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大叔成功研发扇贝剥壳“机器人”

“五年心血没白干,值了!”这是新近研发出扇贝剥离机器人的昌黎民间发明家闫明发出的由衷慨叹,看着多年的心血结晶,他非常欣慰。他说:“名字还没有起好,暂且就把它叫‘仿人工数控扇贝生鲜剥壳器’吧,叫扇贝剥壳‘机器人’更通俗些。”

碣阳湖上,渤海岸边,都是喜爱发明的闫明的用武之地,扇贝剥壳机器人这项发明,将为沿海养殖产业注入新活力。

闫明的“吉地方舟”两用船

此前,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昌黎“民间发明家”闫明将极地科考车改造为水陆两用船的消息,就是他的杰作。下面一张图为2018年时闫明改造的“吉地方舟”水陆两用船在昌黎县碣阳湖下水实验场景。当地人都头回看到如此奇怪的船,称它是水怪,水坦克。

闫明壮心不已

闫明,昌黎人,1958年生,铁路退休职工,特别喜好鼓捣机器设备,搞发明创造,曾自己研制出冰激凌机、移动车库等很多设备。

闫明家里满是模板器械

两用船成功后,年已60岁的闫明确定了下一个研发计划——扇贝剥离机器人。海边扇贝养殖户都清楚,扇贝好吃壳难剥,每当海边扇贝大批量收获季节,需要雇佣很多人工剥扇贝壳,俗称“抠扇贝”,十分辛苦,且花费不菲。而扇贝剥壳机器的研发,有诸多难题难以解决。为此,闫明花巨资全身心投入到扇贝剥壳机械研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5年的辛苦钻研,终于大功告成,目前该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不远的将来即将实现量产,大大解放生产力。

海边人工抠扇贝场景(网图)


行家介绍,闫明在设计制造扇贝机过程中,在扇贝开壳环节有了重大突破。开壳技术是制造扇贝机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的开壳技术是采用蒸煮加热方法,通过大锅煮实现贝壳与贝肉的分离。日本是用蒸汽对扇贝逐个加热的方法来完成的。而闫明的发明实现了仿人工给扇贝取鲜肉,无需加温蒸煮,实属罕见。

闫明家开辟的发明工作室

一直关注闫明的老友们说,人工割贝需要熟练辨别扇贝正反面、找到进刀缝隙、手眼配合、动作精准,才能完成。用机械替代人工,是世界性难题,尚无人攻克。闫明自己编程,使设备进入自动化系统,通过智能化机械,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因知识产权原因,该项目具体技术不再赘述,只为65岁闫明还能够站在时代科技前沿、不断创新点赞喝彩!

厂房一角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年闫明的家就成了科研厂房,到处都堆满各种设备零件,与器械做伴的,就是每天冥思苦想遍查资料的他,没有搭档,缺少图纸,一切凭借自己的脑力想象力,其间的孤独,挫折,失败,痛苦,忍耐……每一步进展都凝聚着他的智慧与心血。老伴说,闫明有时就像个天真的孩子,正在吃饭突然来了灵感,撂下碗筷就跑到车间鼓捣起来,虽然已经65岁了,搞发明的那股劲头儿一点不输年轻人。

机器剥出的扇贝,大功告成

该图是用闫明发明的机器人剥出的扇贝肉,还有用这些扇贝肉炒出的菜,因为保密原因,技术本身暂不多加笔墨描述,以免损害发明专利,那可是他多年的心血。

自己发明的机器剥的扇贝,品尝起来格外香

长期关注闫明的好友们介绍,五年里,闫明从物料,抓取,定位,剥壳,取肉等一步步实现了梦想,需要多领域技术支撑才能完成,这些都是靠自己摸索钻探完成的。与人工剥扇贝和加热剥扇贝的方式截然不同,该发明不需要加热即可实现剥离,大大呼应了市场需求。

老友们参观闫明(左一)的机器

为了搞研发,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闫明无怨无悔,年已65岁的闫明有着常人难及的坚韧毅力创业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人学习。期待他的发明早日面世,广泛应用到扇贝生产领域,市场广阔,大有可为!

闫明有着超凡的自信

闫明驾驶两用船

闫明的两用船


闫明的微信头像,挺别致吧

有人赞叹,闫明搞发明的这份热忱,万人中未必能找出一个,国家号召万众创新,攻克芯片搞核心技术,闫明就是杰出的榜样。当下的中国,未来的世界,就需要闫明这样坚韧不拔的钻研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拼搏干劲儿!


图/杨宽,昌黎电视台等;文/纵横秦皇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扇贝   昌黎县   机器人   方舟   发明家   心血   大叔   难题   海边   机器   技术   昌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