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蔡明的“消失”,再也回不去的春晚

一、

同样生在皇城脚下,郭达和蔡明却是两个世界的人。

郭达老家古都西安,父亲在他出生前一个月就去世了,他唯一能感受到的父爱是父亲留给他的一把小提琴,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最穷的时候所有的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木箱。

郭达六岁那年蔡明在北京出生,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白衣天使,优渥的家庭环境让蔡明童年衣食无忧,除了上学,歌曲、舞蹈、诗朗诵样样精通。

郭达十二岁母亲被关了牛棚,留给他一部收音机,为了糊口郭达早早辍学,做过纤夫、喂过猪、打过隧道、架过桥。

唯一的爱好是把玩父亲留下的小提琴,还有那台收音机,晚上准点播放评书是郭达最爱。

与此同时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年仅9岁的蔡明被央视选中成为银河少年合唱团一员,念完初中后蔡明告诉父母,自己志向是成为一名演员。

父母相当开明没有强迫她继续读书,而是带蔡明去北京电影厂试镜,竟幸运地被著名导演谢铁骊看中,成了电影《海霞》中的小女主。

1974年经过多年半工半读,19岁的郭达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别人打牌他看书别人玩球他练功。

同宿舍人说每天早上六点就看他出门做早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

而另一边蔡明被保送至北京电影学院,拍了很多作品:《印有金锚的飘带》、《生财有道》无一例外是悲情角色,因为厂里有意把她培养成“谢芳”第二。

但是蔡明的运气似乎总比一般人好点,1990年陈佩斯邀请蔡明参演小品《普拉尼特的长发》,一下发掘了她的喜剧天赋,第二年和巩汉林合作小品《陌生人》,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郭达的运气一如既往的坏,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陕西省话剧院,因为老实又不懂人情世故,在这里一待便是十年。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1987年他和杨蕾主演小品《产房门前》竟然获得全国一等奖,郭达被邀请登上春晚舞台,因为年龄相近,他和蔡明意外成为搭档。

三十年,两个世界的人走到了一起,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只有努力,才会产生奇迹。

二、

郭达与蔡明的小品与赵本山不同,后者有浓浓的地域色彩,前者简直是百变怪咖,唯一不变的是对社会歪风邪气的辛辣讽刺。

2007年郭达蔡明春晚表演小品《送礼》,俩人分饰不同学生的家长,孩子入学考试分数一样但学校只收一人,于是二人想方设法给校招生办主任送礼,期间闹出一堆认错人的笑话。

事实上那些年高校招生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某些艺术类院校私下明码标价,一张校考合格证三十万还是内定资格,没关系你想都不要想。

08年的小品《梦幻家园》蔡明扮演售楼处小姐,郭达扮演饱受房屋漏水之苦的业主,小品中房地产商对房屋质量问题熟视无睹,一边敷衍已购房的业主,一边糊弄新看房的客户。

当时中国楼市正值起步,背后“最低价8888”的招牌尤为显眼,无良房地产商就已经开始坑蒙拐骗,十五年后看新闻一家家房地产公司暴雷,郭蔡的小品有先见之明,但和现实相比还是保守了些。

我相信优秀的小品不是讴歌,而是共情,在针砭时弊中共情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就像鲁迅所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三、

从1993年算起17年15部作品,郭蔡配似乎永远是春晚常青藤。

2010年郭达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合作了半辈子的蔡明向大家解释老郭压力太大,认为自己再难当重任,临别前,他一边流着泪一边对蔡明说: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其实离开春晚真正原因是舆论压力,最后几年网络上对郭达的批评甚嚣尘上。

有人说他的演技太做作,希望央视不要再用他,让他到乡镇表演算了。

我不明白这样的评价是否太苛刻了点?一位从底层爬上来的演员,一没关系二没财力,论天赋不如赵本山,论表演不如陈佩斯,但论努力少有人能出其右。

出生没了父亲,15岁辍学打工,19岁考上上戏,毕业又坐了10年冷板凳,30岁出头才因为精湛演技爆红,兢兢业业演了一辈子小品,临到老不应该被如此冷嘲热讽。

谁能保证一辈子在巅峰?谁又能永远长盛不衰?或许郭达不是小品界第一人,但一定是值得尊敬的一位。

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上限,一个无权无势纯靠努力所能达成的上限。

这些年春晚越来越没意思,教育越来越多欢乐越来越少,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节目更是凤毛麟角,再想想被舆论赶走的郭达蔡明,不知道那些人是否有一丝懊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优渥   过桥   上限   小提琴   北京   演技   收音机   小品   父亲   努力   蔡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