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有无道理?


我们作为一个在单一伪装层中的角色,可以经历与认知到的人生轨迹是单一且独一的,是线性的。但实际上,角色的人生有着多样性的变化,随着人格在角色中一次次地进出,相同角色因不同人格或相同人格的不同成熟度,表现出与激活了全然不同的人生路径。这些开枝散叶般的不同人生,犹如夜空中的礼花,同时向四方上下展开。



在高维视角里,人格激活角色而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和它奄奄一息弥留疑惑的最后一刻,是同时呈现在电子档案里的。其人生中各个分支上虽然可选项众多,但经过几次抉择后,依据故有的习气与业力,后续的流程是显而易见的。除非角色开悟,不然无法逃出故有习气与业力的导轨。


所以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看的是品性,即携带下来的故有习气、秉性、性格;七岁时已经度过了人生五个时期中的前三个,家族业力和父母状态对人的后天影响力,已经完成了布局——被溺爱的、不被关注的、被严苛冷酷对待的、被关爱呵护着长大的、利己耍心机的、利他愿意分享的、见天哭闹耍脾气的、憨憨乐呵开心果的……种种状态就基本塑造定型,完成了相关人生铺陈。



到女性14岁、男性16岁,人生五个基础心理建设铺陈阶段就都完成了。没能顺利达成心理成长的人,卡顿在哪个亏缺的心理阶段上,就需要用后半生去弥补这一心理空洞。


到这时,父母在你人生中担任的助缘也就算基本完成了,除非你成年后还主动地与父母纠缠不休,形成更多的互动涟漪。离开原生家庭、离开父母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一个人是否心理成年了,就是要看其是否完成了第五个心理成熟期。


要知道父母怎么对待你,并不是他们真的想这样。这剧本是你自己编排的,父母也是你自己找的,演父母的灵体只是在按照你的要求演给你看,帮助你塑造出你想要的性格基础。塑造完成后,你在这个基础上,怎么能达成自我突破就是你此生的功课了。



第一个阶段:0至1岁 信任与不信任

婴儿前期(0-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第二个阶段:1至3岁 自主与羞愧

婴儿后期(1-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第三个阶段:3至6岁 主动性与内疚

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第四个阶段:6 至11岁 勤勉与自卑

童年期(6-11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第五个阶段:12至16岁 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青少年期(12-1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个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这阶段叫做叛逆期。如果这一阶段孩子没能成功地脱离父母的管束,那也就没有能力真的在心理上完成人格独立与人格平等。



——摘自《已知的实相III》第147节

扩展阅读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一直会觉得珍的童年是相当凄惨可怜的,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快速破裂,又摊上一个严重神经质的妈妈,在幼年时不断地折磨她。


可是当你从灵魂的角度与出生前规划的方向上去看时,你才会知道,16 岁前的人生全部是剧本安排好的,而这剧本都是自己编写出来的。真正千辛万苦的受害者,反而是珍的妈妈——她要为了完成珍的塑造,在剧情中演绎一个被人唾弃的、婚姻失败的、情绪崩溃的、在人生泥沼中挣扎着的妈妈,好让珍按照剧本得到自己渴望的童年塑造。


孩子为了自己能在此生拿到高的学分,把自己的剧本编写得巨难,充满了反转。而负责演绎助缘的父母要按照剧情去演绎和经历这些,真的是够无辜的。


每每当你感到自己的童年很受伤的时候,请明白:你自己挑的剧本、选的难度,别人只是友情客串来帮你配戏,因此还遭受了很多磨难。对再不是东西的爸妈也要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真的演得很好。”


——摘自《已知的实相Ⅱ》第32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习气   有无   剧本   人格   说法   道理   特征   角色   父母   品质   阶段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