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扩大内需:对民营意味着什么?


  去年底的经济会议最大的转变,就是不再强调投资拉动经济了,而是提出了以扩大内需为主,其实,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哪个也不能少,至于强调什么,不强调什么,只是决定了政策的着力点。

  这个转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是投资拉动已经走到了边际,我们一直有个经济学的传奇,这就是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而且很直接、很有效。十几年来我们都是这样做的,这个做法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比,我们投资在GDP中的占比高达5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0%左右。

  2022年,由于疫情的冲击,经济出现了下行的趋势,于是,我们也把投资拉动玩到了极致,从五月工作会议后,投下了十四万亿,政策不遗余力地催促投资的落地,目的当然是为了保5.5%的GDP增速,三季度经济增速的确向上冲了一下,但是,远远不达预期,加之二季度的惨淡,实际平均下来只达到3%;业界都期待着投资的后发力量,相信全年平均值还会向上冲一下,有人预测到了47%,结果还是3%,这个过程的发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这就决定了经济的转向,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了以扩大内需为主。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过去没有选择扩大内需?

  这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因为要依靠内需,前提是消费,也就是说老百姓手里要有钱,这恰好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软肋。

  同样受到疫情的影响,美利坚向居民发放了三万亿美金的巨资,是通过刺激消费保增长,因为它是消费的超级大国。美利坚的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高达69%,我们与投资占比刚好倒过来了,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35%,所以,要稳增速,依靠消费也未必就是理想的选择,但也唯有如此;因为外贸在去年底受到重挫,去中国化以及中美贸易脱钩的倾向开始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对华进口,中国对美的进口都是两位数下滑。投资、外贸都出现了问题,这就是选择扩大内需的背后的逻辑。

  扩大内需又依靠什么?

  当然不能太指望老百姓的消费,特别是房地产这种大消费,老百姓支撑不了这么大的存量市场,买房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卖得好,还就是妙出来的,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求关系不能平衡,房子能不能保值都是问题,想炒也没人炒了,而有效刚需总是那些收入不高的群体,不是富人。

  扩大内需的动力在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因为民营与国营比,国营更偏重于国家安全与战略相关的行业,而民营更直接地关系到民生。

  最近,有很多关于民营经济的争论,这表现出一种矛盾,一方面,社会对民营充满了歧视性,政策对待国营与民营也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民营发展不起来,每天有四万家企业在倒闭,又如何扩大内需?

  如果说,从投资拉动转向扩大内需,是经济形势下的一个无奈的选择,那么,重新确定民营的市场地位,则是今年扩大内需的关键,民营不好,民生也好不了,扩大内需就成了一句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扩大内需   美利坚   软肋   中国经济   疫情   民生   老百姓   逻辑   政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