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改变谁

今天我想再送一句话,是我最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当然不只是送给你,也是送给我自己的。

送出这句话之前,先聊点别的。

小孩子长身体,去年长到一米五,今年就到一米六,这是可以预期的。修行并非如此,修行是降伏自心。降伏自心这件事,昨天做到了,今天就不一定能做到。昨天我状态好,有人骂我,我可以提起觉察一笑而过,但今天状态一般,有人批评我,我没忍住和他吵起来了。

修行是时时刻刻的事情,是当下的事情。六祖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这条路上,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所有的傲慢,都来自于无知,没有例外。

送出这句话之前,再聊点别的。

你身边有没有极力劝人吃素的朋友?有没有经常劝人信佛或信基督的朋友?我遇到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挺善良的,把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东西极力推销给别人,且不求回报。但这种方式容易让人不舒服,甚至反感。修行是要求自己的,不要用来要求别人。修行是降伏自心,不是降伏他心。征服世界是英雄,征服自己是修行。

有人会有共鸣:“很有道理!我也不喜欢那些劝人吃素劝人信佛的人,他们总想改变别人,我就从来不这样!”

话不要说得太早。

今天我要送出的这句话如下:

菩萨并不要改变谁,他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使用他们的语言,由他们依照自己的本性转变,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翻版。

----邱阳创巴仁波切

邱阳创巴,又叫秋阳创巴,也叫丘扬创巴仁波切(由藏文音译),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修行人之一,他的经历很传奇,本文不表。

他这句话有几个层次,听我慢慢分析。

首先,“菩萨并不要改变谁。

菩萨,指那些修行很好的人,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从不要改变谁。

如果你去寺院求菩萨:“菩萨,请保佑我新的一年发大财!”

菩萨说:“这个愿望不太好,你不要太执着于钱财,要吃素,要放下...... ”

遇到这样的菩萨,你估计会疯掉,赶紧逃了。

我们总想改变别人,总习惯去改变别人。工作中想改变同事,改变下属,甚至想改变老板;回家了想改变孩子,想改变爱人,想改变父母;还有人看公众号文章时想改变作者,我常遇到读者批评我哪些文章不该写,教我该如何修行。这些都是想改变别人。

“爱人的坏毛病,难道不应该改吗?孩子的坏习惯,难道不应该改吗?”

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改,但这句话告诉我们:你不要想改变他们,包括孩子。至于为什么,继续往后看。


(作者抄了一遍)

其次,“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

有人喜欢背后说人缺点,有人喜欢八卦别人隐私,有人喜欢穿名牌服饰,有人不喜欢别人穿名牌服饰,有人喜欢努力工作,有人喜欢上班摸鱼,这都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只是生活方式而已。生活方式,有什么对错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这更深了一层,不只是不想改变他人,还不能鄙视他,不能仇视他,还要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挺不容易的。

第三,“使用他们的语言。

这更不容易。这需要换位思考,需要转换角色,演戏,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用对方听得懂的方式,用对方习惯的方式沟通,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

如何“使用他们的语言”?举个例子。

小明喜欢玩电子游戏,小明爸跟他聊天,要么是讲电子游戏会影响学习会损坏眼睛,要么是一句:不许再玩游戏!这就不是小明的语言。如果小明爸跟小明一起玩游戏,让小明教自己玩游戏,聊一聊如何打野如何团战,聊聊他班上谁的游戏打得最好。这就是用小明的语言。

“这么下去,就放任不管吗?”

对,也不对。继续看吧!

第四,“由他们依照自己的本性转变。”

我们不想改变他,要尊重他的生活方式,还用他的语言与之交流,由他们依照自己的本性转变。

这个转变,并非是按照我们的要求转变,而是依照他们的本性转变。因此,转变的结果,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

过程有些复杂,打个比方:你种下一粒西瓜籽,提供西瓜籽适应的土壤、肥料,让它自己发芽生长,长得快慢,你没办法,你要尊重它的成长方式,最后它也只能结出个西瓜,你不能期待它结成南瓜。这就是依照他们自己的本性转变。

最后,“不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翻版。”

这是在强调,别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习惯行事。很简单的一句话,但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这个毛病。

文章开头提到劝人吃素劝人信教的人,就是在要求别人成为自己的翻版。这还算可以接受;有一种人,只要与他共事,几乎所有事情都需按照他的要求来,否则,必然起冲突。这也是希望别人成为自己的翻版;更有甚者,自己做不到,但要求别人做到,希望别人成为自己的加强版。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要求孩子的。

