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儿童是一粒特殊的种子

最近在读叶圣陶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集《稻草人》,这本书也是小学生的必读书目,由于创作年代较早,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有很多孩子是不了解的,纷纷反映故事太深奥,看不懂。在这里挑几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小故事,进行一些浅析,欢迎家长朋友们收藏文章,跟孩子一起交流阅读感受~

《一粒种子》作于1921年11月20日,最早刊登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八期,是叶圣陶先生的儿童文学代表作品之一,既体现了叶老的教育思想精髓,又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化叙述。

世界上有一粒珍贵的种子,传说它会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还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每个人都想得到这粒种子。有权有势的人更想借助这粒种子来彰显自己非凡的地位,国王、富商、商人和士兵争相为这粒特别的种子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这粒种子每天受到最好的关照:“享受”昂贵的花盆、筛得极细的泥土、过滤了千百遍的水,还被最有经验的花匠精心照料着,可是,一天天过去了,季节轮回交替,这粒种子并没有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发芽,成长,开花。于是,气急败坏的人们唾骂种子,最后还把种子丢弃了,机缘巧合之下,种子落在了一片碧绿的麦田里,在那里遇到了农夫,农夫只是按照平时耕种的方法去种下了这粒种子,该锄草时锄草,该浇水时浇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粒珍贵的种子在农田里发芽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一粒种子》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同时,叶老也借用种子告诫我们:儿童也是一粒特殊的种子,要相信每一个儿童的潜质,尊重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现实世界中,许多大人就像国王和富商一样,一味地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养孩子,一旦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思路去改变,大人就会认为这个孩子“是一颗死的种子,又臭又难看,要它干什么!”这种想法无疑是自私且愚蠢的。因此,任何教育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孩子本身的天赋,尊重孩子的生而不同,采用适宜的培养方式才能顺应孩子的成长。

此外,功利之土种不出儿童之花。国王和商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在种子身上花费了许多无用的努力,而农夫用平常心去对待种子,种子反而很快就发芽了。很多时候,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需要过度的“爱”,过多的爱和期望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快乐的能力。

春天开春天的花,夏天结夏天的果,秋天落秋天的叶,冬天积蓄养分、以待来年。循序渐进,道法自然,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土种   种子   儿童   富商   农夫   国王   商人   大人   孩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