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

胎息有两种解释。一是气息自脐中出入,如古人所说:“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

古人提出胎息是在呼吸形式上返老还童,因为胎中的婴儿是以脐呼吸的。

《摄生三要》:“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唯脐带系于母之任脉,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气皆于脐上往来。”胎息的第二种解释是体呼吸,即遍身呼吸、毫毛呼吸。

《苏沈良方》:“一息自往,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已来。”胎息的两种解释或可以看作是它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前者是初步的,后者是从前者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练功高层次境界所要求的胎息,是取后者,即体呼吸。

脐呼吸作为胎息的初级阶段,其层次与丹田呼吸相等或相当。故以上介绍丹田呼吸时,胎息的初级阶段即已经开始了。以下是胎息的高级阶段,即体呼吸。

体呼吸或毫毛呼吸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呼吸的通道在主观感觉上已不再经过口鼻。胸式呼吸及腹式呼吸,包括丹田呼吸,尽管呼吸的支点变了,但气息出入的通道还都要经过口鼻,或鼻呼鼻吸,或鼻吸口呼,或口呼口吸,或口鼻共同呼吸。

体呼吸就不同了,它要求感觉到气息从遍身毛孔出入,避免使用口鼻。体呼吸最初形成时,呼吸的支点还可以保留在丹田,但气息是通过周身毛孔直接向丹田聚散,不再经过口鼻。在主观感觉上,只觉周身毛孔开合,气息往来其间,而口鼻的气息出入已经微乎其微。

从脐呼吸或丹田呼吸过渡到体呼吸,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这一操作的中心环节是要不断加强丹田的气感,由此会产生两方面的结果:其一是随着丹田气感的逐渐充实,内气会向周身弥散,整体的气感将形成,且有弥散出体外与外界大气融为一体的趋势。其二是,口鼻出入的气息会越来越弱,渐至似有似无,时有时无。渐渐地,感觉上气息自口鼻的出入趋于停止,而气息自毛孔与外界的交换成为自然。顺此一增一减的趋势因势利导,体呼吸的操作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任脉   毫毛   丹田   初级阶段   支点   周身   毛孔   气息   呼吸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