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和《回家的女儿》画风两极分化的爆火剧


最近,有两部剧热度很高。


《去有风的地方》和《回家的女儿》。


它俩一个被称为“2023开年最佳”,一个是“2022年末爆款”。


小印也吃了安利,连夜各刷12集,今天就来讲讲感想





爆款剧,画风两极分化?


最近一段时间,小印的朋友圈好分裂啊。


一批人在看《去有风的地方》,另一批在刷《回来的女儿》。


一批人开着3倍速跟刘亦菲逛大理,另一批开着弹幕跟张子枫找小秀。



这边儿刘亦菲跟当地人学做鲜花饼。



那头儿张子枫被梅婷猛地拉开了浴帘。



这边儿刘亦菲在明媚的阳光下跟李现吹风、逗猫、逛街、谈理想、聊人生。



那边儿张子枫在漆黑的夜里跟疑似奸杀了闺蜜的男孩套话,旁边还有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梅婷。



一声轻响,可能是刘亦菲按下了快门。



也可能是梅婷剁下了指甲。


为免不适,指甲图就不放了

一部极度治愈,一部极度致郁。

但都堪称如今最受欢迎的“电子榨菜”。


国产剧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



让我们简单看一下它俩都讲了啥。

先来看《去有风的地方》,田园风慢剧。


前两集,刘亦菲在酒店当大堂经理,客户水杯倒了,她还会蹲下帮忙擦鞋;


刚跟男友分手,又得知闺蜜绝症晚期,受到重大打击的她仍强撑笑脸,照常工作。



剩下38集,讲的是她裸辞,到大理散心,遇到了前投资经理·现当地小老板·李现,然后俩人推拉恋爱,顺便帮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业。

强调画面,弱化情节,再配上音乐。

整体画风像《向往的生活》,也像旅行vlog,还像大理宣传片,反正不像电视剧。



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夸的人说,剧里生活氛围质朴纯真,观后感放松且解压,有被抚平焦虑......

骂的人说,刘亦菲胖,李现土,节奏平淡如水,剧情拖沓无趣......


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夸它的人更多。


再来看《回来的女儿》,家庭悬疑剧。

开局即高能,剧情节奏快、反转大,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关键线索。


孤儿院里,张子枫的闺蜜失踪,失踪前写信称自己发现了雇主家的秘密。



为了找到真相,张子枫假冒雇主家失踪多年的女儿,深入虎穴。


她每天小心伪装查找线索,但其实人家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假女儿。


一家四口各怀鬼胎,气氛紧张又诡异。

再配上强J、杀人、偷情等刺激的关键词,吸睛度拉满。



不过这部剧的评价也不统一。

夸它的人说梅婷太有惊喜,选角好,班底优秀,悬疑感拉满,直面社会问题......


骂它的人说张子枫演啥都一个样,开头高能结局烂尾,人物关系不合逻辑,价值取向也不正......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两部剧都是两个极端。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切中了现代都市情绪,这也是它们能成为爆款的终极密码。





爆款秘籍是切中社会情绪?


《去有风的地方》为什么能爆?


因为它慢节奏、治愈系,正好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精准地抓住了都市打工人的痛点。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同事关系复杂,每天焦虑、迷茫、纠结、内耗。



坐在不足一平米的工位上,拥有着比九万五千公里公里还辽阔的心。


再加上这几年口罩问题,身体没事的时候走不出去,现在能出门了,身体却不行了。


诗和远方成了永恒的精神乌托邦。



《去有风的地方》有苍山、洱海、帅哥、美女,还有温馨小院、美食萌宠、热情村民......


田园牧歌的生活,一切都充满Peace&Love。


看着它,能收获平静和治愈。



《回来的女儿》为什么能爆?


因为它快节奏,有冲击力,有反转,很够劲。


通过带有极强冲击力的镜头,呈现狠人狠事。


观众沉浸其中,能产生爽感。



相较于此前国产剧人物的单一设定,悬疑剧特有的对反面人物的细致描摹和惊喜刻画,打破陈规。


呈现出了人性的多样化和复杂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发现了吗?


