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演绎︱项目组合管理专题

摘要: 鉴于2024 年和2028 年奥运会的申办遇冷,本研究依据《奥林匹克 2020 议程》提出的“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依循项目组合管理原理,采用演绎推理等研究方法阐述奥运会举办盈亏的历史演变及申办遇冷的根本原因; 提出鼓励更多国家和城市申办奥运会的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创想; 演绎一国一地主办、多地协办,一国两地共同举办,两国两地共同举办,夏冬两奥均衡举办,五洲五城共同举办等 5 种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旨在为消解奥运会申办遇冷、确保并促进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奥运会; 申办遇冷; 可持续性; 项目组合; 多元地域; 模式演绎

2015 年 11 月至 2017 年 2 月间,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先后因财务预算过大、民众及议会反对的原因退出了 2024 年奥运会的申办。至此,原本 5 个提交了 2024 年奥运会申办申请的城市仅剩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2028 年奥运会是否还有足够数量的城市申办,成为国际奥委会担忧的重要问题[1]。2017 年 7 月 11 日,国际奥委会第130 届全会一致决定 2024 年和 2028 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在巴黎和洛杉矶之间同时产生; 全会还决定巴黎、洛杉矶和国际奥委会在全会结束后通过三方谈判来决定哪个城市先行举办奥运会[2]。2017 年 8月 1 日,洛杉矶主动与国际奥委会达成协议,获得2028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使 2024 年奥运会将在巴黎举行没有了悬念。2017 年 9 月 13 日,国际奥委会第 131 届全会确定巴黎为 2024 年奥运会举办地、洛杉矶为 2028 年奥运会举办地。

从以上两届奥运会承办城市的产生过程可知,以往众多国家和城市积极申办奥运会的热烈氛围已经不复存在,留给国际奥委会和广大关心奥运民众的是还有没有国家和城市愿意申办奥运会的困惑和忧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表示,2032 年奥运会若没有城市申办,国际奥委会将指定城市承办,而此前承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尤其是那些承办优秀的城市很可能会再次成为奥运会的选择[3]。原本是各个国家的城市向国际奥委会争相申办奥运会、将反转成国际奥委会恳请适宜的城市来承办奥运会的局面。奥运会的申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遇冷情形。

对于奥运会的申办遇冷,普遍认为是由奥运会的规模发展到了资源需求巨大、承办城市不堪重负的状态造成的。针对奥运会规模庞大造成的承办城市资源压力,相关学者曾经提出延长赛事时间、多元化开发资源、维持项目动态平衡、多城市共同举办等多种旨在实现管理资源与管理客体相互匹配的消解策略。但逐一考量就会发现,囿于奥运会规模的已然庞大、单一城市增加可利用资源极为困难的客观现实,这些策略大都难以实现。只有多城市共同举办的策略具备实现增加管理资源以适应管理客体需求的可能性,但受《奥林匹克宪章》确定的奥运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办模式的制约,直至 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举办时这一策略也一直没能付诸实践。

2014 年 12 月 8 日,国际奥委会第 127 届全会一致通 过 了《奥 林 匹 克 2020 议 程》( 以 下 简 称《议程》) 。“确保奥运会的可持续性”是《议程》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议题中提出了“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这意味着《奥林匹克宪章》确认的奥运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举办模式可以被突破,2022 年以后的奥运会由多个城市和国家联合举办成为了可能[4]。

综上所述,本文以《议程》提出的“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为依据,在回顾奥运会举办盈亏历史演变、剖析奥运会申办遇冷根本原因的基础上,依循项目组合管理原理,论证奥运会项目组合管理的适宜性,提出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创想,演绎奥运会 5 种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为消解奥运会申办遇冷、确保并促进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奥运会举办盈亏的历史演变

现代奥运会自其诞生以来,随着届次的延续,逐渐呈现出内容不断丰富、人员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不断升高的发展趋势。

