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江湖真是久违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漫改影视剧的难度在前,没有流量大咖助阵,没有知名剧组“撑腰”,《少年歌行》扑街的命运似乎早已注意。

但现实多少带点难以预判。

当观众带着平平无奇的心态点进去,却意外实现了“有点子惊喜”到“真香”的转变。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7.7,低开高走,《少年歌行》多少有点黑马的意思了。

被评价为“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的刀刃指的正是剧中颇受好评的打戏。

没有动不动就吐血,更没有“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在这里,江湖,快意恩仇;朝堂,波诡云谲。


更重要的是,少年江湖老,总能见证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传承。



这样的江湖真是久违了

《少年歌行》这部剧改编自周木楠的同名小说,2018年底由中影年年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改编成动画。

开播之后口碑爆棚,豆瓣评分8.5。

动画版《少年歌行》的成功为剧版奠定了基础。

剧版翻拍前期则选择了照着动画版进行了“照葫芦画瓢”,剧情一比一复刻,实现稳定输出。

故事开始于寒山寺忘忧大师坐化之后,一口神秘的黄金棺材留存世间,江湖暗潮涌动,各大门派纷争四起。

(江湖儿女DNA狠狠动了!)

《少年歌行》不再聚焦大男主的逆袭爽文,而是以少年为群像展开。

一个流放皇子,武功净废,隐姓埋名为萧瑟,低调做客栈老板,背地里各种身份多重计谋。

江湖百晓生的弟子,剧中“电子百度”。

虽然没有武力,但凭借嘴炮能力“伤人诛心”。

且堪称前期团队智力担当。

一个魔教少主,光头(假)和尚,亦邪亦正,实力超群。

出场惊艳,从黄金棺里爬走出,不走寻常路。

加分项登高对月吟诗:

“我欲乘风向北行,雪落轩辕大如席。

我欲借船向东游,绰约仙子迎风立。

我欲踏云千万里,庙堂龙吟奈我何。

昆仑之巅梦日光,沧海绝境见青山。

长风万里燕归来,不见天涯人不回。”


绝杀技能“心魔引”,一个眼神轻松“感化”敌人,实现灭团的功效。

偏偏因为身份特殊,引得众人纷纷抢夺。

一个江南霹雳堂弟子、雪月剑仙亲弟弟、剑心冢冢主的亲外孙,堪称后台颇硬的“武二代”。

为人憨憨,整部剧的笑点担当。

从初入江湖的菜鸟实力,到在无数个武林高手中一点点成长。

三人携手,仗剑江湖。

而每一集的剧情更进,都少不了主角团认认真真的打斗。

如果说少年们的功夫靠一拳一脚,高手前辈只需弹指之间,差距立现。

一指破苍山,一剑断高塔,一掌定乾坤,在前辈的降维打击里,少年郎也能以江湖初心在逆境开出别样的花。

接过传承的脉络,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少年歌行》讲了少年,更是传承。

这种感觉在上一代熟悉的面孔里更为浓烈。

济公游本昌饰演的忘忧大师;年轻时一度被称为古装男神的何中华;童年记忆《水月洞天》的男主“童大哥”......

这也让《少年歌行》多少有点继往开来的意味。

而就目前看完全剧终而言,离足够优秀其实还是差些意思。

它有少年横冲直撞的莽撞劲,也有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但不见荡气回肠英雄气。

或许也正如标题所言,这只是一段“歌行”,而后的江湖侠影是未知的,在目前,他们是少年,且只是少年。

这种青涩的少年感,也一并成为了《少年歌行》呈现的质感。


“打”动观众,真诚很重要

由原著小说担任剧集的编剧工作,避免了被魔改的惨剧,还有谁比亲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呢?这也决定了剧版《少年歌行》开播后的稳。

