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特人季中总结 - 少赢2场后,再度扬帆起航(球队篇)

今天过节,没时间看回放抠赛后了。

这场人员缺损太多之后,比赛形态也朝着非常规的方向展开。

这种情况再去观察细节,很可能得不到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的看法是,赢了就好。

今天把拖了很久的半程总结发上来,这篇是球队视角,球员篇后面再发。

祝各位新年快乐。


凯尔特人本赛季又给球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赛体验。

不得不说,花活是真的多。

上赛季给你极致的冰火两重天——输到衣不蔽体的时候,突然扬帆策马,一冲到底;

本赛季换成了欲拒还迎蹭蹭不进去——你以为要大胜的时候踩刹车,你以为要丢的时候又带到了另一个高度。

像极了渣男,MD… …

经历了赛季前伤员扎堆以及主教练自刀,

能打到联盟第一,球迷本来应该十分满意的。

但经历赛季中的一些起伏,又让你有点遗憾——他们原本可以更好。

这种基于“渣男要是个老实人会更完美吧”的假设依然会驱使球迷在下半赛季对凯尔特人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至于“渣男”后半程是转性洗白还是仅仅换个姿势,就只能亲身体验了。


1.半程总体表现

赛季至今,凯尔特人取得了35-12的成绩,这其实是个非常棒的成绩,作为对比,上赛季1月之后的战绩是34-12,几无二致。

球迷觉得没到爽点的原因无非是赢球的方式没那么粗暴了。

翻了下CTG统计的上赛季1月份以后的比赛跟本赛季比赛的数据对比——

上赛季那段时间的进攻效率118.3,联盟第5;防守106.2,联盟第1(断层);净胜分12.1,联盟第1(断层,第二名9.3),排除掉运气因素,本来应该可以再多赢3.7场。

本赛季进攻效率119.0,联盟第2;防守效率111.6,联盟第4;净胜分7.4,联盟第1(第2名7.1)。预期战绩33.4,多赢了1.6场。

而在面对强队时,他们的表现还能进一步提升。

凯尔特人本赛季“看人下菜碟”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的,连球员的赛后采访都毫不避讳地谈论这个问题。

布罗格登那个“得知SGA不打全队都松懈”的采访,我甚至可以调侃到赛季末… …

好在他们在分别面对净胜分前10、进攻效率前10、防守效率前10的队伍时,都拿出了高水准。

(1)面对净胜分前10的对手时,凯尔特人的进攻效率121.3,联盟第1;防守效率112.3,联盟第2;净胜分9.0,联盟第1

(2)面对进攻效率前10的对手时,进攻效率124.1,联盟第1;防守效率110.4,联盟第1;净胜分13.7,联盟第1

(3)面对防守效率前10的对手,进攻效率116.1,联盟第5;防守效率113.3,联盟第11;净胜分2.8,联盟第4

面对防守强队数据没那么好看(不是第1就不能说好看),主要是因为… …

雷霆防守效率第10… …

你懂的,150分害死人… …

布罗格登:知道SGA不打后全队都放松了,缺乏侵略性。

这个梗我能讲一赛季… …

过段时间雷霆防守效率下去,抠掉这场,基本就回归上面两组的效率区间了。

这3组数据其实表明了凯尔特人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能拿出更好的攻防表现,尤其是进攻端,遇强则强。

还有个点比较有意思,遇见进攻大队,防守反而更强… …

平时面对其他对手,像极了打卡上班的打工人… …

完成任务就完事儿了,防多了也没绩效奖金… …


2.半程防守总结

考虑到上赛季同时期联盟平均进攻效率是114.1,本赛季则是相差无几的114.3的情况下,凯尔特人虽然进攻效率有提升,但是防守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

凯尔特人本赛季防守下滑主要有几个原因:

(1)罗威的缺席

(2)后场资源溢出,大量单内线阵容让场上整体体型偏小

(3)一线防守侵略性下滑

(4)偏收缩的防守策略

还有更多原因可以列,但其实这些原因都是互相关联的。首先罗威的缺席肯定是最本质、最基本的原因,他是凯尔特人防守核心。然而在罗威回来后,除了在个别场次表现出恐怖的防守能力,整体的效率其实并没有显著提升。