1972 年慕尼黑、1976 年蒙特利尔和 1980 年莫斯科连续 3 届奥运会都产生了巨额亏损[5],说明那时的奥运会已经呈现出持续性资金入不敷出的态势。长此以往,奥运会的举办将难以为继,奥运会举办模式面临非改革不可的局面。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进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改革,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资金募集渠道,还创造性地利用奥运会的无形资产获取了高额利润,取得了赛事圆满举行又有 2 亿多美元盈利的非凡成就[6]。此后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连续 4 届奥运会沿用商业化运作模式,也都顺畅地举办了赛事且有不同程度的盈利。奥运会的举办经历了一个利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取得圆满成功的美好阶段。

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预算为 45 亿欧元,实际花费为 89 亿欧元,赤字高达 44 亿欧元。耗资近 90亿欧元的奥运会不仅没有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相反引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7]。雅典奥运会出现巨额财务亏损,一定程度上说明进入 21 世纪后,在赛事规模、所需条件、商业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多年未变的单一城市承办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奥运会的举办需求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面对庞大赛事规模,在征得国际奥委会和相关单项联合会同意和批准的前提下,采取多城市协办的改革措施,解决了单一承办城市可利用资源不足的问题,助力北京奥运会取得了盈利 11. 57 亿元人民币且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8]。这也说明面对问题另辟蹊径、因势利导和改革创新才是奥运会举办应有的理念和行动。

2012 至 2021 年间,伦敦、索契、里约、平昌、东京等夏奥会和冬奥会,继续沿用单一城市承办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无一例外都产生了数十亿美元的预算赤字[9]。赛后巨额赤字已经成为近 10 年来奥运会承办城市面临的常态化困窘,也使许多国家的相关组织和民众把举办奥运会当成了“烫手山芋”。

2、奥运会申办遇冷的根本原因

2. 1 外显原因

120 余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奥运会在竞赛内容、持续时间、举办季节、人员类别、规模体量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演变。目前,奥运会已经发展成为夏、冬两个季节,常、残、青、特、聋5 个类别,共计 10 种赛事。每种赛事都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规模庞大。特别是夏季奥运会,从第一届的 9 个项目 44 个小项 13 个参加国 311 名运动员,发展到了现在的 33 个项目 324 个小项 206 个参加国和地区 11 309 名运动员的规模[10]。

紧跟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向前发展,是社会文化现象存续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奥运会规模发展到如此庞大,是其不断适应政治、经济、文化进步,满足更多国家、运动项目、运动员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客观需求的历史必然。赛事规模庞大,一方面使全世界运动员欢聚一堂的奥运会变得更加隆重辉煌,另一方面却让承办城市面临可利用资源不足、资金投入不堪重负的困窘。

赛事规模庞大、单一承办城市可利用资源有限以及赛后巨额赤字,使得众多意向承办城市望而却步,是奥运会申办遇冷的外显原因。

2. 2 内在根源

管理资源与管理客体是否匹配是任何事务管理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二者匹配管理系统才会正常运行,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奥运会的管理自然也要根据管理客体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管理资源的投入,以求二者的相互匹配。近 5 届夏奥会和冬奥会的举办表明,面对规模已然庞大的奥运会,即使是一个先进发达的大城市也会处于力所不逮的境地。奥运会通过单一承办城市增加资金投入来实现管理资源与管理客体的相互匹配已是异常艰难。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认为,奥运会的意义在于它的统一性,即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统一的行动[11]。这固然与《奥林匹克宪章》对奥运会每 4年使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聚在一起的要求相一致,但奥运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进行统一的行动十分困难的状态,再固守这一理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面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奥运会举办资源需求,没能与时俱进地进行奥运会举办模式的适应性改革,是奥运会申办遇冷的内在根源。

