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1640米的贝加尔湖,透明度可达41米,湖中的海洋动物哪来的?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在人烟罕至的西伯利亚地区,存在着欧亚大陆第一大湖,同时此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它就是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储存着全球20%的淡水资源,这些淡水足够55亿人饮用50年,其最深处近1640米,平均深度730米,长636千米,最宽处近80千米。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可达41米,所以贝加尔湖也被人称为“欧亚大陆上的明珠”。

贝加尔湖存在着许多未解的谜团,水体为何如此清澈?虽为内陆淡水湖,为何湖中却生活着诸如海豹、龙虾等“海洋动物”呢?

贝加尔湖为何如此清澈?

有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其湖面上经常能掀起四五米高的大浪,但距离湖面下方十几米的水体却没有受到风浪的影响,水中的颗粒杂质会慢慢沉积下降,最后落入湖底,不会影响湖水的透明度。

贝加尔湖的温度较低,属于湖泊中的贫营养湖,湖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含量很低,导致湖中的藻类不能快速大量繁殖,所以湖水非常清澈。

另外贝加尔湖中生活着钩虾等底栖生物,它们主要以湖中植物及动物的腐质和碎屑为食,湖中的动物尸体、水草、水藻都会变成钩虾等端足目生物的食物,所以贝加尔湖才拥有自我净化的功能。

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是哪来的?

贝加尔湖中及沿岸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湖中软体动物多达120余种,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约有60种,岸上的植物就多达2670种,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贝加尔湖中还生活着诸如龙虾、海螺、海豹等“海洋生物”,这些动物是哪来的呢?

贝加尔湖曾经是大海?

地质学家曾提出一种猜测:亿万年前,贝加尔湖所在的地区就是一片古海,但是随着各大板块不断挤压,此片古海的四周被抬升,而中部地区就变成了今天的贝加尔湖。

随后随着地壳运动的稳定,在其四周出现了许多淡水河流,河水及地下水不断涌入贝加尔湖,导致原来的咸水被逐渐冲淡,日积月累后,贝加尔湖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淡水湖。

原来被困在湖中的大部分海洋生物都因为无法适应淡水而灭绝了,但仍有一小部分海洋生物仍够在淡水中生活,进化成了如今贝加尔湖特有的海洋生物。

贝加尔湖曾经与大海相连?

一部分专家认为,其实贝加尔湖自从形成那时起就是一个淡水湖泊。

但在亿万年前,曾经有数条水道连接着北冰洋和贝加尔湖,数以万计的始祖海洋生物就是从北冰洋逆流而上,游到贝加尔湖的,然后通过进化,适应淡水环境,永远地留在了贝加尔湖。


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湖中的海洋动物本来就是湖中正常存在的动物,因为进化而呈现出海洋动物的特性。

贝加尔湖的面积非常大,完全可以称为“内陆淡水海”。这些淡水生物在如此广阔的新环境中不断进化,逐渐产生了与海洋生物类似的特征。

谜一样的贝加尔湖海豹

贝加尔湖中最著名的“海洋动物”就要属贝加尔海豹了,其实它们和普通的海豹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贝加尔海豹浑身长满银灰色光亮的皮毛,并没有斑点,而普通海豹一般都长有带斑点的毛发,所以也多被称为斑海豹。

贝加尔湖海豹身体内的血液要比普通海豹多三升左右,所以它们可以储存更多的氧,贝加尔湖海豹能在水下潜水近80分钟,还可以潜到水下320米深处捕食鱼类,较大个体的贝加尔湖海豹体长可达1.6米,重约240斤,其寿命可达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海豹的妊娠期约为一年,雌海豹一般一胎只能产下一只小海豹,小海豹刚生下来是黄色的,半个月后毛色转白,一年后小海豹毛色变为灰黑色,开始独立生活。

贝加尔湖海豹习惯昼伏夜出的生活,它们一般在晚上觅食,成年海豹每天大约要捕食十斤鱼。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获取贝加尔湖海豹的肉和皮毛,开始对其大肆捕杀,导致海豹从原来的近11万只锐减到现在的3万只。

目前,贝加尔湖海豹已被列为濒危保护物种,人类也在努力保护贝加尔湖海豹,希望以后贝加尔湖海豹的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贝加尔湖   北冰洋   欧亚大陆   海洋   动物   海洋生物   海豹   透明度   湖泊   淡水   湖水   深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