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范围内的四次产业转移看未来我国产业方向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荷兰和日本的官员已达成协议,将禁止向中国公司供应一些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继续扩大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旨在削弱其提升半导体制造的能力,遏制中国高端产业发展。

美国怕我们中国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越美国变成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想尽一切办法逼着那些高端制造业回归到美国本土。要让中国那赚钱的产业链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样子才能够让世界的经济平衡,而保持美国一家独大。我们捋一捋历史上相似的规律。

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在20世纪初,英国将部分“过剩产能”向美国转移;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30多年来中国逐渐成为第四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使美国就变成了世界工厂,那一下子也就赚到了钱。但是美国有了钱以后,不想干脏活儿、累活儿了,那就把产业链转移到了日本,日本就迅速崛起,变成了全世界的制造王国。那然后呢?日本也赚到了钱。但是即将超越美国的时候,在最关键的时刻,美国就开始打压日本,用货币政策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呢,洗劫了日本30年的财富,硬生生的把产业链从日本转移到了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转移到了这四个地方之后,这四个地方也变成了全球的工厂,一下子也赚到了钱,成为了亚洲四小龙。那赚到了钱以后呢,也不想干这些脏活儿累活儿了,然后就转移到了中国内地,因为中国内地的成本更低,人力成本也低。那中国一下子就崛起了,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这个时候呢,美国发现中国要有钱了,怕超过美国。所以说美国要把中国产业链再一次的转移,所以2019年就开始对苹果这类的企业加关税。最后呢,苹果也扛了四年,在2022年的12月,苹果也宣布产业链逐步退出中国。所以说现在呢,整个中国的产业链正在转移,高端的研发转移到美国的本土,帮助美国去创收,帮助美国去解决就业问题,低端的产业呢,将会转移到东南亚这些国家,比如说越南和印度等等。那如果说你是当下中国的一个传统企业的老板,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想方设法产能升级,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或者是高精尖,或者就是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所以说我们中国当下现在是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那当年的日本呢,实现了产业转移之后,日本没有迅速找到支柱性产业,所以说呢,日本的经济停滞不前,倒退了十几年。那为什么韩国和香港、新加坡没有衰退?香港、新加坡、韩国找到了很好的定位,他们的体量不足以抗衡美国,挺过去了。那说到这里,我们国家未来的产业支柱是什么?

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继续提升,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有机会依托过去十多年形成的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主导地位,积极引领,科学布局,构建以中国制造为核心和主导、深度融合发达国家先进产业技术资源、覆盖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生产制造体系、市场辐射全球的制造业价值链体系。

在创新驱动和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等的基础上,我国应主动加强与传统产业承接国家之间的全球价值链联系。通过合理引导中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区域和产业环节,建立与国内产业间高效科学的分工配套联系,同时注意整合以企业为主的分散投资模式,构筑相互协作的集群投资模式,形成包括股权投资、贸易、生产外包等多元化模式的对外投资格局。加大与全球制造业第二梯队国家的价值链融合,加快引进高品质外资和技术。分化美国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遏制,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制造业第二梯队国家加强技术合作,继续强化这一发展态势,既符合这些国家实现已有核心技术更大价值的需要,也是中国制造业“补短板”和实现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机遇。我国要从产业链“微笑曲线”底部的生产制造环节,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的研发、品牌环节逐渐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产业   全球   范围内   亚洲   日本   美国   产业链   四次   中国   价值链   制造业   方向   未来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