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 冬奥人带着期盼回家 王冰玉:冬奥似乎还是昨天发生

京报体育 | 记者 卓然

上周末,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开幕一周年纪念日。除了系列庆祝活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等标志性场馆发起了“冬奥人回家”的主题活动。当天,不少身着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制服的冬奥人从城市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一年前共同奋斗的地方。他们相互寒暄、拥抱、合影……回望冬奥路,冬奥人一路收获成长与感动。在这一刻,因冬奥产生的情感汇聚成涓涓暖流,在冬奥场馆内涌动。

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对王冰玉而言再熟悉不过。北京冬奥会期间,她作为冰壶项目竞赛主任,在这里日夜奋战,保证赛事顺利进行。一年后,当她再次踏进这座场馆时,眼前是熟悉的环境和场景,思绪也被拉回到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的情形。王冰玉感慨道:“冬奥会似乎还是发生在昨天。”

为了迎接冬奥人“回家”,“冰立方”做了精心安排。组织开放“双奥”记忆展、冬奥徽章展示区、组织趣味冰壶赛事等活动。南广场地下冰场M层大厅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场馆筹办、举办冬奥会全过程的精彩短片,冬奥顶流“冰墩墩”也“限时返场”,与大家互动合影。

上午9时过半,王冰玉刚走进冰场M层大厅,便被曾经并肩奋斗的“战友”叫住。时隔一年再次相见,她们看起来很激动,亲切拥抱、合影、互问近况、回忆冬奥点滴……

“现在内心百感交集,很难用言语形容。尤其见到了熟悉的同事,感觉回到一年前,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每一幕都无比清晰,耳畔好像响起了国歌声、观众助威呐喊声,冬奥会仿佛发生在昨天。这一年的时间太快了。”

时间回到2018年底,退役后的王冰玉完成身份转变,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冰壶项目竞赛主任,负责冰壶和残奥冰壶竞赛组织工作。不久后,她便来到“冰立方”,到场馆一线做竞赛筹备工作。两年多的时间,她走遍了场馆的每个角落,对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无比清楚。

回忆北京冬奥会的点滴,王冰玉说,作为赛事组织筹办者,刚开始时内心很兴奋,后面逐渐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艰辛。“最困难的是疫情冲击下,如何保证赛事安全顺利进行。我特别理解作为运动员,如果因意外而无法参加奥运会对个人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想尽用尽所有办法,确保各国参赛人员安全抵达,顺利完赛。现在回想起来确实不容易,更是一份骄傲。”她说,“记得2022年3月12日,在‘冰立方’完成所有比赛任务后,场馆运行团队闭环内外千人共聚一堂,合唱《歌唱祖国》,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是一位沙场凯旋的战士。激昂向上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场馆内,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值了。”

从“冰立方”冰场M层大厅两侧向地下一层望去,左侧的冰上运动中心冰面上,数十位青少年正跟随动感音乐畅滑。右侧冰壶场上,为“回家”的冬奥人组织的冰壶运动对抗赛也激战正酣。王冰玉看在眼里,甜在心头。她说,让冬奥遗产惠及更多人是每一位冬奥人的心愿,冰雪运动热度不断上涨,这样的场景正是所期盼的。

“看到现在场馆最大程度保留了冬奥冰壶赛场原貌,同时开放游泳健身,舞蹈、乒乓球、滑冰等业务培训,实现了‘冬奥成果全民共享’的承诺,真令人感到欣慰和兴奋。冰上运动中心冰壶场地开放后,我来这里体验过,冰面质量非常棒,冰壶等器材也是奥运会级别,这跟我刚接触冰壶时的条件完全不可比,有时候真挺羡慕。”王冰玉说,“冬奥会不仅是比赛,在推动冬季运动普及发展,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冬奥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成就更具有非凡意义。所有冬奥人的辛勤付出、产生的成果在后奥运时代一直延续,让人从心底里感到自豪。”

如今,王冰玉离开了心爱的赛场,走进了高校,成为北京体育大学一名教师。作为曾经的中国女子冰壶队的领军人物,她希望将经历讲给更多年轻人听。“从赛场到北京冬奥组委再到高校,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期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她说,冰壶运动仍是自己的心头好。“我很期待有一天能来‘冰立方’冰壶场‘客串’教练,把喜爱的运动介绍给更多人。有了‘冰立方’的场地,也让我对推广好冰壶运动的信心倍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冰上运动   冰场   冬奥会   立方   场馆   北京   赛事   昨天   发生   组织   更多   国家   王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