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没有什么伤痛扛不过去

最近,我们很多人都和病毒切切实实过了招。

水泥封鼻、小刀割嗓、烧到浑身冒烟、咳得撕心裂肺,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把一个生龙活虎的人折磨得没了脾气。

以至于,这时候才想起史铁生的一句话,倍感平日中每时每刻多么幸运。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多年前,当史铁生写下这段话时,他身体的“这架飞机”也出了大故障。

双肾衰竭停止工作,尿毒症弄得他昏昏然不能思考,随时都会“机毁人亡”。

朋友周国平十分担心,史铁生恐怕从此没法写作了。

却没想到,史铁生竟利用血液透析间隙难得的三两小时,断断续续写下243则随笔,创作了长篇散文《病隙碎笔》。

周国平看完后,忍不住赞叹:“在经历绝望的挣扎之后,史铁生大难不死,竟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健康。”

在书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史铁生面对不公命运时的苦大仇深。

正相反,一生游走在死亡边缘的他,拿昂扬斗志抵挡生活伏击,凭蓬勃生命力改写人生困局。

当你读懂《病隙碎笔》就能明白,生活不过是一场与苦难的周旋,只要熬得住、忍得了、不退缩,就没有什么扛不过去。

1

在《病隙碎笔》的开篇,史铁生就提到,写剧本的人都知道一个创作原则。

想要这出戏剧吸引人,就要设置矛盾冲突,让人物境遇千差万别,效果才够精彩。

而奇怪的是,不少人在搞创作时心里明白,可一旦自己抽中了上天发来的烂牌,却总含恨怨怼:“我怎么这么倒霉!”

史铁生也不例外。

1969年,刚从清华附中毕业的他,怀揣热情来到陕北支援建设。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在山沟里放牛的他浇了个透心凉,以至于他连日高烧,腰痛难忍。

短短三年时间,擅长80米跨栏,跑起来像小野牛的史铁生已经在病魔的摧残下,无法独自行走。

21岁生日的第二天,他被父亲搀扶着摇摇摆摆挪进了北京友谊医院的病房。

治疗一年后,由于病情太过严重,史铁生并未如愿迈起矫健步伐走出医院,反倒丧失行走能力,一生与轮椅为伍。

那时的史铁生,没有工作和出路,更无法接受瘫痪的事实。

他一遍遍捶打双腿,咒骂命运:“为什么要把我骗到这个世界上来?”

直到一天,他无意间摇着轮椅走进了地坛。

在那里,他看到一个在树下快乐玩耍的小女孩。

小女孩有着甜美的外表,贴心的哥哥,却未能得到上天眷顾。

原来,她双目呆滞没有光彩,竟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

他还遇到一个经常在院子里练跑步的长跑家。

对方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家标准,可屡次参赛总与荣耀擦肩而过。

长跑家一直坚持到38岁,才终于获得第一名。

谁知,却被教练以年龄太大为由,斩断了他靠跑步改写命运的念想。

看过泛着苦味的众生相,史铁生终于顿悟:

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

其实,不论是史铁生本人,还是他周遭的人们,抑或是现实中的我们:

在穿越生活这条羊肠道时,谁不是被沿途的荆棘钩破衣衫,刺出伤口,细细密密地疼。

有人为得到命运垂青,铆足精神奋力拼搏,却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有人为多挣几两碎银,感染后不休息连轴转,结果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有人为护父母周全劳碌奔波,却斗不过无常,不得不承受亲人离去的痛楚。

正如《万箭穿心》中所说:“活在这世上几多人,不都是在残薄地过日子?”

然而,即便你我被无常呛得眼泪直流,被苦痛伤得千疮百孔,也要向阳看,朝前走。

树藤荆棘,从来困不住决心向前的双脚。

只要卖力奔跑,总能甩开沉沉雾霭,追赶上璀璨骄阳。

2

在书里,史铁生罕见讲起一个触动自己的童话故事。

战争结束,一位年轻号手九死一生,荣归故里。

他却悲哀地发现,由于家乡误传了自己战死沙场的信息,未婚妻已同他人结婚。

号手痛苦地离开家乡,四处漂泊。

孤独时分,他便吹起小号,号声哀婉悲凉。

一位国王很同情他,于是邀请全国人都来听号手讲故事。

面对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听众,号手没有逃避,而是坚强地把往事当笑谈,一遍遍追忆。

而神奇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号手的号声不再低沉凄凉,开始变得欢快嘹亮。

他整个人也不再哀伤,充满了勃勃生机。

故事很短,寥寥数语就结束了。

但它的余味深长,长到令年至半百的史铁生感同身受,泪不自禁。

作家独木舟说:“没有什么比培育一个坚韧的灵魂,更能抵御痛苦的寄托。”