3 、奥运会项目组合管理的适宜性

3. 1 项目组合管理的基本原理

国际项 目 管 理 协 会(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 对项目组合的定义是“为了控制、协调和达到项目整体的最优效果,而放在一起进行管理的一群不一定相关联的项目和( 或) 大型项目集”。据此,把项目组合管理表述为“组织在管理资源和战略目标指导下,为了取得最优的管理效果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多个项目或项目集进行的组合式管理”[12]。

这里涉及管理学范畴的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几个概念。项目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资源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条件受约束、目标明确、一次性是项目的基本属性; 项目集则是指相互关联且可以被协调管理的一组项目,项目间彼此关联、可以协调是项目集的基本属性; 项目组合是为了便于有效管理人为形成的项目、项目集及其相关工作的聚合体,便于有效管理的人为聚合是项目组合的基本属性[13]。

综上可以这样理解项目组合管理: 1) 组织根据可利用资源条件和战略目标来确定选择和支持的项目、项目集,实现其在管理范畴上的战略定位; 2) 组织对选择和支持的项目、项目集及其相关工作进行分析、聚合,形成若干项目组合,实现其通过有效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方式选择; 3) 组织要对每个项目组合给予一次性任务的资源配置、管理授权、统一目标、明确时限,并跟踪监控,实现其对若干项目组合的统筹管理。

3. 2 奥运会的管理体系要素

奥运会的管理体系通常由有限的管理资源、明确的战略目标、繁多的竞赛项目、特定的时间限制和一次性任务等要素构成。

奥运会的管理资源一般由国际奥委会、承办城市的资金、人员、设施投入及由各种渠道募集的资金、物资和服务构成。受多重因素制约,每一届奥运会可利用的管理资源都有一定限度,且这些管理资源无论如何都要被分配到具体的项目竞赛组织上。

奥运会的战略目标通常由顺利完成竞赛工作,宣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政治、经济、文化进步 3 个方面构成。战略目标的 3 个方面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同步实现的,这个过程就是全部运动项目的竞赛组织,每个项目的竞赛组织都要为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夏奥会的竞赛项目一般由 30 个左右的项目内含 300 余个小项构成,冬奥会的竞赛项目一般由 15个左右的项目内含 100 余个小项构成。这些竞赛项目,有的具有管理学范畴的项目特点,如篮球、排球、足球、冰球等; 有的具有管理学范畴的项目集特点,如田径、体操、游泳、速度滑冰等。项目繁多,可以形成若干项目组合,是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基本特征。

举办奥运会的时间规定是 9 年前申报、7 年前获批、7 年筹备、16 天举行,每一届奥运会都须按照这样的时间规定一次性地完成从申报到筹备再到举行的组织管理任务。

综上可见,奥运会的举办同样是在可利用资源条件和战略目标引领下,面对较为繁多的项目、项目集,受时间约束的一次性任务。奥运会的项目、项目集具有可以经过分析、聚合,形成若干项目组合的本原属性。奥运会管理体系要素与项目组合管理基本构架完全契合,实施项目组合管理十分适宜。

4、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创想

以“确保并促进奥运会的可持续”为理念,以“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为依据,依循项目组合管理原理,创想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具体思路: 1) 把一届奥运会确定下来的竞赛项目根据其所含小项的数量和形式特点划分为管理学意义上的项目、项目集,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项目、项目集的管理资源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一届奥运会到底需要多少以及什么样的管理资源,才能保证其顺利举办。2) 对潜在的承办城市可利用资源的额度进行分析,预估一届奥运会所需的资源由几个承办城市分担较为适宜,在此基础上确定一届奥运会由几个城市来协同共办。3) 根据承办城市的数量及资源特点,对奥运会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若干项目、项目集及其相关工作进行分析、聚合,形成与承办城市数量相对应的项目组合。4) 根据项目组合数量及内容特点,制定奥运会多城市协同共办的承办城市申办办法,并据此确定一届奥运会的具体承办城市。5) 在国际奥委会的主导下,对奥运会分散在多个城市的项目组合实施同一战略目标下的统筹管理,形成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

