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律,都是顺应人性的

作者 | 竹西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英国军官蒙哥马利,曾把人分成4个层次:


第一层是聪明+自律;第二层是聪明+懒惰;第三层是愚蠢+懒惰;第四层是愚蠢+自律。


为什么“愚蠢+自律”排最后?


因为相比起“愚蠢+懒惰”,“愚蠢+自律”的破坏力更大。


它不仅会让人以加速度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且会对人的心理能量造成很大的消耗。


正如刘润说的:“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离谱。”


反人性的自律,只会让人得不偿失,越活越累。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到别人打卡运动、读书,就兴冲冲地立下flag,每天逼自己读书2小时、跑步8km;


发现朋友副业做的风生水起,就急忙忙地开始求教、钻研,废寝忘食......


最后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那么自律,却还是“一事无成”?


看完美剧《纸牌屋》里的这个片段,相信你会有答案。


剧中,弗莱迪带着孙子去白宫见美国总统。


总统客气地把小孙子抱在总统椅上,对他说:“如果你努力,以后也可以当总统。”


小孙子听了很高兴,可出了白宫后,弗莱迪却敲醒他:


总统是骗你的,人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就像篮球运动员,他们的基因能长两米高,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因,他们也成不了篮球运动员。


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摆正自己的位子,找到与身份、特长相匹配的职业。


正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说的:“你不可能做好你不擅长的事情,所以,去规避它们。”


追求理想的路上,光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自知之明。


如果你是游鱼,就不要与雄鹰争锋;


如果你是草木,就不要与猎豹比先。


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领域,我们要做的,是在对的赛道上发力,而不是一边偏航,一边死磕。



自媒体人孙娟说得好:


“如果让姚明去当程序员,让周迅去打篮球,让罗翔去游泳,结果会怎么样?


他们将活的多么辛苦,恐怕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毫无快乐可言。”


反人性的自律,只会让人在无尽的自我对抗中,消耗能量。


一个人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否则,方向不对,再努力也是白费。




前段时间,杭州宝妈任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学舞蹈前后的对比视频,上了热搜。


她如今35岁,已经练习了4年多的古典舞。


学舞前,她四肢僵硬,跳舞像做广播体操;


学舞后,她体态轻盈,动作柔美,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刚开始练舞时,任女士的胯很硬,不仅要老师帮踩胯,而且每天都得练上两三个小时,感觉“比生孩子还疼”。


但因为从小喜欢古典舞,她一直坚持学习,风雨无阻。


任女士说:


跳舞的时候,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一件事情,那你就去做,你愿意去做的话,这个过程你不会觉得很辛苦,而且会有收获。


心理学上有一个“心流”的概念:


当我们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的时候,很容易忘记时间存在,产生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需要和内在的感受对抗,就可以达到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



正如耶鲁大学著名教授苏珊说的:


“当我们的智慧和内在的感受相调和,所做出的行为与价值观一致时,我们才能克服情绪,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顺应天性,去做一件事,无需外界施压,自律自然会水到渠成。


因为发自内心想要,所以愿意克服一切困难;


因为打心眼里认同,所以能把坚持变成享受。


高级的自律,不靠外驱,而靠自觉。


当你把内在的动机变成行为的出发点,才不至于在努力的过程中,感到那么苦,那么累。




很认同一句话:


“自律不痛苦,刻意自律才痛苦。”


能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自愿,是主动,而不是被逼着去做什么。


所以我们要用合理的方法,养成自律的习惯。


怎么做呢?给大家3点建议:


1、找准方向


《心流》里说:“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论做什么事都会觉得乐趣无穷。”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做出决定前,不妨多问问自己的内心,找准努力的方向。


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和天性对抗。


真正的自律,内在层面的驱动,一定是高于外界力量的要求的。


当你尊重内心的想法,你才会愿为之投入全部精神力,把它做到最好。



2、拆解目标


知名作家林清玄,从小就想当作家。


他把梦想,拆解成一个个可以量化的小目标:


从小学起,每天写500字;从中学起,每天写1000字;到了大学,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


按照这个目标,林清玄每天雷打不动地练习,于是,17岁发表处女作,19岁担任报刊主笔。


要完成一个宏大的理想,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十分重要。


如果你想一年读30本书,那就从一个月读2-3本做起;


如果你想攒够10万,那就从现在一个月存几千做起。


把长期的规划,拆分成精细的目标,各个击破,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培养习惯


《习惯的力量》里说:


习惯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让一个人以最少的消耗,完成更多的事情。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自律的行为,变成习惯。


比如下班回家后,做一个小时运动;吃完晚餐后,看一个小时的书。


当我们长期坚持某样动作,养成自己的习惯模式,就能自然而然地把自律和生活融为一体,迎来成长和蜕变。





很喜欢作家马丁说的:“真正的自律,不是往外,而是往里。”


诚然,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自律是一个人脱颖而出的资本。


但真正的自律,不是迫于外界压力,做违心的事,而是顺应天性,自我驱动着向前。


不忘初心,爱己所爱,做己所想。


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自律坚持成一种习惯。


我们都能从心出发,自律上瘾,未来的每一天,都活得神采奕奕,闪闪发光。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古典舞   孙子   天性   愚蠢   总统   人性   方向   习惯   目标   努力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