《回来的女儿》和《去有风的地方》都有“情绪解药”的特点,且正好是两个极端。


现代都市情绪具有分裂性。


而它们一个极度刺激,一个极度平缓,刚好迎合了这种情绪需求。



这些年的剧集,都讲究快节奏、高能反转。


看多了这类剧的观众,精神上的high点已经被挑逗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普通的剧情已经满足不了神经性刺激的需求。


所以,更快节奏、更加高能的《回来的女儿》出圈了。


梅婷,一位运筹帷幄的假笑母亲。


将剧里的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成功取代安嘉和、张东升,成为了新一代童年阴影。



李承天,一个懦弱又狠毒的假受害者。


失踪13年的女儿回家他忙上忙下,妻子给他戴绿帽子也能隐忍不发,最窝囊老实的人却是幕后大BOSS,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一些人,他们看腻了各种剧情拉胯、毫无逻辑的狗血剧。


在这时,《去有风的地方》这种没什么情节、也不需要逻辑的小清新剧出现了。


它慢慢悠悠、平淡养眼,轻松又质感在线。



你可以跟着刘亦菲,在风景如画的村里,看白族的老闺蜜在午后旁若无人地打盹。



认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



正愁没做饭,邻居就送来一锅热腾腾的牛肉。



偶尔还有人给你讲心灵鸡汤,劝你想开,钱够花就行......



真是太适合刚从2022艰难走过来,身心疲惫的我们了。


其实,我们都清楚,剧里跟着刘亦菲逛完大理,现实中我们还要回到繁忙庸常的生活中奔波。


田园是被想象的,惬意是人工塑造的,生活更不可能因为一部剧就慢下来。


毕竟就连看它的时候,我们都会切换3倍速。





影视剧也陷入“信息茧房”?


这些年,“情绪”从被否认到逐步被看见、被命名、被合法化。


当物质生活趋于稳定,情绪感受和自我意识的浮现日益凸显。


电视剧也越来越注重提供情绪价值,“精神解药”当下观众的追剧刚需。


@万嬉_


观众渴望恋爱,又不愿意自己谈,于是出现了能嗑cp的小甜剧。


怀旧情结流行,于是年代剧让经历过/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都得到了情绪共鸣。


都市人关注松驰感,渴望安宁、平静、无忧无虑的情绪感受,于是电视剧开始放缓节奏、营造“精神缓冲区”。


……


@万嬉_


以前电视剧制作的标准,更多是参考收视率。


出了一个爆款剧,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同类型剧,仿剧情、仿人设、仿妆造。


但内容能作为参考范例在荧幕中延续和传播,爆款剧的成功却不可复制。


@盛鑫逸小甜甜


而如今的剧则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网络上的某种议题和情绪,写命题作文


每个人物都有要在特定时间完成的特定任务,且由于任务大于角色。


故事情节要能引出关于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输出价值观,演员要有演技炸裂的出圈瞬间,还要输出金句,方便宣传。


但这些东西不是自然融入、一气呵成的,而是强行加入的。


因此我们在看剧时,总觉得有种断裂感和虚浮感。


@肚肚不可爱吗


虽然电视剧成了迎合需求的“电子榨菜”“精神解药”,虽然《去有风的地方》靠慢、靠画面美、靠迎合情绪收获了好评。


但小印还是觉得,我们的剧应该再扎实一点,再多提供一些经得起推敲的东西


不然,在鼓过掌、惊艳过、大笑过、痛哭过之后,萦绕心头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空虚。


@万嬉_


一部电视剧最根本的东西,应该是故事啊。


若故事讲不好,再精致的外壳,也不过是虚幻的泡影、美丽的噱头,故事讲好了,一切自然就都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大理   女儿   地方   两极分化   节奏   情绪   观众   剧情   需求   电视剧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