我的分析结束。

总结一下,遇到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人,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强行要求,而是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本性转变。至于会转变成什么样子,那是由其本性决定,而不是由我们决定。

最关键的是第一步:不要想改变别人。

听说过一个故事。国外有位作家,费了很大心血写了一本书,书名叫《How to change your life? 》。新书上架时,编辑失误,把书名写成了《How to change your wife?》。销量非常好,一周时间,就排在排行榜榜首位置。后来编辑发现写错了,更正了书名。接下来销量锐减,一个星期才卖出去几本。

总想改变别人,这是人们共同的“习气”,也是最自然的反应模式。有人插队,我们不高兴,想要训斥他;有人乱丢垃圾,我们看不惯,想要提醒他。所有不符合我们要求的事情发生,我们都会希望对方能改。如果对方不改,我们会生气,会抱怨,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和对方争吵。这就是冲突爆发的过程。

遇到事情发生,我们习惯性被带走,产生情绪,爆发冲突。若能提前意识到“自己不要想着改变他人”,就能避免冲突。

再看小明的例子。

小明妈下班,看见小明又在玩游戏。顿时怒了!“咣!”用力带上门,大声呵斥:“又在玩游戏!每天都这样!说了八百遍还是不听!没长耳朵吧!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场景很熟悉吧?小明妈瞬间被情绪带走了,她想改变小明,发现小明没听她的,没改变,所以她怒了。此时,就算小明妈深刻理解了创巴仁波切的话,也没能起到任何作用。

故事接下来会如何?

小明肯定不会真的被打死,但十有八九,他还是戒不掉游戏,而且和他妈的关系越来越糟糕。随之而来的对抗、叛逆、逃学,都有可能。小明妈一定觉得很委屈很无奈,觉得问题都出在儿子身上,自己一片苦心啊 ......

亲子关系是如此,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邻居关系,基本都是如此。大部分的冲突,都来源于我们想要改变别人,而对方没有改变。越是成年人,越难改变。人家经过三四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父母老师那么多年都没能改变他,凭什么我们说几句话、吵几次架就想改变他呢?

“看见有人在偷东西,或有人在欺负弱者,我也要尊重他的生活方式,也不想改变他吗?”

我觉得是的。我们可以阻止他,但不要想改变他。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除非他自己想改变。

小偷,不知道自己在偷东西吗?他要是自己不想改变,谁又能改变他呢?

“下属总是上班摸鱼,我作为她的主管,也不想改变她吗?”

我觉得可以按照公司规定要求她,可以指出她的问题,甚至可以辞退她,但她能否改变,全在她自己。对于某些罪犯也是如此。(貌似说服力不够强,就这样吧,总会有些特例,明白意思就好。)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一定不习惯很多事,看不惯很多人,要一个个改变他们吗?也不是不行,就是任务量太大,或许我们这辈子,都处在这种看不惯的情绪之中,都在试图改变那些人和事。

设想一下,你想要出门,光着脚,但外面乱石满地、荆棘丛生,你是把整个世界都铺上地毯,还是找双合适的鞋穿上?

好了,回到关键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不想改变别人”呢?

一个简单方法:看见自己“想改变别人”的念头。当这个念头出现,及时看见,意识到自己又想要改变别人了,马上停下来。这个过程,就是看见习气出现,改变习气的过程。这就是“降伏自心”,也就是修行。

看上去简单,难就难在,无法及时看见这个念头。常常是被情绪(念头)带走了,等情绪爆发完了,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再开始反省、后悔、道歉。这就是习气,就是被情绪控制,是不自由的表现。

要想及时看见“想改变别人”的念头,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练习觉察,练习“看见念头的能力”。这个方法很通用,也很彻底,不只是能看见这个念头,还能看到其他很多念头,对治其他情绪。我曾有个教程,你可以详细查看《觉察之道(年终巨献)》。这个方法,需要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后,有机会能及时看见这些念头。

第二个方法,每天抄写这一段话十遍,并把它贴在办公桌或者家里某个位置。让自己常常能看到,加深对这句话的印象。方法笨是笨了点,但简单实用,操作性强,你可以试试。

上面两个方法,可以并行使用,并不冲突。

最后,来,请和我一起念:

菩萨并不要改变谁,他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使用他们的语言,由他们依照自己的本性转变,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翻版

本文编辑:海浪,作者:鬼脚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习气   生活方式   翻版   菩萨   本性   念头   冲突   情绪   语言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