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农村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要如何反哺农村?

数字信息化的今天,会给农村带来什么的变化,相对传统闭塞的农村又该如何应对如今的信息化。

网络让世界人民的距离拉近,而大数据则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准化,对于农村来说,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主要经济形式——农业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着科技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我国农业经济目前的管理理念及模式不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以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背景,不断寻求提升农产品

深加工程度与质量安全性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走农产品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遵循环保原则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设备需要引进和研究,二则是农村当地居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只有不断的普及数字信息化的生活方式,才能够让村民更易于接受农村信息化工程,支持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进度。所以,要对村民的思维表达方式和信息化方式进行深刻改变。

其次,我国疆域辽阔,仅仅是一省之内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而这些也是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地势高低、土壤软硬,是否多雨多水,都对信息化建设设备有着不同的要求。想要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系统,还需要对农村的经济特点情况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

二、农业农村信息化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推进难

据统计,2021年底我国农村网络用户2.84亿,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接入的使用比例普遍相对较低,使用的应用范围仍主要局限于社交聊天、视频等方面在农业、教育、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数量和普及水平仍相对滞后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赋能作用还未充分释放。

尽管目前农村的直播行业发展的红火,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网络的使用,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在信息通信业在乡村的应用方面,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还未完全做到“因地制宜”,乡村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经济以及知识水平,导致数字信息化普适性低,对于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二)缺乏人才和就业岗位

农村信息化难以推进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少。主要体现在青壮年和知识分子的流出,留守农村的人员平均年龄大,多为老人和小孩,思想守旧,无法接受数字信息化生活。

对于新技术有一定的排斥。在农业耕种过程中,生活模式革新速度较慢,对各种新型的生产工具缺乏有效了解。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缺乏认知,阻碍了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农村数字信息化的主要模块之一就是农业经济,这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动力。只有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让土地资源和农业的价值最大化。然后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农业生产都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模式落后。人力耕种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十分不合理,与生态建设理念相冲。

更关键的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优化和创新,使得当地的农副产品仍处于低价售卖的阶段,无法进一步提高农村村民的收入,进一步降低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让农业经济的相关政策更难以推荐,由此导致的恶劣循环,让地方经济建设停滞不前。

三、农村数字信息化的需求

(一)提升农村网络化程度

不管信息化带来怎样的生产要素变迁,人永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业农村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振兴乡村新渠道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改革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改革过程艰难,而且耗时较长,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可以加速这个过程,是农村改革深化的重要推手,在经济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基层的凝聚力更强,可以有效执行和落实各种政策规定,逐渐向乡村振兴的方向靠拢。

这是一个看似轻松,实则需要历经重重关卡的过程。不仅对于国家而言,对于基层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家需要做好统筹计划工作,抓住一切可能性。而对于基层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找到各种可能性,还要保证政策能够顺利实施。

例如村委会之类的基层组织,要及人民所及,想人民所想,要能发现人民遇到的问题,并且为他们切实解决问题。而数字信息化,能够让基层管理更加轻松,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水平越高,政府就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消除乡村发展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

(三)农村数字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电商及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新时代农民”出现在田间地头,他们的农具是手机,他们的农活,便是直播。

利用“互联网+”以及直播行业的火热,探索出农业新业态,促使传统农业转型,带领农民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让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农村和农民身上,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生力量。

把直播间架在田间地头,虽相距甚远,也能通过网络的牵线,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仿佛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乡村的美景,同时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

利用物联网系统、数字化物流平台,降低农副产品的物流成本,以及产品损耗率,优化送货路线,增加产品保鲜期。

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5G专家胡博曾表示过,乡村振兴进程中,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不是1+1=2,而是需要将“数字+”“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加强对互联网思维以及信息数字化的认知。只有深刻理解他们的含义,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将社会经济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完成。

四、农村数字化信息的解决方法

(一)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

曹淼认为“可通过引导和鼓励数字农业各类相关主体参与数字农业‘新基建’投资建设,投资方可通过商业运作获取资金以支持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一句话说明,就是“易加入、多投资”:加大对用于“新基建”项目的金融、财政及税收方面的优惠力度,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农村新基建项目,进一步对农村财政深化改革,明确政府用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投入资金,公开透明,并且加大“新基建”在农村的合理有效布局,同时,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反馈体系,加强多方主体参与下财力的管理,发挥政府、企业、民间的多方力量,进而通过农村“新基建”带动乡村振兴。

(二)“外引 + 内培”式双管齐下培养人才

由于城乡之间长久以来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人才向城镇的单方面流动,为更好地解决人才流失和人才引不进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才政策优惠待遇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人才。

除此之外,提高人才待遇,通过各种方法减少人才流失率同时,利用人才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保证基建力量的增长,不断完善数字化、科技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多渠道寻找人才,除了社会招聘之外,还可以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进行合作,引进高校人才。其次,增加从业人员再教育的机会,让人员有更多发展空间。

(三)提高农村村民参与度

 农村新基建的推广与实施,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作为领导力量的政府,需要做的不仅是下达政策,更要通过多个方面提高农民积极性。

  除了政策宣传上的加强,以及相关政策的解读落地,更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以身作则,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

  同时,可以筛选出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会一些简单的技术操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性,让农民意识到“数字科技”带来的可行性实际效果,满足就业及生活的一定程度的需求,从而提高上提高农民主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

(四)农业信息化系统

  数字信息化影响的不仅是高新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对于农业经济同样有着显著影响。

  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对农业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而系统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农业经济的经济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还能够为农业经济的生产、管理与科研提供扎实的服务。

  高新技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升级。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十年前,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乡村发展成为国家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国家最重视的工作之一

  我国乡村看似普通,其实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以及基础保障,对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的挑战起着“压舱石”的作用。而这一切,主要靠的就是农村难以数计的生态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农村   农业经济   基建   出路   乡村   农民   数字   农业   政府   更多   时代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