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为青少年做好榜样,帮助子女培养人际优势

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处于一定关系之中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都密切相关。

人际优势是个体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特征,这些积极特征有助于个体产生适应性的人际关系结果。

此外,个人的美德和优势能够带来许多积极影响,相关研究发现,个体所具有的人际优势能够显著促进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生活质量、学业成就、学校适应、积极情绪、压力感知、心理韧性、创伤应对等一系列关系到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变量。

从人格的毕生发展视角,人际优势并不是稳定不变的,通过日常应用实践,人际优势可以被清晰的识别、培养、使用和强化。

尽管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人际优势的积极效应,但很少有研究探讨人际优势是如何发展的,尤其是在青少年这一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个体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成长,同时他们需要应对越来越多的发展任务,这些不同往常的现实情况导致个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此外,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接触不同于童年时期的社会接触,他们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家庭成员之外的互动上,人际交往对象范围的扩大给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厘清青少年人际优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培养方案,以提升青少年人际优势水平。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相较于成年群体,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脱离家庭,父母在整个青春期的影响依然很突出。

他们在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了解周围的环境,掌握技能,满足情感上的需要,获得支持和肯定,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家庭成员关系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基于模仿学习理论,孩子会通过观察学习父母的行为,从而形成与父母相似的特征,父母也会用自己的经验给予孩子的行为不同的反馈,使这种行为得以强化,从而增加父母与孩子在该特征上的相似性。

这种亲代的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子代的过程称作“代际传递”。

亲子间的代际传递效应目前已经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中被证实,但人际优势代际传递效应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更缺少对这种影响背后的机理和过程的描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父母与孩子之间每天都会发生无数的关联,以父母为主体创造的家庭环境是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孵化器。

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家庭过程,也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主要途径,可能在亲子间的代际传递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其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性格、行为习惯等有关,是家长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统一体。父母可能会通过教养方式将他们的人际价值观、人际交往行为等传递给孩子,间接对孩子社会化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亲子关系作为孩子人际关系的启蒙,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充当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改变父母教育效果,调节父母个人特征与孩子个人特征的关系。

所以研究试图探索人际优势是否存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并进一步考察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以期了解人际优势亲子代际传递背后的作用机制,并从研究结论出发,给青少年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亲子关系在人际优势代际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分析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父子关系可以正向调节父亲人际优势对子女人际优势的直接影响,即良好的父子关系可以加强父亲人际优势对子女人际优势的积极影响。

人际交往的相似性原则提出,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个体更容易被对方吸引,相似愈大,吸引力就愈大,亲子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子女对父母思想和行为的认同程度。

如果子女对父母的人际交往行为感到认可,则他们更有可能去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从而形成相似的人际优势这种相似性又会进一步促进代际传递。

检验结果也表明,母子关系与母亲拒绝的交互项可以显著预测子女的人际优势,即良好的母子关系可以削弱母亲拒绝对子女人际优势的消极影响。

融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削弱消极教养的风险性作用,当母子关系较好时,母亲的拒绝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思考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母亲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自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这种换位思考反而促进了子女人际优势的形成。

但与先前预想不一致的是父子关系不能调节父亲拒绝对子女人际优势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父亲在子女心中相较于母亲更具权威,说话更有力量,对子女的教育更有目的性,对孩子的教育奖惩分明,更倾向于“说一不二”的形象。

所以父亲拒绝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孩子对父亲的决绝更敏感。在父亲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当父亲否定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并不会因为与父亲关系好而“讨价还价”,而是会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影响其人际优势。

二、关于父母培养青少年人际优势的建议

人际优势代际传递效应的存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表明在子女人际优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渗透在日常交流互动中,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根据上述结果,研究对父母在孩子人际优势培养上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自身的人际优势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对象,要树立好榜样。首先,应该注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觉察并不断提高自身人际优势。

培养出一个自带光芒的孩子,首先我们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只有父母自己人际优势达到较高水平,才能给孩子人际优势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其次,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日常人际交往行为,积极运用自身人际优势,以身作则,为子女的人际交往提供示范与指导。

孩子正处于人际交往活动的探索阶段,可能会遇到各种新的人际交往问题,而这时候的他们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他们会用自己观察到的身边人的经验去解决,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尽量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孩子才能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内化更多优秀品质。

选择恰当的教养方式

在“正确的”教育方法上,大家的观点似乎越来越不一致,而且也越来越谨慎。关于怎样教育一个孩子,有许多自相矛盾的方式,这也让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越来越严重。

一些家长可能会迫于压力,通过拒绝、过度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把孩子培养成社会认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而非让他们自由成长。

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尝试了解孩子,从其优势出发进行培养,从优势出发并不意味着忽视缺点,而是通过优势来建立自信,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缺点,从优势出发帮助孩子减少缺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要想在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就必须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和特征,结合发展阶段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从而恰当引导孩子处理人际交往问题。

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给予孩子肯定和支持,让孩子感到安全,他们才能获得力量去面对家庭以外的关系。

重视代际传递的影响

近年来,原生家庭的话题被频繁提起,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代际传递是一种无形的联系,它在文化发展的延续中扮演着联系和继承的关键角色。

为了增加积极品质的代际传递,减少消极品质的代际传递,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觉察,思考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父母的某些特征和行为是否也同样在自己身上存在着,也可以回顾自己婴幼儿时期及童年的经历,从而了解孩子的心理。

如孩子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从我们父母,甚至外祖父母那一代那里找到“原型”,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当我们更深入的洞见到这些相互之间联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所有的关系必须回到自己身上,从自己这里彻彻底底的改变,并负起自己对生命的责任,而不是把创伤推给上一代,或者把改变的责任推给下一代。

父母应该在这种觉察中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把自己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有益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也避免把以前不愉快的经历复制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可以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人际   青少年   优势   人际交往   教养   榜样   子女   个体   特征   家长   父母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