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一口!

对于无糖奶片、维生素软糖之类的零食,在食用年龄上我都会额外做标注。不会写6个月+,也不会推荐3岁以下的孩子食用,不管产品本身的说明是怎么样,我们坚持写:适合3岁+,7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监护下食用。



即便这些食品成分很健康,1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吃的零食。


对于两三岁,甚至更大的孩子,这些依然是“有危险的食物,因为指尖大小的奶片、软糖存在吞咽风险,孩子很容易被呛住、被噎住。



其实,几乎所有孩子能拿在手中的东西,都有窒息风险,比如餐桌上常见的汤圆、果冻、豆类、糖果、葡萄、瓜子、花生、豆类,还有小玩具、硬币等。



气道异物卡喉是儿科很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5岁以下,经常在孩子吃东西时打闹、大哭大笑时发生。一篇发表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的一篇文章总结了近十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临床病例:“约88.8%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在1 3岁”。


花生米、小馒头


而在新闻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小婴儿的身影,太让人揪心:


瓜子、猪骨


异物卡喉最大的特点是紧急又危险发生得非常突然。


很多情况下,孩子想吃零食,大人就随手塞给他们一些,而有些孩子则是趁大人不注意,把桌上的小零食吞下去了,结果就呛到了气管里。如果抢救不及时,孩子可能在几分钟内窒息身亡。


这样的悲剧,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代价太惨痛,但每天都在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天至少有3个孩子因为食物或其他异物窒息死亡。



对于儿童气道异物卡喉,预防大于治疗。对5岁以下的孩子而言,吃东西时必须有在大人在一旁。此外当孩子在正常吃东西时,大人绝对不能为了热闹或是好玩,用各种方式逗乐孩子,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食物呛入孩子的气管。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给孩子吃的呢?有哪些食物孩子可以吃,但需要特别处理,降低吞咽风险的呢?


我整理出了这份“孩子最容易被噎住的食物清单”以及“容易被误食的其它异物”,希望能给所有父母提个醒,望致命一口的悲剧不再发生。





果冻是很多孩子喜欢的小零食,冰凉q弹,还是“健康的”水果味。但这种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零食有非常大的吞咽窒息风险,不适合孩子和老人食用。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果冻征求意见稿》中写道:凝胶果冻应在外包装和最小食用包装的醒目位置处,使用颜色与底色反差较大的文字标示警示语和食用方法,且文字高度不应小于3mm。



警示语和食用方法应采用下列方法标示“勿一口吞食”;“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老人儿童须在监护下食用”。


杯盖上方小字有标识,但说实话不太明显


果冻是儿童气道异物卡喉的重灾区,我没有找到国内的病例统计,但英国国家测量实验室(NML)的一份实验报告中统计了各国因吸食小果冻杯(Jelly mini-cup)窒息而死的事件,可见一斑:


1994 – 2008年间日本:32例

1995 – 2008间美国:7例

2001 – 2007间韩国:3例


国内:


美国食药监局(FDA)也曾发布过关于“小果冻杯”的进口禁令,声称儿童和老年人因吸食这类产品,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窒息死亡事件。


“经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的生理学家评定,小果冻杯的物理特性会造成严重的窒息风险,尤其是在幼儿中。”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cms_ia/importalert_105.html


总结一下,原因有三点。无论是哪种情况发生,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危险:



1. 果冻含有大量的果胶和魔芋粉,特别是对于咀嚼、吞咽能力不好的孩子来说,果冻很不容易嚼碎。但即使是果冻碎渣,孩子吞下也可能被噎住。


2. 这种“一口闷”的果冻,是吸着吃的,而它的质地很滑,容易顺着舌头滑向喉咙里,甚至可能出现直接滑入气管的危险情况。


3. 因为大小适中,它会像一个有弹力的“软木塞”一样,完美地卡在气管里,“进退两难”。


我不建议孩子吃果冻另一个原因是,它实在没啥营养价值。除了配料表第三位的果汁,其余的就是水、糖、食用胶和色素香精等添加剂了,吃了个寂寞。果冻又有很强的饱腹感,孩子就更不愿意吃正餐了。



如果实在要吃,尽量选择那种容易嚼碎的,入口即化的果冻。无论大小,别一整颗地给孩子,更别让孩子一口吸入!一定要先把果冻切成细碎的小块,用小勺子舀着,在大人的监护下吃。




没有孩子能拒绝甜甜的糖果。糖果也是走亲访友时,大人随手就会给孩子吃的小零食,很讨孩子的喜欢。但是除了会让孩子嗜甜,增加蛀牙龋齿的风险,你了解吃糖果的安全风险吗?



