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江南地区仍带着凛冽的寒意,但寒冷却没有抵挡人们出游的热情。在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古城景区外,川流不息的车辆已堵成了长队;瓮城、城门、古街、古巷……随处可见游客如织的热闹场景;黄山烧饼等特色小吃的门店外,不少游客都被香气吸引着停下了脚步。
而这,只是今年春节乡村游画面的冰山一角。随着各地人民纷纷“阳康”,出游成为2023年春节团圆之外的第二选择,乡村游更是其中亮点。近日,笔者趁着返乡时机,也体验了一把乡村游的热闹场景;而火爆的安徽、黄山旅游,又能给广东乡村文旅建设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热闹的古城、“崛起”的乡村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全国四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属于国家5A级景区。古城始建于秦朝,唐代以后成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梦,无梦到徽州”使多少人对它魂牵梦绕,城门、牌坊、以及府治特有的府衙,让游客依然能领略到古徽州府的遗风。
徽州古城城门之一,南方+记者摄
不过,相比于周边的黄山,徽州古城称不上“赫赫有名”。对它更为熟悉的,大多是如笔者一样家在周边的居民。观察景区外停放的车辆可知,省内宣城市、合肥市等前来的游客居多,其次为周边省份的跨省游旅客,包括浙江省、江苏省等。多数游客为自驾出行,但也能看到跟团的旅客队伍。适逢春节团聚,阖家出游成了主基调,景区内外随处可见携孩子、家中老人出行的游客。也不乏单独出游的年轻情侣或老年同伴。
走进古城景区,便能感受到今年春节乡村游的几大特点。首先就是“热闹”。从古街的一头向前望去,街道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群,小吃摊、饮品店附近更是人头攒动。
景区主街道上满是游客,南方+记者摄
不仅安徽,这一春节假期,全国各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均迎来出游热。广东、海南、湖北……多地市县均呈现出游量新高。据了解,春节假期前3天,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24.31万人次,同比增长49.8%;湖北省竹山县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同比增加16.6%,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 1亿元,同比增加14.2%。
场景+宣传,乡村游消费两大“助力器”
热闹之外,丰富的消费场景也成为第二大特点。
适度的商业化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思路之一。拿徽州古城举例,古街、古巷两侧各类商铺林立,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除了备受欢迎的饮品、小吃店,还有诸多连锁的服装及首饰店铺。城门内的空旷广场上,更是设立了专门的“美食街”区域。
美食街道已被挤得水泄不通,南方+记者摄
此外,乡村特色民宿、创意集市,以及夜市、灯光秀等夜经济,也成为丰富景区场景、促进多次消费的重要部分。同样位于黄山市的黟县西递村,近年来就持续探索 “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单一景区的多元化场景,让游客“上午逛逛古民居,下午体验农耕文化,晚上还有光影秀可以欣赏”。业内人士指出,这不仅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同时,还有“增加景区旅游收入、辐射周边旅游服务,带动周边百姓增收”等多重益处。
景区内的传统美食特产店,南方+记者摄
场景丰富化的背后,是近年来对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重视和支持。2022年6月,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增收致富“出路”,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少乡村目的地知名度和人流量渐涨。
“以前这些(景点)只是周边的居民知道、会去逛逛;但现在都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点。”家在安徽省宁国市的张女士指出。这要归功于在宣传方面下的功夫。她所在的宁国市,近年来也因“皖南川藏线”这一线路而出了“圈”。不少省外游客都慕名前来、自驾探索这一风景优美、颇具挑战的“小川藏线”。2018年斯柯达HEROS中国自行车系列赛“司尔特杯”就在这里举办。
笔者同样注意到,“标签化”也成为不少景区宣传、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比如笔者家乡宁国市,栽培山核桃历史已久,但今年才开始以招牌、雕塑等形式打出“山核桃之乡”标签,强化游客对城市的印象。而歙县除了古城外,近年也开发出草莓采摘等系列农家乐体验,让采摘体验、农业科普成为乡村另一大招牌。回看广东,如何将乡村景区打出差异化、提升知名度,以美食、特色体验或景区特质做标签或成为有效之策。
文旅融合,焕发乡村新活力
这个春节,不少乡村游目的地也“各显神通”,推出了系列充满年味的特色活动,其中不少选择与文化相融合。歙县围绕“徽州府有囍”主题,举行非遗民俗展演、旅外人士新春茶会、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结合景区风光与徽州文化、非遗文化。在此之前,景区内也曾举办安徽省首个非遗夜市,“夜经济+非遗”的组合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
古城本身同样作为文化载体。行走在古巷中,可见两旁不少民居门外贴有“歙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这是安徽歙县“百村千幢”工程的一部分。工程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对渔梁、昌溪、北岸、棠樾等多个古村落及古民居开展挂牌保护和整治修缮,并因地制宜将古民居的保护与文化繁荣、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开发等相结合。位于安徽省宁国市的胡乐老街,也是古城保护的典型。街上每户古居均标记有其“前身”老字号及建筑时间等,令游客能更体悟历史、文化变迁之风貌。
胡乐老街上的门户牌匾,南方+记者摄
然而,保护之外,部分乡村游景区同样面临挑战。比如这个春节,突然暴增的游客量让部分中小景区“不堪重负”,出现游客滞留、拥挤等现象;促消费的同时,部分保护村落也因此受到垃圾污染或人为破坏。而在部分景区过度开发、人满为患的同时,也有部分乡村景区因缺乏宣传渠道而被忽视、逐步萎缩。“乡村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监管、营销、创新等方面的共同提升。这也会是未来乡村游的重要挑战。”业内人士指出。
【见习记者】叶绮涵
【策划】程鹏 郜小平
【作者】 叶绮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4-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