府就相当于手握铸币税,可以利用手中持有的发行货币权力,来重新整合分配社会财富,而货币本身只是一种央行对外发行的负债,其本身并无价值,但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却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所以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可以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通胀,从而引起一定的隐性增税,缓解赤字。

虽然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但在这种状态下,各行各业便会提高物价,刺激消费,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产出,短期内可以带动GDP增长,而且,一旦价格上去了,企业利润自然也就跟上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就业,但是通货一旦紧缩,便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解决这一状况最好的办法便是超发货币,当然这也仅限于短期效益,所以才要严格把控货币市场的平衡。

过去几年里,由于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信贷的需求也不像以前那样疯狂增长,经济反而开始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尤其是2016年至2021年间,m2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下,但是2022年m2增长率却达到了11.8%,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不稳定的国际局势给经济带来的巨大波动,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进一步加大,即便社会上的资金体量巨大,但经济活力不强,钱反而越来越难赚,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关键还要在于资金流动性,民众通过一个安全性兼容性强的方式,将手里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投放,然后流入各行业中,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就比如国债,国家通过发放国债,将社会资金在手中流动起来,然后重新转入社会。

当然,要想从社会中收到资金,还是得民众手中有钱才行,而如何提高居民收入,仍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人民币   我国   通货膨胀   央行   美国   流向   存款   货币   老百姓   去年   资金   感觉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