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张士平以及他的魏桥创业(一)

现在的时代背景已经不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的人身上去学习,接下的时间本博主会给粉丝们深挖上一辈成功人士,从而从他们身上给我们提供一些力量与信心。


张士平先生的百科介绍


本文的主角是山东首富张士平,像这样的牛人都是有头条百科的。

首先,我们从官方的一些渠道了解一下张士平先生,张先生头衔很多。

最主要的功绩是缔造了魏桥创业集团,这是很伟大的成就,为山东创造了很多财富,尤其是对于邹平市这个县级市。

一跃使这个名不见经的山东的小县城成为中国百强县,并且成功撤县建市。

张士平先生

这背后都有魏桥创业集团的身影,以及他所给当地解决的就业和相应的产业链,这都是无法估量的。

然而,张士平先生在2019年5月23日17时03分,因病医治无效于邹平市人民医院去世,享年73岁,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张士平任邹平第五油棉厂厂长

谁能想到如今的魏桥创业集团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快要倒闭的油棉厂,而张士平先生也是在扛过几年100多斤的棉包之后,在35岁的时候临危受命接任这个濒临倒闭的油棉厂,这在当时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完全凭借着体力挣钱过活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勇气与魄力。而在接任这个被认为要倒闭的油棉厂厂长前,18岁就进厂之前那,从小工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的从车间主任、生产股长、副厂长最后成为这家厂的一把手。

这背后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国营企业在当时有诸多弊病,张士平先生大胆的实行了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按劳分配,干得好就留下,干不好就走人,推翻吃大锅饭的传统。这在当时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张士平抗住了压力,并且在上任短短3年,油棉厂就做到了全国供销工业利润第一,当年利润达400万。

这个成绩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此,1985年,张士平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代表全省劳动模范赴北京领奖,“全国劳模”也成为张士平生平最喜欢的称呼。

挣钱谁都想挣,周边眼红的企业看到张士平在棉花加工领域赚了钱,也可是一窝蜂的进入这个行业。从而使竞争加剧,生产所需的利润越来越低。

穷则思变,张士平又带领着他的员工们开拓新的领域,张士平回忆当年,收购的棉花堆满了厂子里的仓库。

张士平望着满仓库的棉花,犯了难,扩大生产和开辟新领域都需要大把的资金,目前厂里的资金都用在生产和收购棉花上,没有多余的资金再扩大生产了。

没钱了,张士平号召厂里的员工筹款,他身先士卒,拿出3万,员工们出于对张士平的信任,纷纷拿钱支援厂里发展,有的人甚至拿出结婚用的老婆本。


张士平先生接受采访

就这样,东拼西凑终于筹集了89万,张士平用这笔钱在1986年开了一家毛巾厂,再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5万元,终于使厂子转危为安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利润点。

第二年更是突破百万大关,盈利155万元,三年间积累了600万的资金。

有了钱,干什么,秉着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张士平把这600万资金用于纱锭的收购,火速换了一万纱锭回来。

同时期借着国家政策的春风,把原国营厂改制为民营控股、国有参与的公司,创立魏桥棉纺织厂。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个一步走的是多么的关键,要不是有这一步就不会有后来的魏桥创业集团。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


张士平先生在棉纺厂

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当时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杀手限产压锭。

一些老牌棉厂接连倒闭,整个行业哀嚎一片。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能活下来就实属不易,应该趁尚未被波及前,赶紧减少投入、收缩规模。

但张士平反其道而行之,他大量引入外资、港资,不断收购这些破产的企业及设备,企业规模不小反大,逆风增长。

对此,不少人说他这是逆天而为,不明所以。但张士平不急于解释,只对外敷衍解释道:“先收着,以后总有用。”

其实他心里的算盘早就打好了:国家压缩的主要是国有企业产能,像他这个民营小弟,根本不受影响。

反而由于国有资本的退出,给了他做大做强的机会。

5年内,他投入170亿元,将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万台,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

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

然而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大了,张士平就有了再上一层楼的想法,1998年,张士平收购滨州市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滨州一棉”。

作为国企有着它自身的弊病,尤其是都是吃集体大锅饭的员工们对于张士平可不是很友好,甚至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厂里员工并没有制作欢迎张士平的横幅,却打出了“乡巴佬滚出去”的横幅,显然这些过惯了国企滋润的生活的员工们是多么的厌恶张士平。


张士平先生接受采访

这些显然没有吓住张士平,继续大步流星走进办公楼,员工们怒了。一看张士平这么无视他们,他们中带头搞事的人一吆喝,大家也没心思干活了,直接将张士平堵在门口,堵了他整整7个小时。张士平严厉的对这一群国企员工们发问:“不让我来,你们想把企业做成什么样?”

当时的一棉厂已经3个月发不出工资,亏损4000万,销售收入不到一个亿,而办公人员却多达300多位,有12个财务。

反观张士平当时的工厂,年销售30个亿,办公楼也才20几人,4个财务。没有了“养老金”,他们养老养得也不踏实。

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不想在土掉渣的“乡下人”底下受气。然而没办法,弱者只能被强者干掉,他们反对也没用。

于是,他到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厂高管全裁了,然后制定最简单也最难做到的死命令:按时上下班。

仅仅这一条,就让很多老员工接受不了。一些老油条把张士平围在办公楼,提意见、说想法,要求恢复旧制,相安无事。

一名情绪激动的工人质问张士平:“我上夜班睡着了,只迟到了2小时,凭什么扣我一天的工资?”

张士平淡定回答:“这要是在我以前的工厂,要扣一个月。”多次解释无果后,张士平直接撂下第一次当厂长时说过的话:想干就干,不干就走人。

雷霆之势下,经他这么一改动,一年后滨州一棉毛利增长了44倍,1万纱锭的盈利率差不多是同行的10倍。一棉厂的销售收入增长59.6%,实现盈利4000万,人均劳效是国营企业的5倍。

工厂挣到钱了,职工的工资发下去了,争议自然就停止了。


张士平先生进军电解铝行业

下次文章再介绍张士平怎么自建电厂,并进入电解铝行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滨州   纱锭   棉纺织   织机   厂里   山东   首富   棉花   员工   资金   行业   企业   张士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