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六日一个“吃”字了得






今年春节,在孩子们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全家赴广州,度过了六天的难忘时光。

南国羊城,春意盎然。十年前,我曾有幸路过,由于时间受限,仅凭吊瞻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和黄埔军校等处,未及其它。本次广州之行,旨在度假,故也未安排较多游览。匆匆六日,最大的享受就是口福。

广州的吃,早已声名远播。但百闻不如一见,此次,总算让我领教了。那排场,那气势,那吃法,远远地超出了我想象的空间。

落地后的第一顿,是在广州宾馆。我们安顿好后去吃饭时,包厢早已爆满,数十桌的大厅,也座无虚席。好在宾馆就坐落在珠江岸左,我们边等待着饭店加桌,边欣赏着珠江的夜景。




第二天中午,我们去吃“陶陶居”,那里排队等候的人更多,大半条街被车堵得死死的,我们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被安排,这还是隔夜预定好的。据说,如果不早预定拿号,从中午排到晚上,也未必有席。开始,我以为这仅是春节特例,后来的所见所闻告诉我,在广州,你想吃口中意的,都要提前预约拿号,只不过是,节假日排队等候的时间更长罢了。

顺德凤城食都,有一家老字号饭庄,拥有三个厅,近百张桌子,一次可以容纳数百人就餐。我们去时,食客已满,门外还陆续有人来排队等候。饭后,我跟大堂的小师傅,进行了简短的交流,问他像今晚这样的情况,是常态还是疫情放开后春节期间特有的现象,他说,疫前节假日期间也是这样,中午和晚上,通常要翻三次桌,平时人要少些。

在广州短短数日,我们前后享用过的美食,不下百余种。每当我面对爆棚的食客和满桌佳肴时,总有一个疑问在脑海中出现,为什么广州行,别的地方却不行?

“民以食为天”。广州人恰恰在“天”字号上做足了文章,这是广州人的精明之处,其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地方。







一是注重品牌。比如“淘淘居”,据说是清乾隆年间创办的一座老店。一百多年的沉淀,一百多年的烟火味,没毁于战火,没有因时代更迭而中断。在这里,与其说是品尝美食,不如说是品尝历史,品尝文明的传承。南来北往的达官贵人、文化名流和商贾游客,趋之若鹜,慕名打卡,食客岂能不多。

二是特色拿人。在广州,无论是老字号名店,还是网红新贵,都非常注重打造自己的招牌产品,或烧或烤,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炖或煲,百店百样,各家都有自己的拿手菜,既丰富了人们的口味,满足了食客的味蕾,又增加了市场的选择性。闲聊时,有位小老板告诉我,现在的食客,口味很叼,别看我们当下红红火火,其实压力非常大,如果不能创新,要不了多久,客人就会流失。正是他们有了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不断推陈出新,广州的餐饮才得以经久不衰。

三是信誉保证。信誉是市场的生命。广州饮食文化的发展,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童叟无欺,不欺生不宰客。无论是讲粤语的本地人,还是外阜客,都是照单点菜,一口价对外,而且菜价相对亲民,除少量特殊品种外,绝大多数,大众都能消费得起。此外,退单也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没有出锅,店家都无条件支持,这在别地很难做得到。

四是服务至上。餐饮业的服务水平和员工的服务态度,是影响和制约其行业发展的软环境。这一点在广州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尽管吃饭排队的人很多,但饭店的服务运作井井有条。几天来,我们没有见到一起为争抢座位,为饭菜不合而引发的争吵。进门有人引领,落座即能上茶,添水上菜,随叫随到,笑脸相待。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改善就餐环境,调动客人的食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影响和决定一个地区饮食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说,仅是自己个人的一些感受,算是管中窥豹而已,难免挂一漏万。如有不对,望乞指教。

2023.02.0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黄花岗   黄埔军校   凤城   珠江   老字号   食客   广州   节假日   羊城   口味   中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