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营房”传说

从麻扎东行120公里,途中翻越流沙大坂和科克阿特(俗称黑恰)大坂,便到了三十里营房。此地行政区划归和田地区皮山县,地域严格来讲属于昆仑山系,因为从地图的山系上看,叶尔羌河上游水系流域属于喀喇昆仑山脉,而三十里营房属于和田河上游的主流喀拉喀什河流域。先前的一些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总是把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混为一谈,不能不说犯了一个地理常识的错误。也许是喀喇昆仑山的海拔更高,环境更典型,也许昆仑山不为新疆所独有,也许是文人的故弄玄虚,就这样沿袭下来,没上过山的人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说了。照此看来,中央军委授予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喀喇昆仑山模范医疗站”的称号,改为昆仑山可能更确切些。

“三十里营房”这个地名只有在军用地图上才有。全国出的地图上称为赛图拉,新疆出的地图上叫谢依拉,也有的军用地图上叫苏盖提。一个地方出现这么多地名,实为罕见,也让人困惑不解。这里又没有居民,无法进行调查和考证,特别是“三十里”这几个字本身就是一个谜,这“三十里”又是从哪里算起的呢?

关于三十里营房,有许多传奇故事。原先,离这里不远的一个村庄聚居着上千的柯尔克孜族牧民,附近还住着国民党一个连,这个连平时为非作歹,干尽了坏事。有一年,村里有家牧民娶新媳妇的当天,四个国民党兵轮奸了新娘,引起了众怒,强悍的牧民将这个连全杀了。不久,国民党派来一个营,安抚牧民,赠送生活用品,声言不计前仇。两三年后,外逃的牧民逐渐回来了,这个营突然包围了村庄,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尽。从此,昆仑山上便再没有村庄了。

在去三十里营房约10公里的地方,河的西岸的山上,断壁残垣中屹立着一座废旧的碉堡,人们说那就是国民党军队留下的。据说离这里五六公里地的山里有一片村庄的遗址,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村庄我没有找到。在山上,我碰到曾在三十里营房当过医疗站长的姓季的同志,说起这些传说,他说听老同志们讲,那个被灭掉的不是一个村庄,是一个县城,这个县叫赛图拉县。他看过那废址,住不了1000人,那个村庄的人也并未被杀完,有一个小孩留下来了,80年代那个小孩已60多岁,在三十里营房一带放牧,他还健在。

昆仑山会有上千人的村庄?从叶城至狮泉河,居民点最大的是日土县城,现在居民不过600人,全县也才6000人,几十年前的昆仑山上的县城,怎么能有上千人呢?我恍然大悟,赛图拉可能是个县城,距今三十里营房十四五公里,正是三十华里,国民党的那个营就住在距县城三十华里的地方,会不会因此而将此地改名为三十里营房?老季说:“你找到那个柯尔克孜老牧民,他肯定能讲清,也许皮山县县志有记载。”

我不是历史和地理工作者,难以考证这些过去很少听到的惨绝人寰的传说。大概因为这是一件民族仇杀的丑闻,国民党不愿提,汉族人也不愿谈起这件事。然而,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为国民党还债,大可不必对此讳莫如深。那么,三十里营房这个地名被搞得如此五花八门,其中原因,我们都说不清,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我们的后人又怎能说清呢?

让我们抛开这些令人心情沉重的传说,还是回到现实中的三十里营房吧。三十里营房是昆仑山的一个枢纽和军事要冲,这里东南连接阿里,西南紧靠喀喇昆仑山边防线,成为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咽喉要道。沿街的两栋楼房和一大片平房,将这里建成了一座没有多少居民的小镇。如果这里的居民再多些,土房子再多一些,人们更相信它的永久性。尽管如此,三十里营房还是这里的一个大世界。

这里海拔3900米,路旁长满了一种红色的能编筐的灌木柳,现在枝头已显出状若小球的芽苞,街道两旁的小饭馆冒着炊烟,飘出阵阵油菜香味,吸引着过往的军人和老百姓。

在这里,我们请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站长高国生给部队介绍他们扎根高原,热情为兵服务的先进事迹。20多年来,这个站的干部战士不畏艰险,战胜高山反应和各种困难,热情为边防部队服务,抢救了成百上千的边防战士的生命,被誉为喀喇昆仑山的“救命站”。特别是这个站的女同志,在昆仑山这个男人的世界里闯荡,有的经期紊乱,有的影响了生育,甚至影响夫妻感情。她们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对于那些长期见不到女性的青年战士来说,能在山上见到女兵,本身就是一种慰问和鼓励。当然,到这里来看病的战士,有的也许有病,有的也许是为了看一看姑娘们。可以想象,昆仑山上要是没有这样一个医疗站,不知要有多少人被高山病夺去生命,这里将变成怎样一个没有生命色彩的戈壁沙漠?

(姜云燕)

(姜云燕)

在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有一位名叫姜云燕的女兵只身千里闯昆仑的事迹在昆仑山上成为传奇和佳话。她是河北定兴县的一位农村姑娘,父母双亡,跟随一位堂姐长大。1993年8月,17岁的姜云燕在广播里听到反映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报道。她被昆仑山上的生活和军人的奉献精神所吸引和感动,决定到昆仑山上去当兵。她不知道三十里营房在哪里,只知在昆仑山。于是她从老家坐火车去青海格尔木打听,有人说三十里营房在新疆,她辗转来到乌鲁木市,坐了1700多公里的汽车到达叶城,花光了身上的钱。她的精神感动了南疆军区首长,特批她入伍。

1994年,她进入海拔最高的医疗机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工作。医疗站保障区域南北长1600公里,面积4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9摄氏度,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世界上急性高原病高发区。姜云燕和战友们一起担负着喀喇昆仑驻防官兵的医疗保障任务,年年都要巡诊兵站、哨卡。1997年,姜云燕被保送到兰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造。毕业后,她坚决要求回到魂牵梦萦的喀喇昆仑山。2001年姜云燕成长为解放军第十八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

一位农村姑娘竟有这样的恒心和志气,真令人敬佩。战士们都说,这个姑娘不简单!是啊,姑娘千里迢迢投军上昆仑,我们男人还能怕上昆仑山吗?

我们衷心地祝愿姜云燕不断进步,事业成功,成为昆仑山的一颗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营房   叶城   图拉   昆仑山   医疗站   牧民   新疆   国民党   村庄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