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孕育出“闯关东”精神,现4A级景区

传说,努尔哈赤的父亲去世后,他背着父亲的骨灰四处寻找地方埋葬,在长白山附近遇到了一个风水先生,他告诉努尔哈赤长白山是一处龙兴之地。古时候人们是非常迷信的,尤其是皇家对于风水更是十分看重,于是,努尔哈赤把父亲骨灰埋葬于长白山,之后把自己的祖父曾祖父等12位长者埋葬于此,就是现在的清永陵。后来,清政府把整个东北地区封禁起来,一则保护这块龙兴之地,防止汉人进去破坏龙脉,影响王朝兴衰,二则万一统治中原不顺,此地也可作为自己的退路。三则这里盛产鹿茸、人参等丰厚的野生资源也可供皇家独享。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自从清朝实施封禁政策开始,一场持续三百多年的闯关东移民潮,就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中国近代有三次大移民潮: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闯关东就是闯过山海关,到达关东地区。东北地广人稀,东北话接近普通话,北方的方言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东北气候地理环境跟山东相仿,于是,闯关东便成为山东人的选择。

“闯关东”,是中原地区对出山海关去东北地区谋生的统称。“闯关东”最早起于清朝顺治年间,到清末民初,关东再一次解禁,形成了一次空前的移民潮。“闯关东”的百姓来源甚广,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的都有,但大多是山东人民。


清末民初,山东人地矛盾加剧,加之连年战争与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民国时期,政府全面解禁东北,“闯关东”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潮流,越来越多的山东人进行“闯关东”,之所以称之为“闯”是因为这一路充满了挑战与未知,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一命呜呼!

山东人当时有海、陆两条途径进入东北。陆路,从山东出发,经过现在的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最终到达东北地区;海路从现在的蓬莱,烟台上船渡过渤海口,便到达了旅顺港,也就进了关东属地。

东北原著民多以渔猎为主,不事农桑,故当时的关外远落后于关内地区。移民来到东北后,他们淘金、放山、开荒种地、开矿,加速了东北的开发与经济发展。山东人肯吃苦,又受孔孟教化,他们与当地的满族人成为朋友,促进了民族融合,东北地区原来的满语满文逐渐被汉语汉文所取代,东北原有风俗习惯逐渐汉化。“闯关东”移民分布在整个东三省地区,防止了俄、朝、日三国人民的移住,他们使得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实业发展,让东北大地焕然一新。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章丘朱家峪村就是电视剧《闯关东》的拍摄地,它以朱开山一家从山东到东北谋生为基线,以他3个儿子、儿媳的经历为主线,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次次生离死别、一次次挣扎拼搏,以及他们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精彩的故事。

“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豪迈、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与各种艰难险阻抗争的一个缩影。一代代闯关东人把他们辛勤的汗水留在了白山黑水,积极地参加东三省的生产建设抗日解放等活动,如戴万龄及其六个儿子、王德林、徐国臣、毕于民、孙正藻、张旭武、杨子荣(杨宗贵)、张文偕等都为抗日或东北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用生命和鲜血锻造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闯关东”精神。


章丘是闯关东的重要发源地,“闯关东”精神是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说,章丘朱家峪村就是山东人“不甘落后、不惧风险、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努尔哈赤   山海关   章丘   长白山   东北地区   民初   山东人   景区   山东   移民   精神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