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me GeForce RTX 4070Ti Vulcan OC:甜美的香气

英伟达早前已经发布的 GeForce RTX 4090 和 GeForce RTX 4080 系列产品都拥有着极其强悍的性能表现,但在售价上还是劝退了不少游戏玩家。加上 GeForce RTX 4090 和 GeForce RTX 4080 显卡在厚度和重量上都比较夸张,对机箱内部空间和承托能力都是个大考验。

不过终于,英伟达 RTX 40 系列总算是更新到 GeForce RTX 4070 Ti,不仅是机箱内部空间要求松了一口气,对游戏玩家们的钱包更是极为友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伟达 GeForce RTX 4070 Ti 架构的具体规格,在英伟达发布 Ada Lovelace 第三代 RTX 架构的时候就已经公布了三颗新 GPU 规格,分别是用到 GeForce RTX 4090 上的 AD102-300 和 GeForce RTX 4080 上的 AD103-300,还有就是现在 GeForce RTX 4070 Ti 上面的 AD104-400。

它们都是基于台积电 4N 工艺打造,其最大的完整核心有着 760 亿晶体管和超过 18000 个 CUDA 核心,相比上一代 7nm 制程的 Ampere 架构上 283 亿晶体管和 10752 个 CUDA 核心有着巨大的升级。

而在 GeForce RTX 4070 Ti 上则是具备了 7680 个 CUDA 核心, 可提供 40 Shader-TFLOPS, 40 个 Shader TFLOPS、93个 RT-TFLOPS、641 个 Tensor FLOPS 以及 12GB 高速美光 GDDR6X 显存。

全新的 Ada Lovelace 架构主要创新点在于三个性能板块,带来了全新的全景光线追踪技术、着色器执行重排序(SER) 和 DLSS 3.0。

Ada Lovelace 架构流式多处理器拥有高达 83 TFLOPS 的着色器能力,其吞吐量已经超过了上一代产品的 2 倍。同时第三代 RT Cores 的有效光线追踪计算能力达到 191 TFLOPS,基本上能够达到上一代产品 2.8 倍性能。第四代 Tensor Cores 具备高达 1.32 Petaflops 的 FP8 张量处理性能,对比上一代架构使用 FP8 加速性能得到了 5 倍的提升。

而着色器执行重排序 (SER) 技术,就是通过即时重新安排着色器负载来提升执行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 GPU 资源。这项新技术可以看作为与 CPU 的乱序执行一样的重大创新,着色器执行重排序可以给光线追踪带来最高 3 倍的性能提升,整体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 25%。

同时,Ada Lovelace 架构光流加速器对比上一代带来 2 倍的性能提升,使 DLSS 3.0 能够预测场景中的运动,这也意味着神经网络可以满足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游戏帧率。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在此次的体验中,我们拿到了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在进行具体的性能测试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款新品的外观细节。

包装风格一如既往充满这速度感,右边的 Vulcan LOGO 则是其品牌高端显卡系列的象征。12GB GDDR6X 大显存,最新 RTX 40 系列对 DLSS 3、Ray-Tracing (光线追踪)、Reflex(低延迟) 和 Studio 新功能的支持都清楚写明在包装上。

在显卡包装内部依旧又厚实的保护海绵,给显卡和配件提供全方位的防护,以免运输中对显卡本体产生破坏。

包装内全部配件包括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电源线、神光同步线材、螺丝刀、外置智屏底座、抹布、手套、显卡支架和两块可磁吸拆卸的 LCD 显示屏与灯光组件。配件上相当丰富,而且这次 LCD 显示屏的玩法也非常有意思。

首先还是看看显卡的具体做工和外观设计,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延续了之前的设计语言,在外壳覆盖上使用了大量的三角形、棱线等机甲元素,有一种金属外骨骼的感觉,突出了 「后赛博」 的设计风格。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采用了漩涡散热器,上面有三块全新的 「聚风镰环」 104mm 散热风扇,9 翼叶片设计,而且环环相连,大大增强了风扇本身的刚性。