我们统计了凯尔特人本赛季3个阶段的防守表现:罗威回来前/罗威回来后/罗威首发的比赛。

在这三个阶段的比赛中,凯尔特人的防守效率一直维持在111左右,在罗威回到首发后,防守效率进一步提升。

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进去——赛季中期,所有球队的防守效率都在下滑,防守积极性都在消退,凯尔特人也是。所以最近很多球队的进攻效率爆炸,近两周的国王进攻效率131.8,掘金124.7… …而凯尔特人这边,罗威的回来弥补了一部分队友防守端的下滑,让整体防守效率基本持平,防守排名甚至持续上升——罗威的防守影响力比防守数据体现的要大一些。

但这种防守提升,也仅仅是一名合格内线的表现水准——要知道罗威在我心里一直是跟3J同一层次的防守超人。看看3J回来之后迅速把灰熊的防守带到了联盟第一,罗威回来并没有体现如此大的防守影响力。

罗威上赛季在场,对手的有效命中率降低0.3%,而篮下命中率反而上升2.9%。

这跟比赛观感有不小差距,毕竟罗威是个能封盖三分出手的怪胎。

根据罗威回来后的on/off数据显示,罗威在场,对手的篮下、中距离出手频率都显著下降,但是三分出手频率激增,尤其是非底角三分,这个趋势跟上赛季是一样的,但是本赛季趋势更加明显。

跟上赛季趋势不一样的是不同区域的投篮命中率:

(1)上赛季罗威在场,对手三分命中率要降低4.6%。除此之外,对手篮下命中率降低4.8%,中距离命中率降低0.4%,可以说上赛季的罗威的防守可以影响对手的一切投篮。

(2)本赛季罗威在场,限制对手中距离命中率更加有效,可以降低对手4.3%的命中率。但是其他区域的命中率就不怎么好看了,篮下命中率提升了2.9%,三分命中率提升1.4%,跟上赛季可以降低对手4.6%的三分命中率相比,相差巨大。而这里最麻烦的是底角三分命中率,提升了6.0%。

罗威经常守的是底角位置,兼顾护框,而底角跟篮下的同时失守,代表了罗威防守端最主要的工作没有产生正向收益——协防篮下被底角三分暴击,忌惮底角三分则被持球人篮下肆虐。

当然罗威因为上场时间还短,数据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从目前场上最直接感受是,罗威回来之后身体状态还可以,但比赛感觉还需要再找找,经常感觉比其他人慢一拍。加上很长时间没有跟队友同场比赛,默契需要再找找。对于罗威这种经常需要给队友“擦屁股”的防守定位,跟队友的默契度很重要。


而另外一位防守核心伙夫,他的防守数据体现的影响力跟比赛观感上也有不小差别。

虽然比赛中经常看到伙夫挡拆后下沉,被中距离惩罚,但经过半赛季的大样本数据观察,伙夫在场,对手的中距离出手是下降的,尤其是跟他上赛季数据对比,这个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跟这赛季相比,上赛季蹲得可能更加丧心病狂。

在限制了对手中距离出手频率的同时,霍福德对中距离区域的出手干扰也同样卓有成效,对手命中率下降比较明显。

而在三分线的限制,也同样呈现出相同的现象,不管是出手频率还是出手命中率,都有显著下降。跟上赛季相比,伙夫限制三分命中率方面的提升多达5%。

不过篮下区域成为了伙夫防守的重灾区,不管是篮下出手频率还是命中率,都有很大的下滑。这个跟比赛观感倒是比较相符——伙夫守蹲坑守了个寂寞,别人进来要么拿分要么拿板… …

从乌度卡时代,甚至追溯到遥远的“史蒂文斯时代”,绿军整体防守都偏好蹲坑,以守住篮下为第一要务,凯尔特人限制对手篮下出手的比例常年在联盟前十。

本赛季跟上赛季相比有个区别:

上赛季蹲的人是霍福德,经常扫荡到三分线的是罗威,所以罗威限制三分方面做得很漂亮;

本赛季蹲的人是罗威,伙夫经常去上线参与换防,所以伙夫本赛季限制三分回暖了。

当然,伙夫在三分线上的威慑力不如罗威,罗威在篮下护框也缺乏伙夫的吨位跟经验。

什么时候该放掉底角三分点回收篮下护框,什么时候该相信队友能守住篮下而坚决守死底角三分威胁点,罗威的临场判断不如伙夫老道。

为什么让两人干自己相对不擅长的事呢?