2013年一项发表在《儿科杂志》(Pediatrics) 的研究表明,2001年至2009年间,美国平均每年约有 12,435 名14岁及以下的儿童因食物窒息前往急诊室就诊,平均每天约34个孩子!



文章给出的儿童窒息最常见的食物前两名是:


1. 硬糖(15.5% )

2. 含口香糖在内的其他糖果(12.8%)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给出的对婴幼儿存在窒息风险的食物中,提到了:圆形糖果、软糖、棉花糖、口香糖、硬糖等各种糖果


硬糖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很难融化,含在嘴里的时间长,表面又特别滑,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滑到嗓子里。


之前有个上热搜的#爸爸教科书级救女儿#的视频,就是因为因为小女孩趴在大人腿上吃糖,结果孩子突然就开始咳嗽,所幸大人反应及时救回了孩子。



软糖,特别是橡皮糖、QQ糖、小熊糖,它们的外皮爽弹有嚼劲,内里柔软,吃起来口感很有趣,颜色也特别鲜艳,在我们上学那会儿就是风靡校园的小零食啦。



但这种“凝胶类糖果”就像刚提到的果冻一样,添加了大量果胶来增加弹性、韧性,所以不好咬碎,孩子很容易一口吞下,被噎住。



然而这类小糖果的包装上,安全提示语的位置很不显眼“3岁以下的幼儿请在大人的监护下食用”这句话一般写在包装背面。



橡皮糖经常被作为小朋友之间分享的零食,或者父母给的奖励,但它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高风险食物:


别给孩子喂各种糖果了,不仅会长胖、坏牙,孩子还可能被噎住!如果实在要吃糖,即使是软糖,也需要切成小小块,千万别让孩子一口一个。




还记得《以家人之名》里的大哥凌霄吗?因为小时候独自在家带妹妹,喂妹妹核桃,结果他眼睁睁地看着妹妹被噎住,窒息死在了自己面前,而家门却被外出打麻将的妈妈锁住了……这件事成了他一辈子的阴影。



不仅是核桃,瓜子、花生 、开心果、杏仁、碧根果等各种坚果种子,对孩子而言都是“危险食物”。因为太硬,体积小,表面滑溜不容易咬,所以孩子很可能“以为”自己嚼细嚼碎了,就吞下去了,所以很容易噎住。


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中,一个1.5岁的孩子因为吃花生被噎住送急诊


即使是坚果碎,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也足够致命:



有的孩子还喜欢和大人玩“抛着吃”的游戏,危险翻番,绝对不要模仿。


澳洲建议,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整粒的坚果或植物种子。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无论是何种坚果,都记得以泥状或者粉状,少量地给他们。


美国的专家们则建议,5岁以下的儿童,不应食用整粒的坚果。




又到了丰收的秋天啦。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吃水果,水果富含许多营养元素,是我们获得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的重要来源,很多孩子都不排斥甜甜的水果,所以我们会在孩子的辅食里做到每天水果不断供,作为一种健康“零食”。



但事实上有很多水果的大小都不适合小孩来吞咽,特别是圆圆的水果,比如圣女果 、葡萄、荔枝、樱桃 等。这些“整块的食物”是大人可以一口吞下的大小,但是孩子一口吞下,可能就会刚好被卡住。


苏格兰一所儿童医院在2016年统计了急诊科的儿童异物卡喉案例,其中整粒葡萄 排“最致命食物”的第三位,仅次于糖果和热狗。


葡萄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完全堵住儿童的气管,同时它的表面光滑,可以挤压,所以在急救时,医生很难让它上下移动。