从侧面也能看到显卡厚实的散热模组和坚实的金属框架,导流型鳍片不会太过密集,适当的间隙可以让散热效率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散热鳍片的内部使用了 4 根 6mm + 2 根 8mm 的导热管提升散热效率,在显卡芯片接触部分是采用了 iGame 真空冰片技术,内部充入冷凝液,可以在吸收热量后通过相变原理散热。最底层的部分是全铝散热金属中框,为整块显卡提供牢固的保护。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整体尺寸为 348.5*159.5*60.5mm,体积已经控制得很不错了,特别是整体厚度只有 60.5mm,要知道之前 RTX 4080 系列显卡厚度基本为 75mm 左右,对机箱空间要求就相对宽松了一些。

供电方面为 16+4 接口,TDP 功耗为 285W,得益于台积电 4NM 良好的功耗控制,就算想要超频使用 RTX 4070 Ti,使用 800W 电源也已经非常满足。想要替换掉老显卡的升级难度也就更小,于游戏玩家而言自然是好事。

同时七彩虹神光同步的数据接口也在电源接口旁边,神光同步线材与显卡电源线可以捆绑在一起,方便用户理线。

在显卡底部采用了镂空背板的设计,能看到一部分主板细节。

显卡侧边的 I/O 不锈钢挡板上共有四个显示接口,分别是一个 HDMI 2.1 和三个 DP1.4a 接口。在左上角的按钮,就是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的一键超频按键。显卡默认核心频率为 2310MHz-2610MHz,超频后为 2310MHz-2775MHz。

以往 iGame Vulcan 系列高端显卡的侧屏基本上都是直接安装在显卡上面,不过 iGame RTX 40 系列迎来了全新进化,现在正以 「智屏」 全新面世。分辨率由上代的 480*128 像素升级为 800*216 像素,显示效果会细腻很多。

重点是此次 「智屏」 采用了可竖装显示的磁吸设计,能够用竖立角度磁吸在显卡侧面,带来了更多玩法。

七彩虹甚至还专门为这块 「智屏」 做了一个外置的底座,可以使用 USB 线材连接,同样能够使用磁吸的方式连接 「智屏」,也能让 「智屏」 成为一个桌面摆件。

「智屏」 可以通过七彩虹自家的 iGame Center 软件自定义显示内容,能够显示 CPU、 GPU、温度、风扇转速等监控数据,也能够显示当前时间,成为桌面小时钟,甚至能够自定义图片。相比之前屏幕仅能在显卡侧面显示来说,「智屏」 的升级无疑大大增加了可玩性。

在 「智屏」 分离之后,七彩虹也提供了安装于显卡侧面的灯光组件,同样能够带来神光同步 RGB 光效。

最后,包装内还赠送了金属显卡支架,如果用户使用常规的横置安装方式,最好还是用上这个支架,可以有效分散显卡本体重量对主板接口的压力。

我们此次装机选择了鑫谷开元 T1 全塔机箱,这款机箱为右侧全透设计,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机箱内部情况,还能让各种 RGB 灯效有更好的表现效果。最大的优势是采用了竖装主板的设计,这样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也能通过竖装的方式放置,也就不需要额外使用显卡支架,加上前后风扇的对流,还能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

水冷方面也采用了鑫谷昆仑 KL-360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内存方面为七彩虹 CVN 双 16GB 内存,主板为七彩虹 CVN Z790D5 Gaming Pro。凑满一整套七彩虹硬件,满足机箱神光同步的 RGB 光污染效果。

装机之后,RGB 灯光整体效果非常养眼,完全没有浪费这个侧透机箱的设计,在暗光环境下,也带来了十分沉浸的电竞氛围。

GeForce RTX 4070 Ti 实测

接下来是关于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的具体测试结果,具体的配置可以看下面的表格,目前配置足以发挥 RTX 4070 Ti 的全部实力。跑分测试基本都会给出 「未超频」 和 「超频」 的具体分数,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关注一下两者的具体差别。