应该还是出于保护罗威的考虑,少一些跑动,少一些消耗。


防守端还有一个问题,是之前赛后讲了无数遍的——一线防守的压迫性跟侵略性不够。这也是两个大个子篮下护框质量下滑的另外一个原因。对手很轻松就进入你的腹地,你频繁去补位护框,成功率自然会下滑。本赛季凯尔特人逼迫对手失误方面仅有13.0%,排名联盟第27;而在上个赛季,这个数据是14.3%,联盟第10。

缺乏侵略性还体现在给对手的投篮空间上,在几乎阵容相同、防守策略相似的情况下,上赛季限制对手的有效命中率是50.4%,联盟第1;本赛季这个数据是53.6%,联盟第6。

结合对手的罚球数据:上赛季对手罚球18.4,联盟第9;本赛季18.0,联盟第2。

几组数据结合起来看,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本赛季贴防对手的频率变低了,犯规变少了,同时给对手的投篮空间也更大了。


投篮这个事儿,我们再深入看一下。

拿这两个赛季对手投篮分布跟命中率作比较,可以发现,本赛季对手在三分线出手的频率变少了,中距离区域的投篮变多了,这个跟比赛的观感是匹配的,更频繁地蹲守,给了对手挡拆中距离的机会。这种“反魔球”的出手分布,说明防守策略是对的。

但是从各个区域对手的命中率本赛季全面上升,除了上面说的贴防问题外,还有点“打脸”的意思——只听过投篮有“大小年”,没听过限制投篮还有“大小年”啊。

作为“放投”的中距离区域,凯尔特人限制对手命中率都处于联盟下游水准,跟上赛季判若两队;

比起“放投”的中距离区域,三分线“打脸”意味更浓——上赛季对手投得多,命中率差;本赛季对手投得少,命中率高。

但其实凯尔特人限制底角三分没退化,主要是其他区域的三分,这些区域经常会发生一个熟悉的节目——挡拆… …


理论上,想要恢复上赛季的防守也不难,伙夫站底角协防位兼顾护框,罗威参与上线的换防,把一线防守的侵略性拉满。这两人的位置如果对调,伙夫的换防弹性不够,很多回合还得靠队友绕掩护+伙夫退一步保持身位优势,就很容易在挡拆环节就给对手留下突破空间or投篮空间。

但罗威参与上线换防就得要求他满功率运作,在没有战绩压力的情况下,这种用法会造成罗威常规赛过度消耗,影响季后赛。

其实对球迷来说,只要知道凯尔特人的防守还在,在关键场合能拿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他时时刻刻拿出来。

毕竟夺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精密地布置和纵观全局的眼光。


3.半程进攻总结

上面已经提过,上赛季1月之后的进攻效率跟本赛季至今的进攻效率相比,差距不大。

但两个阶段的进攻理念却有很大的区别。

上赛季人员刚刚重组,大部分时间都在改善防守端,进攻端相对简单粗暴,还是延续前几年的套路,主要还是挡拆发起,错位单挑的路子。

这里面主要依靠两样:体型优势和双探花的错位单挑能力。

防守是底牌,以高质量防守增加攻防转换的比例,辅之大量的阵地战错位惩罚。

说白了就是用双探花的个人能力给进攻打底,打到哪算哪,进攻端少得1分,那就在防守端让对手少得2分。

但这有一个问题:碰到防守纪律性非常好的对手时,掐掉了你转换得分,不给你轻松错位的机会,你的进攻就被限制了一大半儿。这时候想靠防守单脚走路就非常困难。

总决赛面对勇士就是这个情况,简单的进攻很容易被限制,前几场杰伦面对汤普森创造了对位优势,战绩互有来回;后面勇士拿格林对上杰伦,再想找低成本的错位优势就变得相当困难。

