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多个“业内之最”!解码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之道

第3站:黄埔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

最快量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大量产的膜电极……在广州黄埔区和天河区,新科技、新技术加速应用,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发展,创下多个“业内之最”。科技成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脊梁”。

据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科技创新为制造业带来了什么?1月18日,南都记者随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持续沿广州的“智”造之路,走进黄埔区和天河区,途经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探寻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强链、延链”

t9项目满产后年产值约300亿元

走进TCL华星广州t9项目(简称t9项目)的研发楼,从阵列厂的廊道看向两侧,白光区和黄光区分明,两个区域里摆满各式自动化加工设备,只有零星几个工作人员。“这里是国内首条专门生产高端IT产品及专业显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它最大的优势是自动化程度高,在岗员工只需负责监控实时生产参数。” TCL华星副总经理张海涛说。

t9项目生产线白光区。

t9项目生产线黄光区。

张海涛介绍,2022年,总投资350亿元的t9项目在广州黄埔区投产。目前共有11条生产线,其中3条已经开始生产运作,其余仍处调试阶段,预计今年8月实现满产,月产量可达9万片。这是什么概念?张海涛解释道,项目满产后可为广州贡献年产值300亿元,同时带动上下游投资、人才集聚,进一步“强链、延链”。

“此前,我们的生产设备大多依靠进口。但t9项目国产化率有大幅提升,模组项目国产化率甚至达90%以上,打破了日韩垄断的局面。”张海涛表示,t9项目是广州市“强芯”“亮屏”“融网”工程的重要组成,从签约到工地打下第一根桩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创造了业内最快封顶、最快搬入、最快点亮、最快量产的纪录。

以华星为代表的显示龙头企业在黄埔跑出“加速度”。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显示产业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全区新型显示产业企业数达122家,推动广州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核心发展的区域之一。

黄埔的产业集群效应还出现在生物医药领域。全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其中上市企业17家,占全市74%。作为在黄埔“安家”的其中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舟生物”)为行业提供科研载体CRO、临床载体CRO、基因药物CDMO、基因递送产权输出服务,业务范围覆盖整个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

云舟生物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反应体系配制操作。

2022年,云舟生物针对多个关键技术瓶颈反复攻关,为当时3岁的Menkes综合征患者徐颢洋提供基因治疗。Menke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会导致全身多器官严重损伤,患者寿命一般不超过3岁。经过治疗,徐颢洋的活动能力与互动性渐渐有所提升,他也成为全球首个已报道的接受基因治疗的Menkes综合征患者。

“通过加快基因药物的临床研究,我们希望未来可以让老百姓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方式用上目前尚未攻克的疾病的基因药物,助力渐冻症、地中海贫血等罕见病的治疗。”云舟生物首席科学家蓝田博士说。

广阔市场

2022年膜电极出货量实现行业新纪录

近年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加快促进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2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前三季度高新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倍。

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8年,鸿基创能落户黄埔区,是我国首家实现燃料电池膜电极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鸿基创能仍然实现了膜电极出货170万片的行业新纪录。2020年投产至今,鸿基创能膜电极已完成超过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装车并投入使用。

膜电极也被称为燃料电池的“芯片”,它决定了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65%,其规模化生产技术一直是国内亟需突破的瓶颈。鸿基创能通过开发国际领先的CCM阴阳极双面直接涂布技术、膜电极一体化成型技术等技术,结合精益制造极大提升膜电极产品的一致性及良率。目前,鸿基创能膜电极产品年产能达1000万片,良品率达99%以上。

鸿基创能燃料电池膜电极。

“我们对燃料电池产业的前景是充满信心的。2023年,鸿基创能可能会迎来一个大爆发的发展时期。”鸿基创能公共关系总监胡匡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信心不仅来源于企业一贯坚持的自主创新精神,还来自于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市场快速崛起,比亚迪、广汽等广东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成长,以及广东、广州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力的政策支持。

1月13日,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首批12家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及国内高校院所签约进驻,鸿基创能就是其中之一。“创新联合体建立后,新能源上下游企业通过交流对接,可以合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胡匡济称。

目前,广东省正在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广州就是其中的重要引擎。2022年12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要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枢纽,全市推广应用不少于2500辆燃料电池汽车,力争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

立身之本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创新成果的转化。引进17个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项目新增股权融资10108万元,2021年企业营收平均增长率达91.32%……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下简称“天河基地”)用数据印证了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位于天河基地1楼的数字水晶沙盘,呈现天河区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和未来产业布局。

三年前,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锐生物)入驻天河基地,获得基地提供的场地免租、人力资源等服务,顺利对接投资机构、上下游客户。2021年,普锐生物与医院、第三方体检机构等进行合作,将精准免疫功能检测与评估项目进一步推向市场,并建立了免疫功能数据库,公司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了16倍。

“自主科研与成果转化是高技术制造业的立身之本,决定了企业可以走多远。没有成果的转化能力,就无法形成‘自主科研、技术转化、产品服务、销售和利润、持续自主科研’的闭环。”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双立说。

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看来,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有核心壁垒的创新企业、基于数字化构建生态的平台更容易实现成果转化。“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才能进驻基地,我们用市场和投资的眼光筛选科技成果,这也是基地50%以上的项目能够获得投资的重要原因。”

“企业的发展不只是靠企业本身,还需要跨界合作,将科技成果和产业、金融有机结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秦海鸥说,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十分有必要的,任何企业从种子、初创、成长到成熟,整个全生命周期,都需要政府、社会、资本、资源各种力量统一支持。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投入创新创业,共同分享它带来的果实。

往期回顾:南沙造大型火箭将“批量上天”,商业航天产业为何聚集南沙?

工厂搬上云端、手机遥控定制汽车,广州“智”造乘“云”而上

统筹:裘萍

执行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王诗琪 实习生 刘禹

摄影:南都记者梁炜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广州   制造业   天河   电极   新能源   高技术   燃料电池   业内   生物   基地   项目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