首先是 3DMark 基准 Time Spy 项目,显卡具体得分为 21936 分,注意这个是未超频的分数。超频之后得分为 22297 分,相比有所提升。

要求更高 Time Spy Extreme,将会以 4K 分辨率测试 DirectX 12 游戏内容,未超频时显卡得分为 10630 分,超频后分数为 10817 分。其实可以看到,超频后 DirectX 12 测试基本都有 1% 左右的提升。

或许很多人对 Time Spy Extreme 得分 10817 分没有多少概念,这里以前一代顶端显卡 RTX3090 Ti 为对比,同样测试项目下较好的得分大概为 11180 分。这也意味着全新的 RTX 4070 Ti 已经比肩前一代最顶级显卡,同时在价格、能效上都更有优势,可谓是现阶段 DIY 装机的极佳选择。

Fire Strike Extreme DirectX 11 测试,未超频得分为 26029 分,超频后得分为 26310 分。更高要求的 Fire Strike Ultra,未超频得分为 13092 分,超频后得分为 13276 分。

Speed Way 专门测试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的显卡基准测试,包含了光线追踪和传统渲染技术,算是比较综合的性能测试。在未超频时,显卡得分为 5267 分,超频后为 5308 分。预估 《战地 5》 游戏中使用 1440P Ultra 都能获得 155+ 的帧数,这个表现已经非常出色。

Port Royal 是专门针对显卡实时光线追踪性能的基准测试,在显卡未超频时跑分为 13670 分,超频后 13890 分。

另外在 3DMark 的 DLSS 3 专项测试当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在关闭 DLSS 时帧率为 63.03 帧,开启 DLSS 3 之后帧数暴涨只 158.00 帧。而在 DLSS 2 当中,帧率只能提升到 147.07 帧。

从 DLSS 专项测试来看,专属 RTX 40 系列的 DLSS 3 对游戏帧率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其性能提升主要来源于 RTX 40 系列的第四代 Tensor Core 和光流加速器的升级,可以让 AI 去创建更多高质量帧。可以说 DLSS 3是 AI 驱动图形的革命性突破,在原 DLSS 超分辨率的基础上,DLSS 3 添加了光学多帧生成以生成全新的帧,并集成了 NVIDIA Reflex 低延迟技术实现更快的游戏响应,与原生相比,DLSS 3 可以将延迟减少多达 2 倍。

在这些 GPU 专项性能测试当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我们还是通过实际测试去体验一下这张新品显卡的魅力。

首先是一个经典的老游戏新版本 《Portal with RTX》,传送门是非常有意思的 3D 空间解谜类游戏,如今随着光线追踪技术的兴起,开发商又重新推出了光追版本,让这款老游戏焕发了新生命。

先来看看这款游戏的光追效果,在关闭光线追踪的时候,室内光照完全是固定的,上下跳动的光球没有对环境光产生影响,地板上没有阴影,传送枪也没有光球的反射。而在开启光追之后,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不仅墙壁阴影光线会随着光球运动而变化,地板也有了更多投影阴影,包括传送枪上也有了光球的投影和更多体积光,整体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具有立体感。

但对帧数影响最重要的,还得看 DLSS 3 的功效。在以 2K 分辨率下,开启光线追踪并关闭 DLSS 的情况下,《Portal with RTX》 仅只有 30 帧左右,基本上是处于不能玩的程度了,可见高分辨率的光追效果还是非常吃硬件。

不过在同一个场景下,同样的画面设置打开 DLSS 3 (自动),帧数立马暴涨至 110 帧,同时画质上并没有下降太多。这也意味着,在 RTX 4070 Ti 的 DLSS 3 模式下,帧数大幅提升 3 倍左右,能够完美体验到 2K 120 帧的高清高画质光追游戏画面。