讲故事只是其一,毕竟深究起来剧情的bug仍然可以轻易察觉。

比如雷无桀驾驶的豪华大马车,别看外观平平无奇,其实大有乾坤,甚至内部可以建个一室一厅。

再则就是前期去世的大师兄,引得众人落泪意难平。

但在结尾意外惊现复活甲(是真的很意外),虽然能让结果“合家欢”,但多少有点随意。

但这些小问题在武侠剧的“心脏”打戏的优秀面前,都可以被选择性无视。

恰恰《少年歌行》对“侠”的第一层定义,就是用武打戏来完成的。

场场干净利落、有招有式,每一场打斗都有新的招式给人新的惊艳。

也能瞬间让观众了解每个江湖人的突出技能,加强人物角色的刻画。

每一次出招有力不虚浮,拳拳到肉热血拉满。

相比较近几年打戏基本只剩下慢动作+转圈圈的武侠片,《少年歌行》真的很饱眼福了。

(《有斐》的陀螺式灭团)


(被调侃为“慢刀行”的《雪中悍刀行》)


所以,即使《少年歌行》一句“钱都花在武打特效上了”似乎又可以原谅演员选角的稍有出入了。

争议最大的角色无心,17岁“妖”僧少年,而演员刘学义首先从年龄上被否决了。

但这种声音大多数来自于动漫粉,毕竟动漫的人物建模实在过于完美。

而其他角色也同样或多或少面临了不够贴合的吐槽。

吐槽归吐槽,演员的实力演技依旧可以力挽狂澜,比如越看越喜欢的无心......

而《少年歌行》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气质对了。

在此之前不少古装剧的武侠感消失在于被小情小爱填满,武侠世界沦为故事背景,本质还是言情剧。

为了CP线,剧情皆可抛,人物成长、武侠内核通通不重要。

比较起来,《少年歌行》胜在精气神,故事流转于江湖庙堂。

角色带着少年人的莽劲儿,比武请教一句“前来问剑”,打起架来一句“请君赴死”,味道很对,是侠者之气。

总的来说,限于成本,困于篇幅,《少年歌行》算不得一流的武侠片,更无法比拟当年武侠剧黄金时代的水平,但它也多少属于一部真诚的武侠片。

因此,有瑕疵,也不阻碍观众喜欢。



古龙远去,金庸不再

“武侠”还能再抢救一下吗?


和老式武侠片比起来,《少年歌行》肯定是差点意思的。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是,武侠式微,有“武侠味”的片子越来越少了。

武侠剧还能不能火的命题,已经像“等待戈多”一样难猜。

而《少年歌行》的短暂崛起,除了剧本身不错,更大的原因还是同行衬托。

如今市面上充斥的是一些难以形容的低成本、极敷衍的作品。

一次次经典翻拍雷声大雨点小,只有比惨不忍睹更惨不忍睹。

而观众的情怀也终究被消耗掉。

《天龙八部》经历8次翻拍最终喜提3.4,烂到观众集体抵制。

各种“魔改”“新版”充斥,武侠剧的初心早就没了,从金庸到古龙的翻拍只剩一次次扑的悄无声息。

移山填海、升级打怪已经成了当代“爽文”的基础技能,而真正精彩的原始“肉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吊着威亚花里胡哨的姿势。

然后,“武”变成了“舞”,“打戏”变“打闹”。

再配以比义乌批发还劣质的假山假水假花,堪称5毛钱的后期特效。

夸张之甚,有时候会一度让观众分不清是武侠剧还是科幻剧。

以至于,只有一次次回顾早古的那些电视剧,才能重温一场武侠的乌托邦。

才能再看那些刀光剑影的绿林传奇。

才能再看“男儿有胆气,仗剑走天涯,女儿有剑心,柔情满山冈 ”的侠义精神。

然后在心驰神往中惊醒,一声叹息。

是否如今江湖再无侠骨柔情,武侠剧就真的只剩下怀念了?

对《少年歌行》的夸赞似乎也变成了一种真诚的希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江湖   歌行   初心   武侠片   武侠剧   观众   剧情   角色   少年   武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