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装甲”如何从现实走进《流浪地球2》天目新闻带你揭秘

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力挽狂澜的行星发动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数字生命计划”……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热映中,各种充满科技感的道具引发网友热议,称这部电影“将中国硬科幻的工业水准拉到不逊于国际一流水平”。

除了充满奇思妙想的特效,影片中也有许多道具的灵感来自于已经市场化的实物。其中“参演”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多样化场景落地,由2018年在上海成立的傲鲨智能提供。天目新闻记者连线采访了傲鲨智能创始人、CEO、技术负责人徐振华。

《流浪地球2》剧照

谈及与《流浪地球2》结缘,徐振华觉得十分荣幸。“2021年7月,电影剧组的人联系到我们,希望在电影中使用外骨骼相关的产品。最初他们只想以道具形式出现,但沟通中双方觉得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派上用场,来减轻现场工作人员的负担。”徐振华说,因此公司就直接提供了几套成品机器人,不仅可以供演员们拍摄穿戴,更为道具组搬运设备提供帮助。

徐振华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公司提供了9台外骨骼机器人来支持电影拍摄,上肢、腰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各3台,总价值约一百多万元。当然,出现在电影中的一些机器人是经过专门设计改造和后期特效修饰的。

作为一家基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科技公司,傲鲨智能致力于工业、医疗和教育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和配套解决方案。徐振华介绍,不同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在设计和制造上大有不同。

“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解决工人体力、耐力不足的问题,要保留穿戴的最大自由度,也准确识别人的姿态,让电机做出相应的反应,提供搬运助力。”徐振华介绍,“而在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主要服务行动不便的患者,运动强度会小很多,外骨骼机器人要提供引导性步态,让患者和机器人形成良好互动。”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经实现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制造,上肢、腰部、下肢之间可自由组合并实现所有零部件共用,能满足客户复杂定制化需求,兼顾成本控制。所有的外骨骼机器人都十分智能,通过力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或摄像头进行外部识别,让使用者不必分心操控机器人,实现人机协同。

那么,这样的设备能搬运多重东西呢?徐振华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轻量型的工业外骨骼机器人自重最轻约3.7公斤,能搬运15公斤以内的物品;全身型外骨骼机器人体积较大,能搬运六七十公斤的重物。

“随着技术迭代,我们希望能把外骨骼机器人做到像一件衣服一样轻便,让它走进百姓家庭,比如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楼梯,反馈生理健康状态,在民用垂直领域深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的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上述方案提到,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

(画面素材来自电影《流浪地球2》预告片和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骨骼   地球   新闻记者   装甲   机器人   道具   现实   机器   领域   智能   工业   电影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