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趣谈老祖宗的球迷文化

春节在家闲着,想起2022世界杯关键场次因为笔者当时所在国家时差原因没看到,只能补“作业啦!”回看精彩画面......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点燃了无数中国球迷的热情,唯一遗憾的,当时中国队“又双叒叕”只能在家看球,正如几年前白岩松吐槽“中国除了国家足球队,其他都去世界杯了”。别看中国足球现在式微,但我们古人的血脉里可是早就流淌着滚滚的足球基因!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世界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都记载了同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3世纪早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上了赵国的宰相,为了共同抵抗秦军,他来到齐国的国都临淄,在他对齐宣王口吐莲花的游说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这里的“蹋鞠”就是“蹴鞠”,这是神州开展“蹴鞠”活动最早也是最明确的记载。

汉武帝——想不到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是一个球迷,《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如果脚痒难耐,也会下场踢上两脚。

他不光踢球、看球,还喜欢评球。命人撰写《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足球专业书籍。这本书后来还成为军事训练的教材。因为,汉武帝将踢球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方法。大汉军队对匈奴的战争中,行军所到之处,必建立蹴鞠球场。

全世界第一位有记录的疯狂球迷,叫项处,也出现在汉代。

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项处患病,名医淳于意为他把脉,诊断为“牡疝”,并吩咐“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可项处是一位蹴鞠运动的狂热分子,他不屑医嘱,依旧我行我素蹴鞠去,结果吐血身亡,真的是用生命在踢球啊!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韦应物、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是足球运动的FANS。

李白高歌:“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白居易吟唱:“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王维惊叹:“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则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一行行文采飞扬的诗句,描写出足球的魅力四射,更表达了诗人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

2006年,蹴鞠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国宝文物、书画丹青、煌煌典籍中,我们都能看到古人踢球的潇洒身影。距今10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开始制作石球。

1976-197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山西大同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发现1000多个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球。这些打磨粗糙的石球,其首要使用方向无疑是狩猎。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先民们终于在有意无意间踢出了第一脚石球,虽然伴随这第一脚的极有可能是一声惨叫。但正是这脚踢出来的痛,让粗糙的大石球逐步转变为精巧的小石球。

随着狩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弓箭的出现,石球逐渐脱离其狩猎功能,转变成娱乐器物。距今六七千年的西安半坡遗址,以及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打磨精致的小石球和陶球。专家分析,这些小石球已经完全变成先民的娱乐工具。距今3400年左右的云南沧源岩画上,保存有先民们开展球类游戏的图画,画面上有多人或单人在操弄球类物体。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

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出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侧男子用膝盖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索。《舞乐百戏》画像石则是女子蹴鞠,有一头盘高髻的女子长袖轻舒,双脚各踏一个鞠球,球技颇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还有一男一女相向蹴鞠的场景。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宋代“蹴鞠纹青铜镜”,就映照出当时蹴鞠运动的流行。镜面上一对青年男女在假山前蹴鞠,只见女子用右脚颠球,随时准备踢出,而男子则身体微向前倾,做出迎球姿态,随时准备防御女子的进攻。男女身后各有一名男仆和侍女在观看比赛,男仆手拿类似铃铛的器物,似在充当裁判。山东临淄足球博物馆收藏有淄博市博山区出土的宋代绿釉蹴鞠陶俑,俑人用头顶鞠球,形象生动之极,颇有现代足球场上的头球风范。

宋人蹴鞠从娃娃抓起。宋代耀州窑遗址曾出土画有母子蹴鞠图的瓷器。

河北博物院也收藏有邢台宋墓出土的儿童蹴鞠磁州窑枕,枕面上童子上身躬倾,胳膊前后摆动,用右脚将鞠球轻轻弹起。儿童的稚气与娴熟的球技相映成趣。

明清瓷器流行儿童游戏纹饰,童子蹴鞠成为瓷面主要取景之一。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有清代五彩蹴鞠图高足碗,碗面外壁绘有7个儿童蹴鞠的图景,正中一童子用力甩动双臂准备抬腿踢球,另一童子欲接球,还有5个玩伴在旁边加油助威。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亦收藏有景德镇窑烧制的清代童子蹴鞠青花瓷盘,盘底部有3个童子蹴鞠游戏的场景。

宋徽宗赵佶的御用画家苏汉臣为了给赵佶热爱蹴鞠提供历史论据和家族渊源,曾绘制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摹了太祖太宗兄弟和赵普、石守信、楚昭辅、党进四位文武大臣一起蹴鞠的场景。画中,赵匡胤正在用脚尖踢球,赵普撩起衣角作势接球,赵光义等人在后观看。这幅描摹宫廷君臣活动的特殊画作,不见君庄臣恭的威严,祗有君臣同乐的祥和闲适。《宋太祖蹴鞠图》传递出的不仅是当时蹴鞠运动的团队精神,更是北宋君臣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只可惜随着王朝兴替,苏汉臣的原画不知所踪,只留下元人钱选的临摹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到了宋代后,蹴鞠达到了空前兴盛时期,说是全国普及性的运动也不为过。