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可使奥运会所需的人、财、物力资源及管理工作由更多的承办城市来承担,为那些原来难以承办整个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提供了承办部分奥运会的机会,可使更多的国家、地区、城市对承办奥运会产生愿望和信心。这显然会有效地消解奥运会的申办遇冷,确保并促进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5、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演绎

5. 1 一国一地主办、多地协办模式

这是一种由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主办、多个城市协办,全面满足奥运会资源需求的奥运会举办模式。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就类似于这样的模式。奥运会由北京市主办,另有 6 个城市协办。根据协办城市资源特点,帆船比赛在青岛,共 11 个小项; 马术比赛在香港,共 6 个小项; 足球比赛在秦皇岛、上海、沈阳和天津,共 2 个小项( 男女 28 支球队共举行 42场比赛) [14]( 表 1) 。

北京奥运会的 6 个协办城市承办的都是具体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项目的部分场次,没有哪个城市承办了多个项目组成的项目组合。奥运会的运行还是处在奥组委统筹下的项目、项目集管理层面。这种方式弥补了北京市在帆船、马术、足球 3 个项目竞赛组织上的资源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 6 个协办城市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良好社会形象。可以设想,如果 6 个协办城市分别承办的是 6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组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国一地主办、多地协办的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那么在协办城市分担主办城市资源压力以及展现协办城市良好社会形象方面,北京奥运会都会有更加理想的表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奥林匹克宪章》确认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奥运会举办模式尚没有可以突破的依据。北京奥组委经过与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船联合会、国际马术联合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协商,最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及 3 个联合会对6个城市协办奥运会的支持和批准,成功地进行了多地域协办的奥运会举办模式改革,对北京奥运会取得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说明彼时的国际奥委会对确保奥运会可持续性的多元化举办模式改革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为后来《议程》提出的改革导向埋下了伏笔。

5. 2 一国两地共同举办模式

这是一种由一个国家的两个城市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承办相应的项目组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竞赛组织的奥运会举办模式。2022 年的第 24 届冬奥会就是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共同举办的。根据城市资源特点,北京市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 5 个冰上项目 33 个小项和 3 个雪上项目 19 个小项的竞赛组织管理工作; 张家口市承担 7个雪上项目 57 个小项的竞赛组织管理工作。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不同的是,2022 年冬奥会根据两个城市的资源特点将全部竞赛项目划分为 3 个项目组合: 北京市及其下属延庆区分别承担项目组合 1和项目组合 2 的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张家口市承担项目组合 3 的竞赛组织管理工作[15]( 表 2) 。

2022 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实施的是实质意义上的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界定,可以视之为一国两地共同举办模式; 从地域分布角度来界定,可以视之为一国三地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无论怎样界定,2022 年冬奥会都是落实《议程》“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改革导向的首个践行者,为以后奥运会实施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提供了事实依据和成功案例。

中国申办第 24 届冬奥会是在 2013 年 11 月 3日启动的。2014 年 12 月 8 日国际奥委会在第 127届全会上通过的《议程》提出了“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这恰恰与中国奥申委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第 24 届冬奥会的主张相吻合。2015 年7 月31 日,国际奥委会在第128 届全会上投票决定北京和张家口共同成为 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

5. 3 两国两地共同举办模式

这是一种由两个国家的各自一个城市分别承办奥运会两个体量大致均衡的项目组合,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竞赛组织的奥运会举办模式。将奥运会 28个项目 306 个小项( 以里约夏奥会为例) 分为小项数量基本均衡、观众关注度基本均衡、管理资源需求基本均衡的两个项目组合[16]( 表 3) ,然后通过相应的申办程序确定来自两个国家的两个承办城市。