既然要体验光追,那就不得不提及到 《赛博朋克 2077》,在开启最高画质并开启 「变态」 光追效果后,甚至从车后窗玻璃上看到对面大楼反射过来的倒影,非常夸张。但实时帧率也只有 40 帧左右,勉强能玩,但肯定就是玩得不舒服。

而开启 DLSS (性能) 之后,《赛博朋克 2077》 帧数马上被提升到 110 帧以上,此时画面细节没有被降低太多,同时优秀的光线追踪表现依旧。更重要的是,开启 DLSS 之后游戏对显卡内存的占用率有明显下降,这也意味着玩大型光追游戏更不容易爆显存,功耗也会有所下降,对显卡散热也会更有帮助。

在经典的光栅游戏 《荒野大镖客 2》 中,画面质量开至最高,同样设定 2K 分辨率,在狼群关卡下山路时大概也有 65 帧左右,对于这种极度耗费显卡性能的游戏来说,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有这个表现已经非常不错。

而在开启 DLSS (质量) 的情况下,帧数也涨到 90 帧以上,而且质量模式下对贴图分辨率影响也极少,在这种帧数条件下,用户已经能够获得足够优秀、顺畅的游戏画面体验。能够更好地沉浸故事氛围中,体验主角在 19 世纪尾巴横跨美国的亡命之旅。

从以上这些高性能要求游戏的体验当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那顶端的游戏性能表现。在面对如今的各种大型 3D 游戏来说,配合 DLSS 基本都能够满足 2K 120 帧的高品质需求。

生产力大增

当然,RTX 40 系列可不仅仅只有游戏方面的提升。GeForce RTX 40 系列显卡采用了第八代NVIDIA 视频编码器,现在已经支持最新的 AV1 视频编码合适。使得 HEVC 和 AV1 双编码器在 RTX 40 系列显卡上的处理速度比 RTX 30 系列显卡快了 2 倍。

全新 AV1 编码器,可以让视频主播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和帧率进行直播,例如 1440p 120FPS 的电竞直播,或 4K 60FPS 的高画质直播,目前已经支持 OBS Studio 与 Discord。同时 AV1 编码器还增加了对高动态范围和低延迟等高级编码功能的支持,其中剪映专业版、DaVinci Resolve 和 Adobe Premiere Pro 插件 Voukoder 都已经支持 AV1 编码。

当然你也可以借助 NVIDIA Studio 为你的内容制作提供有力支持,NVIDIA Studio是一个完全加速的平台,与 110 个 RTX 加速应用程序以及 Studio 软件套件、创作者专用 Studio 驱动程序和软件开发工具包配对,使艺术家能够以他们想象的速度进行创作。

可以说,全新的 RTX40 系列对于内容制作者来说,生产力的提升是呈倍数增加的,对内容制作者极为友好。

在最后,我们通过 Geek3D FurMark 对显卡进行高功耗测试,经过十五分钟的烤机,显卡频率稳定在 2550MHz 左右,显卡温度为 67 基本没有再继续升高。具体的显卡功率在 300W 左右,显卡核心功率在 276W 左右。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这个能效比和散热能力是非常让人惊讶的,特别是对比前一代 RTX 30 系列,在能效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可谓是 「香气十足」。

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在 NVIDIA Ada Lovelace 的全新架构下,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Vulcan OC 能够在游戏性能、AI、光追、DLSS、内容生产、直播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而台积电 4N 工艺,也为 GeForce RTX 40 系列带来了升级非常明显的能效比表现,同时显卡温度也得到了极好的控制。

对于不强追求 4K、8K 高画质的游戏玩家而言,GeForce RTX 4070 Ti 无论在具体性能、定价、功耗、尺寸、散热方面都是目前的绝佳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超频   英伟   香气   机箱   光线   架构   显卡   甜美   性能   测试   系列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