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了再看《活着》恍然醒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儿子的寒假作业里有一项是每日阅读,于是想着空闲时也和儿子一起读读书。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尤其是有了娃后,面对每天的柴米油盐与满地鸡毛,自己能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似乎成了一种she齿消费,有时顶多也就是陪娃看看绘本而已。



学生时期我是很爱看书的,记得读职专时,来自农村家庭的80后,每个月伙食费父亲是给的恰恰好,没有半分余银,更别说买书了,于是有时周末在图书馆一待便是大半天。


毕业后自己上班,有了工资,便也买了一堆书读,后来这些书从娘家也带到了我的小家,现在他们早已在书柜里静静的蒙上了一层灰,找了一番,蕞后重拾起了余华的《活着》。



记得初读《活着》这篇文学小说,是读初三时某个周末哥哥回家,在他带回来的报纸的连载栏里看到的,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弄回来的报纸,拿回来了好几张,小说看了几章,看上了瘾,再问他还有没有报纸时,得到的是没有的答复,便也只能作罢。但是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却始终在我的心里牵挂着。


随着上了职专进了城,熟悉了城里的环境后,高一下学期的某个周末,我早早的便去了市里的图书馆,不为看别的书,就为寻找《活着》这本小说,读完剩下的章节。当在书架上找到这本书时,那时心里真是高兴得就如同中了500万,然后捧着书便待在某个角落里如饥似渴的阅读了起来。




我记得后来还写了一篇以《莫让青春付水流》为标题的读后感,老师还在班上诵读。小说收尾处的三句话也是影响了我整个少年时期,直到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小顽子说 青春年少时读《活着》,结合自己的家庭,虽也感受到了活着的含心茹苦,但更多的却是责怪福贵年少时不应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只图一时之乐,把祖上留下的100亩地输了个精光,到头来只剩下自己和一头老牛,孤独的活着。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而如今也有过失去亲人的痛,并身为妻子,身为母亲的我,再读《活着》时我却是读的泪流满面,思续万千……


再次读《活着》,看到的也不再只是责备福贵年少时的虚度年华,更多的是同情与感同身受。



当福贵在战场中凭着还要见一见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妻儿的信念,终于回到了家,我也由衷的替她高兴。


当家珍身体一天天的跨了,连大夫都说命不久矣,但她凭着想要和家人在一起,想要看着儿女长大从人的信念,顽强的又活了好几年。我理解他身为母亲的艰辛与无奈。


当得子之喜与丧妻之痛同时发生在二喜身上时,当福贵与家珍失去儿不久又失去女的悲伤,他们这种沉痛的打击叫人如何的不心痛!


但是逝者已逝,活着的为了活着的亲人,还得坚强的活着。


当一个个亲人都离福贵而去时,他的头也顶满了白发,但他却为了兑现外孙的承诺,将鸡换成牛,它顽强的活着。并从屠刀下救下了流泪的老牛,从此老牛便是他的伴,便是他的依托,便是他的亲人们,他们相依为命,竟奇迹般好好的活着。


活着是为了什么?


正如福贵他娘说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家珍也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争光了自己的命。”


其实生命的脆弱从未远离我们,只是未曾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已。


处在当下疫情时代的我们,尤其是疫情放开后全民感ran,我想我们更懂得了活着的意义,也更懂得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是呀,放宽心态,乐观向上,上善若水,该看淡的便看淡,什么你攀我比不过尔尔罢了!生活就是用那一两分甜,去冲淡那捌九分的苦。


功名利禄水东流,富贵荣华一梦休,

只愿平安身康健,人生快乐度春秋。

#我在头搞创作##我要上 头条##每天读点书##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家珍   老牛   疫情   年少时   亲人   报纸   周末   母亲   青春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