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堡式建筑群:汕头潮南东里古村风水灵气

古寨正门


在古代潮汕地区,因为地处省尾国角又历遭兵灾之劫,潮汕人聚寨而居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有“十乡九寨”之说。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仙社区居委会就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寨堡式建筑群——东里寨。这座内部格局整齐划一、中规中矩的方型古寨,外表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就见证了一个大宗族的传奇历史。


东里寨墙可跑马

寨墙牢固不倒


眼前这座大型的方寨,就是远近闻名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里寨。东里寨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由殷商郑毓宗始建,其子和裔孙续建。总占地面积1万4千多平方米。四周筑起的寨墙近似于正方形,长宽平均值约为112米。寨内分布着12座三进三落大厝和9座下山虎民居;环寨墙四周又建有护寨的平房,从高空俯瞰,整座古寨呈国字型布局,庭院栉比,规整有序。而寨墙是东里寨的一大特色,墙壁厚达100厘米。因此,潮汕民间有“东里寨墙可跑马”的俗语。事实上东里寨墙上是不能跑马的,据说解放初期有人在上面踩过单车。这句俗语是形容东里寨墙非常厚,非常大。东仙社区居民说,周围乡里寨墙没有东里寨墙这么厚的,台风来时,东里寨有寨墙挡住没什么事,因此,乡里也有“脸皮厚过老寨墙”的俗话。

东寨墙


迈入东里寨的正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宽敞的大埕,迎面有七座三进三落大厝一字排开。再往里走,我们就感受到寨内三街六巷整齐分布的形式美。听老辈人说,这是模仿紫禁城的建筑格局:在寨内以这座郑氏家庙为中轴线,左右各分布三条直巷,家庙前后留有几条平行的横街。其余所有三进三落大厝和下山虎民居,都朝同一方向,前低后高。东里寨是以皇宫样式建造,形制和以前北京官员住的四合院一模一样,所以,它的学名叫做“环形皇宫罩”。


神奇的风水文化


话说当年郑氏先人在修筑围寨时,聘请了福建有名的勘舆大师郑梓参来实地考察。郑梓参认为,这块地是“虎地”,面向峡山祥符塔,由此,祥符塔的塔影被“借”进了寨门,东里远眺也就成为过去沙陇地区的一景。而且地理师还要求建成方型城寨以配“虎威”。为此,先民又在寨的东西两侧各打了一口井,美其名曰“虎耳”。


东里寨内的建筑物无一不渗透着易理。比如古寨设门三个,北边正门为乾门,西门为坤门,东门为艮门。当地人相信,只要把寨门全部关掉,里面便自成天地,外面的兵匪就攻不进来。当然,考虑到防御兵匪的需求,古寨的四个角落,还设有四个更楼,并在寨墙顶端修有跑道,可以使四座更楼互通。据说当时日本侵略中国,后期来到潮汕,日军和当地伪军从草坡上走到这里,看到东里寨寨门封锁,寨墙厚实,不敢侵入。

寨内晒谷场


古寨四周城墙环抱,环墙护寨民居共36套,均为2房1厅相同格局,房间总共72间,厅总共36个,符合周易八卦的特定数字。郑灿德介绍说,这是按照36天罡、72地煞布置的,里面合计108间,以水浒108好汉名字来命名。


古寨内还进行了一些巧妙的布置,有一些布摆看起来相当有趣。比如在古寨的西南角就有一块呈一字形横卧的大石,涵义是挡住“财库”,不让钱财外流。



在古寨的西北角,则有一座牌坊式建筑,俗称“太平门”,据说是防火镇宅之用。东里寨自清中期建成以来,东仙的郑氏宗族就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如今子孙后代已有几万人,绝大多数向外发展。东里古寨历经200多年沧桑,里面结构受到严重破损,东里古寨亟待保育修缮。

太平门


自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潮汕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日出沙陇郑,日落钱坑寨”。因为沙陇、钱坑都是当时富甲一方、宗族势力如日中天的大村落。而东里寨郑氏,又是“沙陇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支,他们先辈的创业传奇也是潮商奋发图强、勇于开拓的一个缩影。

