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五航天员将出舱,ESA不参与中国空间站载人,没国外航天员了?

2023年,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新消息,那就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准备首次出舱”,这对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对中国空间站来说,又将是历史性的时刻:

所以,这在中国空间站整个发展过程之中,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不过,这个时候说到航天员之后,很多人也想到了,欧洲航天局发布的消息,那就是——没有向中国天宫空间站派遣宇航员的计划,并且首次公开表明,不再有兴趣与中国合作进行载人太空探索——也就是不参与中国空间站载人了,难道中国空间站可能不再迎来国外航天员的可能性吗?

的确,从已知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就是跟欧洲有相关性的直接性航天员合作,这会欧洲“撕毁协议”,是不是再也没有国外航天员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首次出舱

神舟十五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在2022年11月底,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搭乘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舱三船组合体结构和六名航天员在轨驻留,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也将在中国空间站执行半年的时间。

从任务的情况来看, 我国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已经产生了部分的实验成果,并且他们还将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的验证工作,开展 40 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实施出舱活动,验证货物气闸舱出舱工作模式。

而这次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出舱,也是任务之中的一个。按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消息指出,飞控团队正在为首次出舱活动进行准备,空间站机械臂操控团队也在同步展开相应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航天员在机械臂的辅助下,顺利开展舱外作业,团队开展多轮推演,认真检查地面仿真系统,并完善各种监控手段。所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这次的准备也算是很充分。

当然,在实际性出舱活动之后,我国也将继续公布。

当然,我们可以整体了解一下神舟十五号航天员的任务:

  1. 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
  2. 利用货物气闸舱完成货物出舱
  3. 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
  4. 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
  5. 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与地面协同完成6次货物出舱任务,将开展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及站务管理工作,以及在轨健康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等工作。

所以,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任务来看,其实还是不少。当然,既然我们说了有这么多,那么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也基本上可以完成,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我国任何一组航天员没有完成任务。

所以,航天员任务压力大,这个也算是正常,毕竟在太空之中不比在地面上,时间也是有限的,只有这整体半年的时间。那下面就是我们讨论会不会中国空间站不太可能有国外航天员了?

ESA不参与中国空间站载人,没国外航天员了?

的确,2023年开年,欧洲航天局对中国的这一次说明,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中国作为中国空间站的主导国,独立建设,独立运行,结果还让欧洲航天局说了这些话,的确欧洲航天局把自己当成了这空间站的“主人一样”。

虽然中国在2023年航天计划公布出来之后,提到了——中国在推进空间站建设的时段,已开启相关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2023年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但是,这欧洲航天局并没有任何的感谢,反而来这一出,的确有点令人心寒。那ESA无兴趣与中国空间站载人合作,空间站可能没国外航天员了?

的确,从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似乎我国也只有和欧洲航天局进行国外航天员培训一样,欧洲曾经还派遣过两名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和马蒂亚斯·毛雷尔在我国接受培训。

不过,早前中国也公开指出了,来自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三名航天员在抓紧时间学习中文,预计未来会搭乘飞船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这些名单都是指向了欧洲。

欧洲航天局这一次说明,无非就是与中国的载人合作就完全没有了,那这些培训的航天员也就不太可能在受到欧洲航天局的阻扰之下进入中国空间站。



所以,这就让很多人纠结了,是不是就不会有国外航天员了,其实也并不是,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抛开欧洲不说,其他国家在国际空间站的“拒之门外”之下,其实很多都已经转向了中国空间站。

在2022年,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国际空间站的“排他性”通常导致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被拒之门外。而作为历史上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的空间站项目,中国空间站正在为这些科学家提供实验机会。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入中国空间站,就算是欧洲不派遣航天员到中国空间站,也算是为其他国家——欧洲之外的国家提供了机会。

并且,在2016年的时候,中国空间站同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项目签署协议,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实验的机会。

2019年,联合国宣布了“中国空间站奖”第一轮来自印度、日本、墨西哥、沙特等国科学家的9个获奖项目,其中就包括伽马射线暴偏振实验“天极2号”(POLAR-2)。这说明什么?并非只有欧洲的国家,其他大洲的国家也想用,也可以利用。

所以,就算是欧洲所有的国家不派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也不是什么事情,全球就两个空间站,除非你与太空隔绝,不然迟早还是会转向中国空间站。

所以,明面上我们说了这几个国家的航天员在培训,但是更多地也在筹备之中,2023年我国也说明了,与多个国家的航天员在讨论培训,难道不成就只有欧洲的,可能没有那么巧合吧。

所以,迟早中国空间站还会看到国外航天员,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结

整体上来说,其实中国的空间站有没有国外航天员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价值,而我国航天员也可以直接利用空间站创造价值,没有其他国家的进入,反而给我们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站。

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在空间站的任何时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空间站的成果输出,欧洲不来,对我国的空间站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航天员   空间站   中国   神舟   国外   联合国   航天局   欧洲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