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ize Your Supply Chain (一) - 解析“十四五”信息化规划

文:潘国辉


“十四五”时期是企业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企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以加速提质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下,错过未来五年发展的代价将远大于错过之前任何五年,多数企业认为不应再以传统思路来看待“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对规划思路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疑惑,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确将开展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企业写入战略目标,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将信息专业推到前沿,信息化规划成为战略落地关键,其首要问题是处理多“化”的关系。对此官方解读为,由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构成的三元世界之间的关联与交互,决定了社会信息化的特征和程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三元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聚焦点。



智能侧重“智力+能力”,智慧侧重“感悟+创造”,智慧是比智能更高层次的理念,表示预期达到的程度,加上“化”则代表过程。其内涵体现为高度融合、自治运行、动态优化、敏捷互动和持续进化,其特征包括可观测、自感知,可联动、自运行,可调整、自寻优,可控制、自执行,可交互、自适应。基层企业以设备生产运行为关注点,通常更适合智能的概念。例如在发电领域普遍的理解是,智能发电是发电过程的智能化,是构建智慧电厂和智慧能源的基础。


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三个方面,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据主导位置,造就了一批数字企业,普遍涉及设备、产品、过程、资产、服务及交互等方面的数字化,并持续创新、动态发展。咨询机构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一半以上将实现数字化,将形成大量新型企业,更多的可能性使数字企业可以更多的考虑新兴业务。数字化转型相对来说同时关注组织和业务的变革,并注重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


“多化融合”丰富了“十四五”信息化规划的内涵,结合对规划主要驱动力和目标方向的分析,面向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初步得出一些规划思路和破局要点。



01丨驱动要素


(1)企业数字化转型。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投入资金不足,水平相对不高,数字企业模型通常从战略、资源、能力、资产、绩效等方面进行定义,强调在生产、运营、营销、决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


(2)工业智能化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强调信息物理融合,以指数速度发展,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预示着整个生产、管理和治理系统的转变,工业互联网成为关键支撑,强调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转型。


(3)新一代技术驱动。技术驱动和需求拉动不断更迭、融合发展,促进业务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及现代工业技术等,在智慧城市、智能厂矿、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正在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4)国企改革的要求。国企改革以总体指导意见为纲形成了“1+N”政策体系,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对国企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提出新要求,当前还需重点关注新版三年行动计划和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5)安全与自主可控。面向全球范围的技术和产业的争端加剧,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信息安全等保要求愈加严格,自主可控体系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





02丨挑战应对


(1)如何支撑战略变革。国企改革和行业变局促发企业重组整合,集团企业三级管控对中间层赋予更大权责,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求业务模式优化伴随组织模式提升,员工与机器人共存形成混合劳动力,信息化战略要融入变革,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企业架构(EA)设计尤为重要,同时应避免架构失控。


(2)如何创新技术应用。新兴技术发展存在成熟过程,滥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往往带来业务的不信任和抵触,问题的关键为是否选择了成熟的技术、应用于适合的场景、解决了实际业务痛点,新基建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成的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应围绕业务场景建设,以业务为出发点。


(3)如何突破业务价值。在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核心业务的升级和新兴业务的突破,利用技术赋能资产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提升,最大化既有主业价值,支持资产组合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运营模式追求卓越运营,促进工业互联生态建设,提高企业灵活敏捷的适应和响应能力。


(4)如何匹配信息能力。核心信息系统已经达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众说纷纭下如何搭建基础平台,是否为适应数字化技术架构要求而颠覆性调整,遵循价值意义导向原则,云能力提升和中台化发展趋势显现,AIoT已成为必备工具,数据治理势在必行,关注信息化治理到信息产业发展能够提供重要保障。



03丨破局要点


(1)数据驱动。将数据明确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不断做出正向反馈促进业务优化提升,以达到深挖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的目的。


(2)平台服务。落实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以云为基础融合新基建主要方向各类技术,把握联接和计算两个核心,构建新型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提高数字基础条件,推进自主可控建设。


(3)业务互联。持续推进新兴技术支撑业务数据化发展和业务数字化变革,打通企业内外业务环节实现充分互联互通,打造工业互联平台、发挥工业互联优势,提升全价值链管理能力,促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4)业态创新。以“技术+业务”融合共享的中台架构为支撑,以“平台+生态”建设发展为双轮驱动,支撑企业以新的经营方式、技术和手段创新业态、构建生态,实现企业向数字化、服务化、生态化转型。


(5)组织提升。优化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数字化智能化领导小组,吸收专业人员扩展信息专业编制和职责,相关专业密切协同配合,发挥信息产业优势,统筹协调建设任务资源配置,管控重点项目进度质量。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英诺森供应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新一代   资产   智慧   能力   业务   数字   工业   技术   企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