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配电室轨道巡检机器人系统

一、方案背景

当今电力事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大量新变电站/配电室的投产使得人力资源日趋紧张,少人、无人值班模式的发展也需要智能巡检工具的产生。特别是在高压、超高压以及复杂环境条件下,人工巡检还会对人身造成一定的危害。

传统设备巡检普遍采取人工巡视,手工纸介质记录的工作方式,该方式存在着人为因素多,管理成本高,无法准确考核巡检人员工作状态等明显缺陷。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配电室的普及,改革传统落后的巡检方式势在必行。

人工巡检和机器人巡检对比

二、方案目标

电力室智能巡检机器人方案作为新型的检测手段,能够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的设计也是按要求采用了自动化巡检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巡检。

电科恒钛巡检机器人

配电业务的智能巡检,是利用智能通信手段和传感技术将配电室的电气信息、非电气信息(包括环境信息、安防信息)、视频监控信息、机器人采集信息等数据通过本地以及光纤与以太网等上送至监控指挥中心,对配电室实施远程监控,实现配电室本地的无人值守。

在这一体系下,机器人的使用是将配电室的巡检由“自动化"提升为“智能化"的重要设备。对机器人的使用,并非简单地实现人工替代,应当进行巡检业务的提升,将此前人工巡检难以进行的业务也纳入常规巡检之中。并通过APP、大数据等手段简化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巡检业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此外,机器人的使用,也相当于实现了7 24小时机器人值守,提高了巡检频次和巡视质量,使配电室巡检由故障巡检向状态巡检转变,保障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由于常规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风险和运维安全风险。

配电室巡检机器人

三、方案设计原则

实用性:提供可移动视频监控的智能化模式,可与摄像机同步实现预置位、巡航线功能,采用视频监控系统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

可靠性:本方案的轨道机器人采用多重防死机技术让机器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够避免突然掉电对系统的损坏和遇到一般性软件故障时系统自动重新启动,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连续性:机器人系统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保证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

规范性:设计均符合国家的规范管理和使用要求。控制协议、视频编解码、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均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

可扩展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系统设备;设备的多样化接口和功能兼容性,亦可以扩展更多应用方式。

四、 电力轨道巡检机器人系统 方案功能

1、自动巡检

巡检机器人按轨道路线进行水平定时自动巡检。

2、遥视巡检

(1)支持人工遥控功能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工作站发出控制指令,实现机器人的所有操作功能。

(2)多级监控

A、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组成多级联网监控系统,实现分布式智能监控系统。

B、通过权限控制,可在各级监控系统中设定权限,进行信息共享。

(3)无盲角监控

机器人轨道支持弯转并可以组成环形轨道,真正实现无盲角监视。

3、实时自检

巡检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实时对搭载设备、自身状态进行监测,当机器人自检发生异常时,机器人会及时给出异常报警指示,同时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4、个性定制化

支持定制:可搭载各种传感设备,如局放监测、温湿度传感器、红外热成像、气体检测等多种前端设备。


四、系统组成图

电科恒钛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系统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轨道系统、升降机构、中心管理平台等4个部分组成。而且轨道检测机器人可配备高清摄像机和热红外热成像仪,实现隧道实时监测和红外热成像诊断,集成有害气体、烟雾等传感器等,使用户能够实时控制检测环境信息,并通过监控平台控制检测机器人。

机器人组成

五、应用场景

适用于:电力变电站、牵引变电所、配电室、开关站、开闭所...

六、应用案例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在每个开关站内部署一至两套巡检机器人对开关站进行巡检任务管理和巡检数据的采集分析工作。

配电室轨道巡检机器人案例

用户评价

“配电室轨道式自动巡检机器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坚守岗位’,这是人所不能比的。安装在机器人身上的摄像头、检测传感器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预警,有效提高巡检深度和质量,这样的运维巡检机器人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运维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机器人   轨道   系统   实时   功能   智能   方案   设备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