东寨门


东里寨所在的东仙社区居委会,实际上由上厝、东里、草埔、塘下四个自然村落组成。在东仙上厝村有一座毓祖祠,是为祭祀东里寨创寨人郑毓琮而建。郑毓琮第十代裔孙郑振强介绍说,郑毓琮发家之后乐善好施,当时广西遇到灾年发洪水,郑毓琮在那边弄一些米糠赈济灾民,大部分灾民都饿死了,郑毓琮赈济地区灾民没有饿死,朝廷知道后,册封郑毓琮“州同知”官衔。

郑氏家庙


郑毓琮的创业传奇


提到东里寨的建设,就不得不追溯郑毓琮这一大家族的创业传奇。郑毓琮生于清初顺治年间的一户贫苦人家。少年时期,郑毓琮在家乡沙陇以贩鱼为生。当时郑毓琮在沙陇富绅林仲宽门口卖鱼,因为人比较诚实,被林仲宽看中雇用,帮忙做生意,而郑毓琮加入后,林仲宽的生意大发。


于是,林仲宽对郑毓琮更加赏识,不但将内河航运业务全部交给郑毓琮管理,还分给他股份。据说郑毓琮发家后出来自立门户,刚好当时清政府收复台湾,郑毓琮成立船队,租用澄海樟林港的红头船,组建一个船队去浙江、福建一带沿海做海运生意。

人去楼空花依然


到康熙中后期,郑毓琮已经富甲一方,跻身于当时潮阳四大富豪之列。他在家乡大量购置田产,相传当时从和平、胪岗、峡山甚至到广西桂林都有他的产业,从而也为子孙积累了开拓事业的资金。郑毓琮那种敢闯敢干而又急公好义的品质,深刻影响着他的子孙及东仙的族人。郑振强介绍说,峻峰祖是郑毓琮的第一代孙,继承先祖遗志,在乡里做了很多公益事业,解决民事纠纷,赢得周边群众和乡里人的称赞。  


东里寨独特的人文景观

古巷深深


汕头开埠之后,不少东仙的郑氏先辈,为寻求新出路,和众多沙陇乡亲一起漂洋过海去谋生。到民国初年,一部分人在上海奋斗成功,成为在上海商贸界、金融街有一席地位的上海潮帮商人。而另一部分人则在南洋闯出了一片天地,而他们都积极反哺家乡,“日出沙陇郑”的名声更加广为流传。郑灿德介绍说,“日出沙陇郑”就是说沙陇当时经济实力好,有人出外做官,其他乡碰到什么事,无论是官场的,还是救济的,来沙陇找先祖就有办法解决。


在现今东里寨第六巷西侧的一座老宅中,挂有“郑午楼博士故居” 的牌子,听说经常有海内外乡亲来参观。原来,郑午楼是旅泰著名侨领,他和他父亲郑子彬的爱国爱乡事迹备受乡人赞誉。1943年,郑午楼看到这边疫情严重,闹粮荒,饿死很多人,就带领救济团过来,救济粮食。第二次在1963年,这边粮食失收,供应紧张,就在泰国组织2艘船装大米,一艘船由国家安排去救济其他省份,一艘船来汕头救济。

古墙芳草萋萋

郑午楼博士故居


郑午楼在事业有成的数十年间,热心赞助泰国社会福利事业,曾斥巨资在泰国创办华侨崇圣大学。而且他始终不忘桑梓,他晚年曾回东里寨寻根,为东里修祖祠、修巷道,捐建家乡的饮水工程、建学校、医院,设教育基金,至今在乡亲中仍留下相当好的口碑。


郑午楼博士


东里寨的恢弘壮观,背后蕴藏着的,正是潮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方型   潮汕   太平门   汕头   泰国   宗族   灾民   建筑群   乡里   正门   民居   乡亲   灵气   风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