两国两地共同举办模式使奥运会承办城市的资源投入减少了一半。如此一来,奥运会的举办压力会大幅减小,申办门槛会大幅降低,申办城市会数量激增,奥运会将再度回到全球众多城市热心举办的状态。奥运会举办期间两个承办城市会在办会质量和办会效益上产生良性竟比,进而提高奥运会的举办质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历史上有过 1 届奥运会是由两个国家的两个城市共同举办的: 1956 年第 16 届奥运会受澳大利亚检疫法限制,马术比赛无法在承办城市墨尔本正常进行,被安排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提前进行。这届奥运会也因此被称为墨尔本/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可见《奥林匹克宪章》确认的奥运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举办模式早就有过因故被改变的先例[17]。

5. 4 夏冬两奥均衡举办模式

这是一种将夏奥会的某些项目移至冬奥会,减小夏奥会规模,扩大冬奥会规模,以求夏冬两奥规模趋近均衡的奥运会举办模式。

将夏奥会的涉水项目移至冬奥会,形成夏奥会涵盖全部陆上项目,冬奥会涵盖全部冰、雪、水项目,夏冬两奥规模趋近均衡的两个项目组合( 以里约夏奥会和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项目设置为例进行项目组合,见表 4) 。规模缩小了的夏奥会仍按“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模式由某个国家的 1 个城市举办; 规模扩大了的冬奥会则按“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模式由来自南北半球两个国家的两个城市共同举办: 一个城市承办冰雪项目赛事,另一个城市承办涉水项目赛事。

长期以来奥运会存在的夏奥会规模过大、冬奥会规模偏小的不均衡问题,使夏奥会的举办面临较大的资源压力、冬奥会的社会影响难以发挥。将夏奥会的某些项目移至冬奥会,直接解决了不均衡问题,既可消解夏奥会承办城市的资源压力,也能进一步扩大冬奥会的社会影响。

夏冬两奥均衡举办模式,使原来的夏奥会规模缩小了近 1 /3,承办城市资源压力锐减,会吸引更多的城市来申办夏奥会; 使原来的冬奥会规模在扩大了近 1 倍的同时,承办国家和城市都变成了两个,会给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带来举办奥运会的机会。

5. 5 五洲五城共同举办模式

这是一种将奥运会全部项目通过分析、聚合,形成 5 个项目组合,由分别来自 5 大洲的 5 个城市各自承办一个项目组合,在同一时段共同组织项目竞赛的奥运会举办模式。

具体办法是: 1) 把目前夏奥会和冬奥会确定的比赛项目以及已经在全球开展但尚未列入其中的竞赛项目都明确为奥运会项目,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体育运动文化成果都融入到奥林匹克大家庭之中。2) 按照均衡及符合地域特点的原则,对全部奥运会项目进行分析、聚合,形成 5 个项目组合,由来自 5 大州的 5 个城市各自承办 1 个项目组合,每 4 年在同一时段举行一次。

全部奥运会项目竞赛在同一时段由分别来自 5大洲的 5 个城市共同举行,更能体现五环旗下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与之相互融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更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充分彰显奥运会的隆重与庄严; 更能减缓承办城市的各方面压力,使亚洲、非洲、南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会有更多机会来承办奥运会。

6、结语

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更快、更高、更强”等精神得以全面体现的现实舞台。能够把奥林匹克竞赛项目完整顺畅地展现给全世界,进而更加完美地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是这个舞台应有的基本功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奥运会必然会产生运动项目增多、参与人员增多、赛会规模扩大的应时性变化。面对这种变化,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探索奥运会举办模式的多元化改革是业界同仁理应肩负的责任。依据《议程》提出的“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依循项目组合管理原理,奥运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实施战略目标明确和资源配置充裕的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是消解其申办遇冷、确保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之举。(来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刘英东 李春月 刘光宏 郝庆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组合   国际奥委会   奥运会   奥林匹克   模式   项目   冬奥会   地域   规模   专题   城市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