进攻手段的丰富化+进攻终结的高效化,是总决赛失利后凯尔特人改善进攻的核心目标。


(1)阵地进攻

虽然NBA一直崇尚转换等简单得分的机会,但真正到了高端局,阵地战才是真正决胜负的领域,跟高端局里中距离是决胜武器一个道理。

本赛季由于罗威长时间缺阵,凯尔特人用体型换空间,大摆五外阵容;同时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增加了大量的空切、掩护的战术。

当下凯尔特人的一个鲜明特点——进攻是进攻,防守是防守。如果没防好,转换得分少了,凯尔特人也有办法在阵地战中得到相应的分数。

你得有两条腿走路才会快,万一被砍掉了一条腿,也能蹦一蹦;不能上来就是一条腿,砍掉了之后只能… …滚。

本赛季打到现在为止,凯尔特人在阵地战中的进攻效率为104.6,排名联盟第2。相比于上赛季,在进攻篮板断崖下滑的基础上,百回合得分不降反增,可以充分说明凯尔特人在进攻端,尤其是阵地战中的办法变多了。


(2)转换进攻

阵地战之外,转换进攻一直是双探花建队以来重点抓的领域,本赛季在转换方面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对比上赛季,本赛季凯尔特人在转换进攻的发动频率方面没有显著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转换的效率效率有了质变,提升到了联盟前十的档次,顺带着连球队的百回合转换增加分也得到了飞跃。

顺带提一句,凯尔特人本赛季防转换的效率是117.5,排名联盟第4,前面只有雄鹿、黄蜂、勇士。

对于凯尔特人而言,能防好对手转换的同时,还能提升己方的转换把握度,无疑会减轻阵地战中的进攻负荷,更好地建立优势。


(3)投篮分布及命中率

本赛季凯尔特人“魔球化”出手一直被人诟病,球迷圈的主流观点是“魔球”出手分布上限不高,季后赛很容易被针对。

不过正如每一场比赛出手分布会波动一样,季后赛球员跟教练组也会根据对手制定最适合的战术和终结模式。

即便抛开这种波动跟针对性不谈,上赛季在杰伦“能量转换”后,其实凯尔特人的出手分布已经趋近于所谓“魔球”。而凯尔特人也顺利打进了总决赛。

魔球开山鼻祖没成功,不代表咱不会成功啊。

不过跟“转换时间段”的投篮相比,本赛季篮下比例跟篮下命中率都有一定程度下滑,这里面有篮下终结者罗威打的少的缘故,也有杰伦塔图姆跟那个时段相比命中率有下滑的原因,不过他俩属于正常性波动。想复制那个时间段联盟第一的篮下终结效率,有点困难。

对了,多提一嘴,总统来了尼凯之后,篮下命中率下滑很严重,尼凯是不是有毒?

中距离区域的出手频率进一步下降,但是命中率却相当高,这个区域属于凯尔特人的“理性区”——你没把握就别在这个区域出手。

杰伦:我有把握,我来,小鸡跳投扔多了也能投死人。

唯一让人比较迷的就是底角三分,哪怕上赛季混乱不堪的前半段,底角三分把握性都比较高,本赛季这个区域在出手数激增的情况下,命中率却断崖式下滑。

要知道,底角这个位置,大部分都是空位,在战术创造了更多的底角三分机会后,命中率反而下滑,是不太应该的。

况且… …底角这位置,杰伦塔图姆这俩“三分铁壁”不经常去啊,都是伙夫格威这些优质射手,不应该把握性这么差才对。

这种非自然性的暴跌一般都有回调预期。

希望下半赛季早点回归正常水准吧,这是潜在的一个增效点。


总体而言,本赛季凯尔特人在防守端经历了赛季初的放养之后,逐步回归自己的正常水准,在罗威完全适应后,还有进一步的潜力可挖。

打勇士那场是最好的证明。

而进攻端在马祖拉上任后,在这些年的战术基础上,迅速确立了球队新的风格,成效显著。不管你怎么吐槽他的临场,但他确实在这个赛季将球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问题也有,比如第二发起点布罗格登的融入,比如初始战术打死之后的应变。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还有半个赛季的调整时间。

最终呈现给球迷的必将是攻守全能的六边形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伙夫   底角   中距离   命中率   赛季   出手   球队   对手   效率   区域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