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两会观察•产业篇|脉动磅礴 制造当家

如果问过去四年里,光明区的底色有什么?脉动磅礴的制造业,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500亿元,年均增速深圳全市领跑;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近3倍,增加值翻番;全区国高企业数量增幅近200%,达到1703家……

近日,光明区开启“两会时间”,纵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四分之一篇幅聚焦产业制造业。立起“产业”顶梁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光明区过去、未来的关键步伐。

链条与科技融合,制造业带着“科学味”

依据政府工作报告,四年来,光明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4%提高到了60%以上,这与光明区走科学赋能产业的道路密不可分。

在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加快培育壮大“20+8”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光明区紧跟世界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布局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规划发展合成生物、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5大未来产业集群。

从中不难看出,光明区的选择也是“高明”的选择。生物医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产业技术壁垒高、专业性强,恰与这座具有“科学味”的城区双向奔赴。

四年间,产业链条与科学技术融合的实践,在光明区结出硕果。华星光电T6 T7、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康泰生物疫苗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贝特瑞、普联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加速壮大成为行业头部。

如今,光明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735家,增长近3倍,增加值实现翻番。全区上市公司增至2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1家,国高企业数量增幅近200%。

强产业就是强光明,光明也正以大格局大视野谋划大未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光明区提出了全力打造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与重点片区,引导有关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

空间叠加与突破,制造基础“进阶升维”

光明区的制造业,不单有发展的方向,更有大片、连片的物理空间,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厂房空间资源紧缺的双重背景下,更显难能可贵。

过去四年,光明区实施“拦退引”行动、“两个一千万”工程、“5+8”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推出“工业上楼”指南,释放产业用地269公顷,筹集高标准产业用房952万平方米。

光明区的产业空间是立体式的空间,空间形态具有战略性的创新和突破。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提供了横向的空间,对产业整体产能、规模效应的提升刺激,意义重大;推行的“工业上楼”政策,提供了纵向的空间,为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维度的可能,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最大化利用,企业用地成本也随之降低。

依据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光明区还将加大力度整备产业空间。通过强化产业空间统筹利用、“定制式”高质量产业空间供给,为制造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物理基础。

在横向领域,高标准建设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西南直角产业带、光明科学城白花产业成果转化区,实现工业投资一千亿元以上。坚持推动大片区统筹,加快“5+8”连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完成上村莲塘、薯田埔等一批利益统筹项目,释放产业用地200公顷以上。全面完成“两个一千万”工程,筹集高标准产业用房2000万平方米。

在纵向领域,大力实施“工业上楼”,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业上楼”样板。建成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园区7家以上,认定特色园区示范项目10个以上;加快建设10个区属国企自有园区,推动30个老旧工业园区统租改造。

过去四年,光明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优存量、引增量、拓空间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迈入新征程,光明区也定能紧握历史接力棒、走好新的赶考路,在扛起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使命担当中,奋力书写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篇章。

【策划】张光岩

【撰文】曾子航

【作者】 曾子航;张光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光明   脑科学   产业   战略性   深圳   两会   制造业   磅礴   数量   科学   工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