那些走出苦难的人,不是天生不怕苦不知疼,而是早已在脆弱中学会坚强,用骨子里的韧性撑过了命运的刁难。

史铁生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1980年,他拖着病躯在街道工厂找到一份给仿古家具画画的工作,一个月能拿15元工资。

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但很快,史铁生的肾脏开始出现问题。

他不能再干重活,身上必须插着导尿管,还总是散发着一股尿味。

面对人生的急转直下,史铁生不曾胆怯,他凭借杂草般的韧性为自己编织出遮风挡雨的大网,斗志昂扬地与命运讨价还价。

他带着玩笑口吻,询问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

大夫回答:“阁下争取再活十年。”

随后,他处之泰然,寻寻觅觅,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出口——写作。

他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聊吃的,谈玩的,活得比谁都认真热情。

他甚至不拒绝爱情,在和一个叫陈希米的姑娘通信数百封之后,幸福地结了婚。

想起作家毕淑敏说的一句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心也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

世事无常不可捉摸,潮涨潮落全是变数。

那些不能预料的事,一味抗拒,只会白白蹉跎了岁月,顽疾仍不减半分。

要过好这一生,有时仅仅需要的是一种坚韧,一种柔软。

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千磨万击还坚劲,葆有一腔韧性,终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3

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问巴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回答:“做一个战士。”

另一个朋友又问:“怎样对付生活?”

他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

巴金解释说,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每个平凡人都可以做一个战士。

战士不会妥协,得不到光明便不停止战斗;战士不知灰心,能在失败的废墟上用碎石重建九级宝塔。

任何打击都不能击破他的意志,也没有障碍能使他改变心思。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就记录了一位像战士一样的朋友。

这位朋友叫周郿(mei)英。

他身患重病,瘦得只剩一副骨架,整日高烧不退,溃烂的腹部一直在化脓。

可是,他从不呻吟,从不言死,只管闭着眼睛静躺在病床上,熬过一分又一秒,一直整整熬了三年。

史铁生像所有人一样,赞叹他的坚强,也迷惑不已:无论科学还是神明,都没有给他写过能够好起来的保证书,他又是怎样熬过漫漫长夜与白昼的?

后来,史铁生想了想,觉得原因可能很简单:他有信心,不相信自己不能好起来。

在为朋友写下这些文字时,史铁生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从肾病恶化成了尿毒症,必须靠透析维系生命。

每次透析要连续三四个小时,时间漫长不说,还会在手臂上留下粗大的针孔。

久而久之,血管就扭曲成一条条粗蚯蚓,触目惊心地隆起在皮肤之上。

妻子陈希米看了直落泪,而史铁生却并不在意,还在书中调侃自己:“职业是病人,业余写点东西。”

从被确诊得病起,先天性脊柱裂病,肾病,尿毒症,一病未愈一病又起,接二连三在史铁生身上烙下层层伤痕。

但史铁生从未轻易缴械投降,而是秉承着一个座右铭:“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快乐与勇气留给自己。”

他顶着伤疤,摇着轮椅在大街小巷里飞驰,到城郊旷野上看日落。

他思考生与死,感知残缺与爱情,推倒厄运的围堵,迎头与苦难过招。

作家笛安说:“伤口的前赴后继,不是生命的装饰,而是力量的源头。”

人生在世,劫难重重,穿行其中的你我没有人不受伤,不落疤。

可就如光辉的桂冠,从来都是荆条编成;愈合的创伤,也将成为日后的功勋。

那些摧不垮人的苦痛,也将使人脊梁挺拔如峰,筋骨坚如燧石。

当一个人带着命运赋予的裂痕骄傲活着,结痂的伤疤也将化作坚硬铠甲,护着他翻越障碍,奋力踏出一条生路来。

《凤凰读书》在网上做过一个问题调研:“年轻人为什么要读史铁生?”

回答千千万,而有一个特别让人记忆犹新。

我希望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总是保有一颗炽热的心。他年若遭风雪,也能棱角不平,锐气不减,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也许此刻,凛冽寒冬下的我们正遭逢霜雪备受煎熬,或是身体上的病痛,或是心理上的重压,又或是对未来的彷徨苦闷……

左右苍茫时,不妨看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哪怕再糟糕的境遇,你都能挺得过去。

岁月送来苦难,命运射来毒箭,只要挺身反抗,就能在前行中看见希望,扫清障碍,一砖一瓦搭建起最坚实的幸福堤墙。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南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号手   都会   尿毒症   轮椅   韧性   苦难   伤痛   战士   命运   人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