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脸”到“指纹”,“掌纹”识别或将开启新时代

该文首发于《科技与金融》杂志2022年10月刊

2019年,《科技与金融》专访麦仑科技,当时企业成功推出了基于FVR技术的仙人掌AirWave智能系统。如今,这项掌脉技术已涵盖人手掌脉开锁、人手掌脉支付、人手掌脉免钥匙汽车等应用场景。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下,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向社交、通信、医疗、信息安全、金融服务甚至刑事侦查等方面拓展,我们的生物特征被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以证明“我就是我”。

然而,当“我不是我”或是“他也是我”发生时,AI技术又将如何保障“我”的安全?怎样才能定义这世界独一无二的“我”?在广州麦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麦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谢清禄看来,这个颇具哲学思辨的问题恰巧是现今生物识别领域最尖锐的问题。

2019年,《科技与金融》第一次见到谢清禄时,他正带领团队成功推出了基于FVR技术的仙人 掌AirWave智能识别系统,并意气风发地称“‘仙人掌’系统将彻底解放人类,让人们的生活不被二维码、现金和各类卡证所累,也不再因被盗用指纹和脸苦恼。”

今天,当我们我们再次走访麦仑科技,却欣喜地发现,3年前刚刚落地的掌脉技术的应用场景已扩展至人手掌脉开锁、人手掌脉支付、人手掌脉免钥匙汽车等,谢清禄期待的未来智能生活,正逐步实现。

伴随着数字生活、元宇宙时代的来临,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迅速普及并迭代升级。大量人才、资金涌入生物识别赛道。在当今的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中,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目前是主流应用,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业的成熟,指纹识别技术的短板逐渐阻碍了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人脸技术市场突飞猛进,从社会管理的“天网”,到网络交流、信息分享、娱乐直播等等,人脸算法技术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对于谢清禄而言,致力于将微特征识别算法应用在掌脉识别技术的缘由,是掌脉技术本身的魔力对他的吸引力,以及人脸技术和指纹技术在应用中不可避免的隐私问题。

人脸信息具有公共属性,属于显性信息,人脸识别技术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授权),导致人脸的隐私漏洞和安全问题极其严重。而指纹的显性信息特性,容易丢失及易复制的安全漏洞,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隐私问题的普遍担心。

随着对掌脉领域研究得越深入,谢清禄就越感到手掌脉络的神奇:“在超过千万级的海量人群中,普遍有“撞脸”(脸相似)的情况,在破案的实践中,通过犯罪分子的人脸图片,在海量的人群中,往往会匹配到数十个、上百个相似的人,然后再通过一个个的排查确定嫌疑人。”谢清禄说,“手掌内部脉络具有丰富的高维度特征,具有严格的唯一性。”

手掌脉络信息技术是代表了未来的技术,这项技术让用户把知情权和同意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解决了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被盗用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手掌脉络识别技术将会大规模地走向市场。

随着这几年不断深耕掌脉技术,麦仑科技已自主研发了人手脉络识别技术(FVR,Full-hand Vein Recognition),把浩瀚的“人手脉络”微特征变成了“原生码 OG Code”,该技术可以快速区分世界上包括双胞胎在内的任意两人,达到“一对一”精准实名认证。

麦仑科技已将识别模组的成本实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产品正在涵盖人手掌脉开锁、人手掌脉支付、人手掌脉免钥匙汽车等场景。“虽然人手脉络识别技术目前市场应用规模还不如人脸识别,但随着其应用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隐私得越来越重视,“刷手”技术肯定会成为继人脸识别之后的又一个主流技术。” 谢清禄称,“刷手”时代正在快速地到来。

掌脉技术在2020年黄埔马拉松赛上的应用场景

随着AI发展和海量数据的增加,不同信息从不同方位、不同传感器一拥而入,如何兼顾处于天平两端的安全和体验,也成了整个行业都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任何好的技术都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用户使用起来方便,第二就是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采访中,谢清禄多次强调安全对于AI识别技术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人脸识别存在识别错误率高、对成像环境要求高、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等诸多现实的问题,而人脸技术对大众知情权和授权的剥夺,更成为其无法解决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漏洞。

根据本刊了解,目前欧盟各国、美国多城市均出台了不同程度的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法规,我国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自2021年11月1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令明确了“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需要事先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单独同意才能收集和处理。而属于被动技术的人脸识别,剥夺了大众知情权,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信息已被使用,公众的同意权更是被完全忽视。

谢清禄认为,人手脉络识别技术的精度与便捷性已经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然而,由于公众普遍不理解隐私与信息安全的底层逻辑,我们需要教育市场,解除社会对人手脉络的信息安全的担忧。

“对于生物识别,几乎所有的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都出现在前端。”谢清禄所指的前端,正是用户在使用识别技术时,出现的身份信息泄露现象,如人脸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用,或者指纹被复制等。在现实的实践中,前端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后端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漏洞是被堵死的。

他强调,与人脸、指纹的显性信息特征不同,掌脉识别技术拥有来自前后两端的双重安全保障。

就前端而言,掌脉识别使用者保障了个人的知情权和同意授权;由于是活体识别,手掌离开身体即失去手掌脉络特征,数据也无法感知。我们通过对手掌脉络的特征向量进行了加密,实现了信息安全保护。

向“刷手”迈进的不止是麦仑科技。近年来,包括亚马逊、支付宝、腾讯在内的国内外各大公司纷纷布局这个支付领域,群雄逐鹿之势初显。

“任何一个行业,光靠一家企业是做不大的。”面对巨头的入局,谢清禄坦然地说道。早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公布亚马逊的手部识别专利前,麦仑科技就申请了30多项专利,对技术的深耕与执着大概就是谢清禄的底气,而中国的创业环境也给了他将麦仑科技做大做强的勇气。

“这几年,麦仑已经从‘点’走到了‘线’,‘面’应该也不远了。”谢清禄感叹道。作为一名留美归国的专家,他深感粤港澳大湾区在营商环境方面的优越性,尤其在政策、人才方面的优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麦仑科技也得以在掌脉识别技术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谈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谢清禄将目光聚焦在了新基建上,并认为这将成为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下一个风口。

新基建主要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层面的内容。对此,谢清禄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随着新基建3个层面的逐步实现,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大量线下的场景将转向线上,实体个体会变成数字个体……而在数字化社会,随着零障碍智能生活的到来,生物识别技术必然会成为新基建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

为了更好地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近年来,谢清禄也一直全力推进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截至目前,麦仑科技主导并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已达20余项。“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打破企业间相互孤立的局面,提升产业的群体竞争力,对引导并促进掌脉别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掌纹   知情权   基建   脉络   人手   指纹   手掌   隐私   生物   技术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