一位澳大利亚博主在Facebook上发布的被葡萄卡住的X光图


葡萄作为婴幼儿的手指食物,需要竖切,切成不超过1cm的长度给婴儿吃最好切成四等分,幼儿可以切成两半



樱桃、小番茄等水果也是同理,我们可以把它们对半切开或切成四等份,有籽的一定要去籽后再给宝宝吃,以免呛入气管。


柑橘类水果(例如橙、橘子、西柚)相对比较容易引起宝宝过敏,一开始要少量给,并注意观察。


另外即使是我们大人觉得入口即化,够“软”的水果,比如香蕉 、西瓜 ,也不要觉得孩子肯定能咬碎,也要切成小块,不要一段段地直接喂。随着你对孩子处理食物越来越有信心,再逐步给大块吧。



而如果是带核的水果,记得要先削皮去核、切成小颗粒再给孩子吃。


为防止孩子水果呛到气管,5岁以前(很多机构的建议不一致,从3岁到5岁的都有)都应避免给他们吃过硬的水果(但也要避免过度蒸煮,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前段时间看到个很揪心的新闻,一个两岁的男孩吃钵仔糕卡喉,已经缺氧到四肢发黑了,幸好遇到了一个懂急救知识的民警把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注意,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钵仔糕



其实想想看钵仔糕卡喉的原因,和果冻和橡皮糖是类似的,对孩子来说,这种食物既难嚼碎,还又软又粘,如果黏在了喉咙口,很可能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进退两难。


黏黏的食物还包括我们过节常吃的汤圆、年糕、麻薯、粽子等等这些加了糯米的食物都不适合孩子和老年人食用。我小时候就有过吃三大炮(四川一种糯米蘸红糖的甜食)被噎住的经历,当时把我爸妈吓得够呛。



前两年看到一篇日本媒体报道,说在历年新年期间的急救病例中,有90%的人都是因为吃年糕被噎住了,所以年糕甚至被称为“过年凶器” ,足见它的威力。



如果一定要吃这类“喜庆的食物”,注意一定要切成小小块,孩子一口吃完,再喂下一口,不连续喂,时刻注意孩子的吞食情况。




花生酱被美国儿科学会 (AAP) 列为可能导致异物卡喉的最危险食物之一。在孩子4岁之前,都不能喂食过于浓稠的整勺或者整坨的坚果酱,以免噎住。



花生酱就像N倍浓缩的奶盖,太粘稠,即使是大人,也很难吞咽下去。它会像一块年糕似的卡在喉咙里,阻塞气道。


吐司夹花生酱很美味,很多孩子会很爱它香醇的味道,但别让孩子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以免过于浓稠。


我们可以把花生酱薄薄地涂在面包或饼干上,也可以用较稀的酸奶或者牛奶里混合少量的花生酱,再喂给孩子吃,总之不要直接给整勺。





我们成年人一定有过吃肉块时,没有细嚼慢咽结果被噎住的经历,特别是在吃牛排、烤肉的时候。而对于气道较窄的孩子来说, 更是如此。


孩子不能很好地咬断食物,所以在给孩子吃猪肉块、鸡肉块等食物时,煮软一些,切成小块或薄片。



再说说一类很受欢迎的肉类零食,肉肠,它其实有很高的窒息风险。



加拿大儿科学会 (CPS) 认为,大多数导致儿童气道阻塞的的食物都是小小的、圆形或圆柱形的食物,形状和尺寸符合儿童呼吸道的轮廓。



美国儿科学会 (AAP)把热狗放在了“危险窒息食物清单”的榜首,建议别给4岁以前的孩子喂食热狗,以免噎住。


而火腿肠、鱼肠、烤肠、香肠也是同理,它们还带有难咬碎的肠衣,同时高盐、高钠,都是不推荐给孩子的零食。



如果实在要吃,把肉肠先切成小段,横向或竖向切好后,再给孩子吃。



还有一类,肉干,比如鱿鱼干、牛肉干。这种食物又干又硬,带有长长的纤维,特别难嚼。在加工时,肉干还会加入大量的盐、糖等,远没有它看上去那么健康。



无论是从窒息风险,还是营养的角度,对于这类加工肉类,都要少吃少吃少吃。




爆米花是一类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存在窒息风险的零食。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别给四岁之前的孩子吃爆米花