当时,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几乎都喜欢蹴鞠,听说赵匡胤踢球水平就很不错,还会现在所谓的“花式足球”呢!而专门介绍蹴鞠的古籍《蹴鞠谱》,里面也有记载过宋代蹴鞠的踢法等。

在这种全民皆踢的热潮下,说到古代蹴鞠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高俅,他的故事太具戏剧性了,不过也是时势使然。在《水浒传》中,作为反派的高俅“粉墨登场”。

高俅在端王蹴鞠时,因踢出了一脚漂亮的“鸳鸯拐”,而受到端王的极度赏识,所谓投其所好,端王喜欢蹴鞠,高俅适时炫了一把,他的运气也是很好了。

而历史上真正的高俅却是生活在北宋末年,他原本是苏东坡先生手下的一个小史,相当于小书童,负责抄抄写写,后来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高俅被送给了他人。据记载,高俅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全属偶然。

一次,王诜与赵佶在上朝时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就向王诜借了一个,赵佶用完后表示这篦子刀模样挺好的,王诜就表示要送他一个。之后,王诜就派高俅去送篦子刀给赵佶。碰巧遇到赵佶一个人在踢毬,于是高俅加入,使出了自己高超的球技,成功征服了赵佶,就这样,高俅连同篦子刀一起被赵佶讨了去,后来哲宗驾崩,赵佶登位,高俅也因为赵佶的宠爱而平步青云了。

单单因为踢球就得到高官,难怪高俅要被人嫉妒呢,后面也被加工成了《水浒传》中的大奸臣。不过他高超的球术让他在蹴鞠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怪不得有人开玩笑说要让他出来拯救中国足球呢!

宋代之后,神州“足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朱元璋不喜欢蹴鞠,认为踢球误国误事,曾禁止过蹴鞠一类的活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有人踢球的就砍掉脚!朝廷如此,众人自然得放弃了,最后导致足球的式微。

再后来——明人王圻及其子王思义编撰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三才图会》有蹴鞠插图,描绘了3个身穿长衣的士大夫,在庭院里蹴鞠的场景,只见一人抬脚将球踢起,另外两人在一旁密切注意球的落点,随时准备接球。
除了百姓与士大夫,明朝的宫廷蹴鞠活动也是别开生面,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人商喜所作《明宣宗行乐图》,描绘了当时宫廷里的各种体育活动,其中就有宣宗坐在宫苑龙椅上观赏内侍蹴鞠的场景。

近现代中国足球的风风火火

上世纪北洋、民国时期虽然国内军阀割据,局部地处战斗不断,但是足球运动并没有在炮火中落下。北方,张作霖也喜欢足球,还在部队开展了联赛。南方,黄埔军校里的足球运动也开展的风风火火。此时,各大城市的一些学校也纷纷成立足球队,并联合起来举行校际比赛。

官方方面,1908年至1923年间,两次全国运动会都设立了足球项目,前三名都是高校联队。

国际方面,1923年,香港南华足球队远赴澳大利亚,开创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国比赛的先例。这场比赛我们没输。

最重要的是,在1913年到1934年之间,由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参的远东运动会一共召开了10届,除第一届获得亚军外,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世界冠军。当时,每逢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队交战,一般都是大比分胜出。比如5比1,4比0等。这让日本足球颜面尽失,因为有一半的进球是头球。

据统计,民国时,在对外方面,中国队横扫东南亚各队,战27场,胜24场平3场。值得一提的是,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曾是这支球队的主力干将。

193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比赛,因为是单场淘汰制,最终输给了英国,提前出局。

但想到当时中国队的条件,虽然输球,外国媒体还是盛赞中国足球的实力丝毫不亚于欧洲足球。之后,球队与欧洲多个球队的友谊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在人们都知道,职业足球是一项烧钱的项目,包括国家队。在民国时期,当时中国的足球可没现在经费充足,业余或者民间足球队而是靠募捐和表演赛来募集资金。民国时期,中国足球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停留在业余层面。可正是这些业余的群体有着非业余的精神和文化才造就了斐然的成绩。


陆游《春晚感事》

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犊车轣辘归城晚,争碾平芜入乱花。


更多文章请您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鹰瞳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篦子   中国队   先民   汉武帝   老祖宗   童子   宋代   中国足球   中国   年初   球迷   收藏   足球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