美国曾发生过一例2岁的娃在家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中途被呛到,父母没当回事,结果孩子在接下来三天内不断咳嗽、发烧,最后发展成了严重肺炎的事件,医生在孩子的肺部取出了7块爆米花碎片。



爆米花的危险性主要有三点:



1. 年幼的孩子没有后臼齿,所以他们很难分辨出爆开的或和部分爆开的玉米粒,所以容易误吞没爆开的爆米花。


2. 孩子吃爆米花的时候,会一次性吃一大把,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时候会边吃,边看电影或动画片,甚至大笑,这些都是非常容易造成异物卡喉的场景。


3. 爆米花的形状和质地,可以轻松地卡在孩子的气管里。


在孩子发展出更好的咀嚼之前,不建议给孩子吃爆米花。如果孩子很喜欢它的酥脆口感,可以给他一些低盐的无糖小饼干、原味米饼等健康的小零食作为替代。




还有很多东西,明明不是食物,又真的很容易被小朋友吞进肚子里。大家在家一定要多加小心:



你一定想问,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呛到了?具体该如何急救呢?


被异物梗塞的征兆和症状:

  • 咳嗽,喘息,咯咯的呼吸声

  • 呼吸困难

  • 发出哮声或无法发出声音

  • 脸部,脖子,嘴唇,耳朵和指甲呈现蓝色


一岁以下婴儿的急救方法:


1、稳稳地抱婴儿,脸朝下,用一只手托住胸腹,手掌支撑住宝宝的头(托住宝宝的下巴)。


2、用手指撑开婴儿的嘴。

3、用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部在婴儿的背部,两个肩胛骨中间位置给五次用力地拍击。



4、每次拍击后都必须检查物体是否已经咳出。

5、将婴儿翻身过来,脸朝上,打开嘴巴,用手指取出任何松开的异物。


6、如果背击无效,实施胸挤。



  • 让婴儿躺在稳固的平面。

  • 将两只手指放在婴儿双乳乳头中间的位置。

  • 开始五次按压,比心肺复苏的按压慢,但是更有力(大约每秒1次)。

  • 每次胸挤后都要检查异物是否已经出来了。


7、如果婴儿不省人事,开始施行心肺复苏法:


  • 每30次胸部按压,两次人工呼吸,重复进行(如果不会人工呼吸,可以只做胸部按压)。


一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出现异物阻塞气道应该如何处理呢?


美国红十字会推荐的方法是,先拍背5次,再抱腹部挤压5次(5-5法):



美国心脏协会并未推荐拍背,只是从身后抱腹挤压(此为海姆利克氏急救法,如右上图),帮助他人排除异物。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海姆利克氏急救法:


  • 站在需要急救的人身后,让他身体稍向前倾;

  • 一手握拳,放在需急救的人的腹部,肚脐上方一点;

  • 另一手抓住拳头,挤压需急救的人的腹部,并向上提,像是要抱起他那样用力挤压。


如果是自己吃东西卡主了气道,身边没有人,这样自救:



自己一手握拳,用另一手在胸腔以下腹部肚脐以上抓住拳头,并用椅背(或者其他硬物)顶住手握的部位,身体前倾,往椅背上不停靠撞,挤压握拳的位置。



参考资料:


[1]王永军、王文媛、摆翔,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十年临床经验总结,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28(4) : 325-328.


[2]Jelly confectionery – Interpretation &reporting,NMT,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897132/3_Jelly_confect_Interp_Reporting.pdf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 (征求意见稿), https://members.wto.org/crnattachments/2014/sps/CHN/14_1242_00_x.pdf


[4]Meyli M. Chapin、Lynne M. Rochette、Joseph L. Annest,

Nonfatal Choking on Food Among Children 14 Years or Younger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1–2009

,Pediatrics,2013, 132 (2) 275-281




春节投喂指南| 哪些食物要少吃,哪些一定要拒绝?


小分量多样化的辅食搭配(12-24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切成   异物   美国   果冻   零食   糖果   大人   食物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